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张德华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3月   作者:张德华
[导读] 当前素质教育正在深入实施,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这是现代教育所追求的一个重点内容。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科学实践教学活动,从而实现对学生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小学科学课程的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将涉及生物、化学、物理、地理等多个学科知识,在其课程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张德华   济南市经五路小学  250001
【摘要】当前素质教育正在深入实施,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这是现代教育所追求的一个重点内容。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科学实践教学活动,从而实现对学生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小学科学课程的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将涉及生物、化学、物理、地理等多个学科知识,在其课程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意识,为小学生今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3-068-01

        科学课是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高质量开展,是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在具体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小学科学老师要结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身心特点,对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目标做到整体把握,积极引导学生全面、有效地参与到各项科学探究活动,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一、构建良好的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氛围,实现对学生科学探究意识的培养
        根据新课程教学标准中指出的,学生应该是科学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是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要培养学生创新学习意识,就需要以学生良好的自主探究能力为基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氛围,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积极改变以往的应试教育体制,老师要摒弃以往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被动型学习模式向着主动型学习模式转变,增强学生对科学课程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要及时更新教学思路,构建良好的师生交流沟通机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深入思考,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意识和能力。
        比如,在小学科学《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这一课中,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就是引导学生探究什么是溶解、在水中能溶解哪些物质等。对此,小学科学老师就可以以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作为课程教学素材,让学生探究面粉、沙子以及食盐等不同物体在水中溶解的现象,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实验开展科学探究。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为什么沙子没有溶解、食盐溶解了”这类问题,老师要进行认真解答,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科学知识就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二、精心设计课程教学环节,对学生的探究精神加大培养力度
        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不仅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还要引导学生勇于质疑,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在具体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小学科学老师要精心设计各种问题情境,积极鼓励学生思考和提出各种新问题。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来设计教学环节,同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独立思考空间,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第一,积极开展各种家庭小实验活动。家庭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在家庭生活中要积极利用所熟悉的场景或者现象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概念,认知科学规律,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进行高质量的培养。家庭小实验是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操作简单、时间灵活,所以能够因地制宜地开展。对此,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自主化地选择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对实验的难度可以自主掌控。此外,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设计各种自己感兴趣的家庭小实验。这些实验的实施,还需要学生日常注意多观察,在观察中不断地提炼。对此,小学科学老师在课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根据自己的观察来设计各种科学实验。
        第二,引导小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来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老师要注意紧密结合日常生活,创建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教学场景,推动学生深入思考,提升其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比如,在《物质变化与我们》这一教学中,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先回想一下日常生活中放爆竹、打篮球的场景,从而引导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进行区分,提升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总而言之,科学知识蕴藏于日常生活中,小学科学老师要引导学生将科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来体验科学知识,在互动、趣味的课程教学氛围中主动学习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结语
        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紧密结合日常生活创建课程教学情形,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来体验科学知识的魅力,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促进学生科学素养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志刚.加强小学科学探究教学训练学生思维能力[J].科技创新导报,2015(05):112一113.
[2]李荣民.浅议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5(04):227—2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