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策略研究 杨怀明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3月   作者:杨怀明
[导读] 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教学模式也需要进行优化变革,进而更好地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水平的目的。高中化学作为融合专业内容与实验过程的学科,其在培养学生理科思维上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将对高中化学课堂上的有效教学行为进行策略研究。

杨怀明   合肥市庐阳高级中学  230041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教学模式也需要进行优化变革,进而更好地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水平的目的。高中化学作为融合专业内容与实验过程的学科,其在培养学生理科思维上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将对高中化学课堂上的有效教学行为进行策略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化学;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3-066-01

        1 引言
        新课改的颁布落实,不断地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尤其在文化吸收的过程中,更需要将主动权交于学生,以此增强其高中化学的有效性。在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下,主要是教师充分地将知识点讲授处理,而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由此在固定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下将难以提升高中化学的教学效果,以此将对教学方式展开设想。
        2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策略
        2.1 有效讲授策略
        讲授方法是教师传达化学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对化学概念、化学基本技能以及原理进行分类展示和讨论,进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化学学科特性。在讲授化学知识的过程中需要注重讲授内容的严谨性,进而提升学生理解上的连贯性。例如在讲授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中糖类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主线引导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根据—CHO 和—OH的性质总结葡萄糖的性质,为优化教学效果奠定良好基础。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在讲授的过程中将重点内容凸显出来,引导学生能够理解更加深入的知识内容,提升整体的认知理解能力。
        2.2 有效情境策略
        在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基于教学目标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进而引导学生充分通过化学问题、生活实际以及实验等深化对化学知识的理解。首先可以通过创设实验情境,通过实验操作的方激发其学习热情,同时基于基本的化学原理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进而更好地提升高中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在教学必修一《铁及其化合物》一课时,这一章节使用了图片、大量文字和两个实验来说明物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在讲解这一章,受条件和其他因素所限,部分教师只是对相应的实验过程、实验现象作口头上的描述,学生需要死记这些内容。这就使得实验的学习相当枯燥,学生不仅会对这种学习方式感到痛苦,而且会对化学失去兴趣。相反,如果能将核心素养贯穿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自探究铁元素以及物质中蕴含的成分,学生将真正体验到化学的魅力,对化学产生兴趣。


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内容丰富,教师通过化学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使其在分析化学现象的过程中提升探究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由此更好地推动其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进而为深入理解深层次知识奠定良好基础。
        2.3 有效提问策略
        有效的提问方式能够为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明确指向,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因此高中化学教师需要充分把握提问的时机,通过合理的方式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进而为实现教学目标提供保障。在化学教学时,化学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将探索未知事务的欲望激发出来,让其在问题中找出关键点,进而以更快的速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次,在进行提问方式上可以采用创设情景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出现的具体环境,更好地激发探索新事物的热情。再者,还可以采用“矛盾”法,在提问时运用相反的方法进行提问,让学生通过举例子的反证法进行问题的解决,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在进行提问时要求语言的凝练性,能够将教材中的关键知识点涵盖在提问中,在进行问题的提出时,还可以通过追问、反问等方式进行,由此促进学生能够领悟问题
        2.4 有效探究策略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转变传统的应试思维,引导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模式转变为“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进而更好地提升整体的科学素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以及学习能力需要可以从化学实验中得到优化发展,而也唯有在实验中进行主动探索,才能更好帮助学生提高其科学精神,使其具备学习的优良品质。例如在“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化学实验的注意事项告知学生,由学生进行分组合作,探究如何避免那些危险化学实验的现象所可能造成的危险,让学生分组探讨如何在进行化学实验的时候,保证整个实验的安全性,得出最后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方案,然后再由教师和学校一方提供实验时的安全保护设施。化学实验小组能够在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后,在准备好的实验器具中进行化学实验。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又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素养,促进学生能够在直接实验操作中感受化学世界的独特魅力,体验到化学实验的神奇,提升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深度探索。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更好地提升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从教授学生专业知识转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化学基本原理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为优化化学课堂教学效果、促进综合性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在新课程标准下,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将成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因此高中化学教师更加需要充分结合学科特点展开有效教学,以此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聂长玲. 五环导学模式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影响[J]. 西部素质教育,2016,2(10):95-96.
[2]陈静,蔡文联,陈裕森. 高中化学课堂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观察[J].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9(02):121-1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