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之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3月   作者:周艳
[导读]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提升他们语文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提升课堂的效率,激发学生的热情,还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本文针对小学语文课堂对此进行探究。

周艳   浙江省义乌市廿三里第一小学  浙江  义乌  322000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提升他们语文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提升课堂的效率,激发学生的热情,还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本文针对小学语文课堂对此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合作学习;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3-069-01

        伴随着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很多教师更关注于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实际上就是立足于小组这一单位组织合作学习,既能够有效凸显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同时也可以成功地将其转化为有助于促进学习的有利因素,由此推动小组成员充分发掘潜力,使他们各展所长,确保学习任务能够高效顺利地完成。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把握有益的教学契机,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既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同时也可以积极推动他们的自主化语文学习。
        一、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课堂的整体活跃度
        在过去的语文课堂学习中,学生已经养成听教师讲课的思维模式,满堂灌的机械教学贯穿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很多时候学生是被动地在进行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非常的弱。但当合作学习进入课堂后,学生需要与同学间的相互配合和讨论才能得出新知,不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学徒。学生得到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大大提升了课堂的整体活跃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
        2.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的个性表现
        课堂的学习中讲究“有分工就会有合作”,对于小学生来说,最缺乏的就是个性的展示,如果教师能在课堂的合作分工中注意每个学生的不同特质,将合适学生分在一起,就会擦出智慧的火花,每个学生的特质会在合作中得以展现,这对学生来说能清楚自己的定位,明白怎样才能与人合作,会对学生一生的成长起到良好的指引作用。
        3.有利于精准教师的课堂职责
        过去的小学教育中,教师处于主导的强势地位,但是在学习合作中教师明白了过去主导教学的弊端,能清楚地认识到合作学习与教师讲课二者之间的不同之处,教师良好地分配师生在课堂中的角色和参与的环节,这样教师在往后的课堂设计时,就会有的放矢地将讲课和合作学习做好完美的结合,找准自己在课堂不同阶段所处的作用,这样教师就可以事半功倍地展开教学活动,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下存在的教学问题
        1.学生参与率较低
        合作学习主要以学生主动参与知识探究为教学出发点,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而由于学生之间学习能力、学习情况、性格等方面均大不相同,存在着鲜明的个体差异。从而导致学生难以全身心参与到教学之中。部分学生因性格差异而产生矛盾。学生群体因学习能力不同而分布于不同学习层面之中,在面对同样的教学问题时,学生在合作学习模式下的反应也大不相同。学生讨论是合作学习的核心环节,学优生在讨论环节中积极思考,主动阐述个人见解。中等生则认真听取他人发言,不敢阐述个人想法。而学差生难以参与学生讨论,沦为旁观者。


且教师忙于进行课堂环节,留给学生的时间很少,很多胆小的孩子或者是基础差一点的学生几乎没有参与的机会,这无形中拉大了学生的差距,导致学生课堂参与率较低,限制了大部分学生的思维发散。
        2.学生自律能力较差
        小学生仍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各方面能力尚不具备。合作学习需要学生之间相互配合,与他人互帮互助。若在教师的领导下,学生均会积极参与讨论,表露出极高的参与兴趣。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讨论话题与学习内容相关性较低,直接影响合作学习效率。且学生个性极强,严重缺乏合作意识,无法与他人建立信任,导致学生之间矛盾频频发生。
        三、小学语文课堂开展合作学习的有效对策
        1.在语文课堂中形成有效的合作氛围
        小学生因为刚进入学校学习,对于很多概念是模糊的,即使他们在日常的学习、吃饭、游戏、打扫卫生中已经有与人合作的经历,但学生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就是表现为合作,如果教师直接在课堂上采取合作学习模式,那么学生就会把合作单纯的理解为依赖别人,当在进行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是在推卸自己的责任,以至于教学进程缓慢,不利于实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因此,面对合作学习的推广,教师应该注意帮助学生先理解合作的概念,从很小的日常教学中让学生明白如何与别人合作,比如教师向同学们布置一篇较长的文章阅读,教师可将查阅字典、划分段落、梳理文章脉络划分给小组的不同成员之间,让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任务,同时每个环节都需要上一环节的完成,这样学生就会担负起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使命,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2.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
        讨论话题是影响合作学习效率的核心因素。小学语文教师应遵循新课程理念,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生兴趣范围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开展合作学习。尤其是在学习新知时,教师可运用合作学习模式开展教学,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重点内容,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3.发挥自身引导作用
        由于小学生的自律能力较差,学生的个性极强,教师应积极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认真细致地观察各小组合作情况,发现小组内存在问题立即进行引导。在组织各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频繁游走于各小组之间,认真听取学生的个人想法,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并给予一定的点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
        4.进行有效指导,保障合作实效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合作的主体是学生,但是却不可缺少教师的监督以及恰当的指导,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教师还是保障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获得成功的关键。教师首先要进行科学合理地分配,同时也要明确小组分工,能够对合作的过程展开实时监督,为后期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
        可见,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作为教师,需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同时也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既能够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也能够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角色地位。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运用合作学习模式开展教学,主动分析现阶段存在的教学问题。为学生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给予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提高学生的参与效率。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避免因学生自律能力不足降低教学效率。提升自身教学能力,不断深化对合作学习的理解。最终,有效应用合作学习模式开展教学,为学生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孙立新.小组合作学习指导策略[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7.
[2]郭应曾.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小学版)[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