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普通高中艺术特色教学(合唱教学方向)以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3月   作者:胡云露
[导读] 在基础教育中,音乐教育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而言,它是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激励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高综合素质的人才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在多种音乐教育方式中,合唱教学是学生参与度最高、最受学生欢迎、最能调动课堂气氛、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的一种音乐教育形式。随着我国社会稳定的发展,对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合唱教学是音乐教育、

胡云露    广西南宁市大沙田小学  广西  南宁  530000
【摘要】在基础教育中,音乐教育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而言,它是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激励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高综合素质的人才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在多种音乐教育方式中,合唱教学是学生参与度最高、最受学生欢迎、最能调动课堂气氛、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的一种音乐教育形式。随着我国社会稳定的发展,对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合唱教学是音乐教育、美育教育很重要的环节和抓手。而合唱模块教学是经济投入少,面向最多学生共同参与的音乐教育形式,最能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全文主要对中学生合唱训练的策略进行探讨,希望可以为各位同仁带来一些参考。
【关键词】高中艺术特色教学 合唱教学 身心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3-073-02

        一、目前中学合唱模块教学现状
        合唱是一种多声部,表现力较强的群众性的集体歌唱方式。经过观察发现,很多中学生更喜欢加入合唱团,以和谐美丽的合唱方式,释放对音乐的向往。合唱团不仅是引导年轻人进入丰富多彩的声乐世界的叩门砖,还可以使他们从中得到情感上满足并受到节奏韵律美感的影响,从而培养良好的乐感和高尚的艺术感。但是合唱在我国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其中原因就包括部分中学音乐教师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合唱不是很感兴趣,或觉得合唱训练非常的枯燥;各地区教师素质水平不齐,一些偏远学校缺乏专业的合唱与指挥学习的师资;中学生缺少对音乐的认识,最为熟悉的就是流行音乐,对古典音乐以及国外歌剧都很陌生;教师在合唱曲目的选择上没有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艺术素养的角度去合理的选择,大部分学生甚至对合唱的认识还停留在唱红歌等老土的曲目上。
        二、中学生合唱训练的策略
        (一)合唱训练的技巧
        合唱训练是为了演唱技巧的提高,技巧的提高是为了能更好的表现作品。训练要有方法,提高要有手段。提高声部的齐唱能力,可寻求声音上的协调、平稳、统一;提高个人的基本功;每次训练抓住重点需要解决的难题,分期分批的突出一个中心,每次排练解决一两个问题即可。
        1.热身训练
        合唱热身训练是指在合唱作品训练之前所进行的身体和歌唱器官状态的准备训练,常用的热身训练有:颈肩运动、扩胸运动、转体运动、跳跃运动、起蹲运动、快慢呼吸、“大脑体操”等,合唱热身时间不宜过长,一般进行5到10分钟即可。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而定,注意身体变化非常重要。这样,提高了身体的柔软性和感受性后,对声音的练习也会很有效。
        2.呼吸训练
        良好的呼吸是良好歌唱的基础和前提。以下是我常用的几种训练方法:
        (1)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是一棵大树,脚趾就是树根,用脚趾来呼吸;
        (2)想象自己是一只喘着气的狗,感受呼吸肌;
        (3)假装体重超过300磅,你必须用空气填充你的全身,这时候需要来一个极致深的呼吸;
        (4)发长的和短的ci.
        3.声音的训练
        我在平时的训练中,喜欢在练声中做两种简单的联系来训练合唱队的内心听觉技巧——默唱唱名和视唱。借助柯尔文手势,让学生一起用唱名演唱,并在有声和无声之间切换。


除此之外,还可以做些哼鸣练习、上下行音阶练习和一些自己编的小练声区来帮助学生把音唱准,还可以加上一些身体律动或身体打击乐来训练学生的节奏和身体的协调性。
        4.和声的训练
        合唱不仅是多种声部的线条艺术组合,而且是垂直方向上的和声技巧。一条大三和弦的和声练习曲,三个声部一次进入,训练学生在保持本声部音高的同时提高对其他声部的听辨能力,感受整体的和声效果。练习的时候要注意新进入声部的声部平衡、声音的音色是否和原来的声部融合。大三和弦的三度音在唱的时候音高要稍微偏高一点,以确保大三和弦的色彩。
        5.语音的训练
        语音的不规范运用会导致一系列错误:发音共鸣不佳、难以获得群体统一;演唱位置偏低、继而导致音准下滑,所以规范的语音训练对歌唱的帮助很大。
        (二)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兴趣
        中学生对新生事物敏感好奇、求知欲强。凡是奇特的、变化着的、能给予他们强烈刺激的事物,都能引起他们的求知好奇心,也较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在教学中,可让学生欣赏一些目前比较火的合唱团体表演的作品,如:厦门六中合唱团、百合合唱团、春天少年合唱团、彩虹合唱团等,让他们通过这些现代风格的合唱作品以及新颖的表演形式产生兴趣,从而激起想学习的兴趣。
        (三)团队意识的培养
        在合唱团中没有“我”,只有“我们”。在合唱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就是“合”,如何做到这个“合”呢?聆听很重要!首先每个队员要学会用耳朵去聆听,听钢琴跟自己发出的声音是否一致;听自己跟其他队员的声音是否和谐;听各个声部旋律的穿插。再者就是看,学会看指挥给的速度、强弱、表情。只有做到以上两点,才能把“我们”“合”在一起,一起感受合唱的魅力。在各个声部、各个队员的互相配合中,加强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社会的适应能力。
       (四)注重学生音乐艺术性审美的培养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艺术审美观,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艺术性审美能力。教师平时可以搜集一些可以展现音乐文化精神、吸收不同风格的最佳作品作为典型材料,让学生在合唱模块教学中享受到来自佳作的魅力,能更好地理解音乐的表现力,并获得学习音乐的审美体验。通过身体律动来感受作品,借着身体最自然的律动来表达对音乐节奏、强弱变化、乐句的情绪发展。如:走步、跑步、弯腰、伸展身体等,学生也可以自由发挥创造性的舞蹈动作来揣测音乐的动机及意境。教师尽可能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对学生进行音乐艺术性审美的培养。
        (五)学校多组织合唱比赛
        合唱团成立需要的人数较多,学生们大多会抱着人多热闹的心理去参加合唱,难免会有“喊”、“白”等充数的现象出现,如何提高学生合唱能力成为了关键的难题。最有效方法是让他们积极参与,激发合唱兴趣,明确自己的音域在哪个声部最合适,经过多唱多练多配合来不断提高合唱能力。如今,在学校音乐教学中,合唱活动相对较少,这不仅限制了学生对合唱兴趣的培养,而且使学生被动地参与了学生活动。因此,学校定期组织各种合唱活动并开展合唱比赛,可有效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比赛中,并在比赛活动中逐渐爱上合唱。
        三、结语
        在多种音乐教育方式中,合唱教学是学生参与度最高、最受学生欢迎、最能调动课堂气氛、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的一种音乐教育形式。而合唱模块教学是经济投入少,面向最多学生共同参与的音乐教育形式,最能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合唱技巧的训练,以及对学生合唱兴趣、团队意识、艺术性审美的培养,通过积极组织、参加各类比赛,真正使学生在合唱的演绎中,提升个人音乐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邱景宜.浅析中学生合唱教学的实践与运用【A】.艺教论坛,2018,01-0141-03
【2】任宝平.合唱实用训练曲集.武汉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