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学教评一致性理念践行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3月   作者:周坚锋
[导读]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对其进行全面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时非常必要的,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国教育方式已经向更完善的方向进行了改变。其中学教评一致性理念的实际应用更是越来越广泛,通过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学教评一致性理念的践行,不仅提升了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质量,而且促进了道德法治课堂效果的展现。本文主要分析了学教评一致性的内涵,阐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教评一致性的相关概

周坚锋   浙江省义乌市树人中学  322000
【摘要】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对其进行全面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时非常必要的,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国教育方式已经向更完善的方向进行了改变。其中学教评一致性理念的实际应用更是越来越广泛,通过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学教评一致性理念的践行,不仅提升了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质量,而且促进了道德法治课堂效果的展现。本文主要分析了学教评一致性的内涵,阐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教评一致性的相关概念,并提出完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教评一致性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学教评一致;践行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3-074-02

        前言:在复杂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认真分析教学、学习以及评价之间的关系,进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以及帮助学生更好地达到既定目标。这实际上就是“学教评一致性”,针对这一概念,很多教师都存在想法好、行为不足的现象。在实际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通常会将学习、教学和评价进行分别设计,导致学教评之间并没有整体性。面对这种问题,相关教师应当对“学教评一致性”进行详细研究,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进而提升课堂效率。
        一、学教评一致性的内涵
        在实际的对“学教评一致性”的研究中,最主要的就是应该弄清楚一致性的含义。“一致性”从字面上来看就是协调、统一的意思。“学教评一致性”指的是在实际的课堂中,学习、教学、评价的一致,即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育情况以及其对学习的评价这三方面之间应有目标上的一致性。此过程中的目标指的就是对学生一节课或一个单元学习结果的预期。将教师的教育以及学生的学习在学习目标下达到统一。进一步实现教师所教即学生所学,学生所学即教师所教的基本要求。在此过程中,贯穿的是评价,实际的评价应当以目标为基础,借助高效率的收集以及对信息的详细分析,进而对于学习和教学有良好的反馈。在实际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目标、学习、教学、评价相互依存,共同作用[1]。
        二、实际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教评一致性的相关概念
        第一,针对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际情况,通过学教评一致原则指导教学设计的核心要领是坚持“三围绕”:首先,围绕课标定目标。要确立学习目标,就要先做好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这是整个教学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其次,围绕目标定评估。也就是依据学习目标来确定评估任务,即用什么来评估学习目标达成与否、达成程度。一个好的学习目标,已经天然地包含了教学活动,也镶嵌了评估任务。最后,围绕评估定活动。就是依据评估任务去设计教学流程。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主要依据加涅九大教学事件原理设计教学活动。
        第二,追求目标达成度属于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教评一致性的重要理念,只有拥有科学的理念,才能拥有更高效的操作。在追求目标达成度的理念当中,教学设计主要是应当做好两件事:一是设计好学习目标;在此过程中,应当主要关注课标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叙写。就课标分析而言,就是课标摘录和课标分解。就学情分析而言,精准的学情分析,最好借助量化分析。比如借助纸笔前测,找到学习的起点。就目标叙写而言,关键环节在于基于目标、基于学情、基于教材等资源。二是设计好落实学习目标的教学活动,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按照学习目标以及评估任务,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去落实学习目标[2]。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教评一致化的教学设计
        初中学科课标分析的难点和关键点。一方面,是课标摘录。教师根据文本和学情,综合考虑选取课标的若干条作为学习目标制定的依据,课标语句的选择是一种能力,需要老师具有丰富的经验,以及较强的专业性。另一方面,是课标分解。在此过程中应当明确,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课标分解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于将课标中含糊、笼统的表述转化为可视化、可操作性的步骤。
        学教评一致教学设计中的教材分析分析环节,教材分析的实际目的就是为学习目标寻找参考性依据,在实际的教材分析环节要弄清楚,教材是怎样按照课标要求和学习规律来编写的,厘清教材背后的逻辑。与此同时,教材分析应当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上面连着课标,下面连着学习目标[3]。
        进行量化的学情分析。在学教评一致性背景下开发出的教学设计中,基本的学情分析技术以及环节具有很多价值,首先,为学习目标确立提供依据。以往的学情分析大多数是按照经验、依靠估计进行的,缺少相应的精准性、科学性,专业性也存在不足。当前学教评一致性理念下,的学情分析量化,不需要特殊的设备、过多的时间、专业的培训。只有准确地知道学生当前道德与法治水平处于什么状态,才好确定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水平应该到达什么位置,为每位学生制定的学习目标才更加科学。其次,为教学策略的设计提供了依据。推动了以学定教的落实。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以及学习情况是教学策略确定的主要依据。最后,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专业性。传统的备课过程存在不专业,缺乏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以往的教学中,学情分析一直处于笼统状态,对教师的备课缓解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帮助,对实际的教学活动也没有起到相应的推动作用。量化的学情分析具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步骤,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教师合理运用一定的教学理论,专业性较强。


另外,从教师研究的角度出发,学情分析技术具有比较强烈的实证色彩[4]。
        学习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灵魂。合适的学习目标应该符合下列要求:一方面,是目标确立有依据,另一方面,优质的学习目标要能够体现学生的学习内容、学生的具体学习效果。
        专业的教学活动应当具有指向性。首先要设计好学习目标,并依据目标设计评估任务,然后依据评估任务设计教学活动,一个学习目标一定要有具体的教学活动去落实;反过来,一个具体的教学活动一定要指向具体的学习目标。简单地说,也就是学习目标确定后,要有具体的教学活动去一一落实,这是教学设计最基本的要求。
        专业的教学活动要有科学性。教学的科学性是合乎规律和学理的,是遵守规范的。加涅把教学定位为“经过设计的、外在于学习者的一套支持其内部学习的事件。”设计教学活动,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发生过程,设计相对应的教学事件,以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而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学事件的展开。
        四、完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教评一致性的方法
        (一)重塑教师的教学与评价观念
        在实际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很多教师存在这样的想法,即讲了就代表血神已经学会了,将教学当做一种单向传输过程,对于学生是否真正接受知识,并不在意。这种观念成了当前我国大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教评一致性理念时间过程中的阻碍。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教师观念的重塑,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教评一致性理念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观念重塑,要求教师经过谨慎的自我反思,冲破传统观念,迎接新观念带来的改革,在实际的教学活动设计中表现为,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合理思考,将学生作为主体,时刻关注其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在哪些方面取得了相应进步。并将其融入自身制定的教学计划当中,让学生能顾更加完善的接受初中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5]。
        例如,在进行“走向未来的少年”一单元的学习中,教师应当全面遵循学教评一体化理念,在实际的上课前,做好准备工作,了解学生对此方面知识的了解情况,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制订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在实际的课堂中,密切关注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接受程度。在合理遵循学教评一体化理念的同时,提升学生对于本单元知识的学习效果[6]。
        (二)完善考试与评价制度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传统的考试与评价制度与学教评一致性理念的实践并不能相适应,所以在当前形势下,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考试以及评价制度的完善是非常必要的。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一方面,教师可以合理利用相关制度。将考试制度转变成为为课堂进行有效服务的制度。教师应当适当获取外部评价组织者提供的,与考试结果有关系的所有信息,以及与试卷质量有关系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充分分析,在实际的教学互动设计以及课堂评价以及考试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合理利用分析结果。与此同时,在课堂当中,对于学生的甄别现象应当予以弱化,摒弃唯分数论,是课堂评价与考试评价相互分离,不再受考试影响。另一方面,对于课堂评价的利用,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评价,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在课堂评价以及考试制度当中,应当从学生角度出发,从传统的单纯关注教,逐步向关注学、教、评一致化发展[7]。
        例如,在实际的教学中,进行“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一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从学生角度出发,进行相应教学设计,开展相应教学活动。当进入教学活动评价与考试环节时,应当注意对评价信息的充分收集,在全部收集完毕后,尽心详细的整理以及全面的分析,通过对评价的分析,在日后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学规划,进而全面实现当前我国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教评一致性理念[8]。
        结论:在当前我国教育水平不断上升的大环境中,积极研究各种技术以及数新型高效理念是非常必要的,当前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中,学教评一致性理念的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顺应了当前我国教育发展,逐渐形成以学生为教学核心的教学模式,而且很大程度提升了教学效率。在这种情况下,相关人员更应当加大力度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学教评一致性理念践行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倩.指向“学—教—评”三位一体范式构建的音乐笔试评价研究[J].北方音乐,2020(18):92-93.
[2]胡碧芬.教、学、评一致性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读写融合[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06):74-75.
[3]冯善亮.教读课如何实现学教评一体化——以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猫》为例[J].语文建设,2020(09):35-40.
[4]赵颖,朱淼.高等医学院校学评教过程误差分析及对策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20,22(01):75-76.
[5]宋词,郑东辉.学教评一致性的课堂实践困境与突破[J].当代教育科学,2018(11):22-26.
[6]李亚琳. 有效教学视域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7]胡蝶.寻找课眼——以小学数学《集合》两次教学设计的变化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6(08):77-79.
[8]颜红波.课堂“学教评一致性”的实践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16(07):68-70.
[9]张爱军.备课专业化  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操作 东北师范大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