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驱动”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设计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3月   作者:翟静
[导读] 教材的设计对教学过程起着重要作用,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可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总结出一系列符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任务为主线,合理发挥教师和学生作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意在通过明确的学习任务捋清学生的学习思路,明确学生的学习步骤。近些年来,网络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也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课程,受到教师、家长以及学生的重视。应用任务驱

翟静   山西省阳泉市盂县实验小学  山西  盂县  045100
【摘要】教材的设计对教学过程起着重要作用,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可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总结出一系列符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任务为主线,合理发挥教师和学生作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意在通过明确的学习任务捋清学生的学习思路,明确学生的学习步骤。近些年来,网络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也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课程,受到教师、家长以及学生的重视。应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完成小学信息技术的教材设计工作,可以更好的遵循小学生的学习思路,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教学;小学教材设计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3-094-01

        引言:传统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存在着理论性太强、学习目标不明确等弊端,教材知识点理论性太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无法通过简单的语言文字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术。教师要重视计算机教材的作用,合理增加一些与生活关系紧密的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要有意识的发挥学生的作用,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能力的机会和平台,合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本文笔者将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述、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小学信息技术设计策略等方面出发,浅析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编纂中的重要性。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述
        任务驱动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突出了任务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改变了传统的理论知识讲解,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将学与思紧密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符合新时代的教学要求。众所周知,学习信息技术是时代的要求,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可以熟练操作计算机,不仅方便生活而且对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在信息技术教材设计中融入任务驱动理念可以让学生在明确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对信息技术进行探索,可以充分发挥周围优质的教学资源的优势,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从多个方面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诸如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可以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素质,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技能的同时还能够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二、基于“任务驱动”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设计策略
        1.明确学生的学习任务
        教师在进行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设计工作时,首先要总结传统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优缺点,做到保存传统教材设计的优势,摒弃传统教材设计的弊端,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创新教材内容。教师将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融入到信息技术教材工作中,要明确任务的重要性,有意识的给学生提出一些技术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解决。比如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知识点用图片或者操作步骤来代替,这样学生就不会面对众多的书面材料抓耳挠腮,而是有耐心的看下去,并且尝试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实践。教师要注意任务环节与学习环节一定要环环相扣,以任务促学习,以学习促任务,两者相互结合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要做好信息技术导言部分的设计工作,让导言部分内容具有整体反映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2.教材理论与应用结合
        信息技术不同于其他科目,信息技术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要想学好信息技术就必须学会信息技术的应用,将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这样才是有意义的学习。在教材设计时要给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以例子带动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应用软件的操作。教材理论知识要呈现系统性的特点,各个章节彼此之间联系紧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树立整体意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计划,不会出现迷茫无所适从的现象。教材内容应当体现实践的重要性,合理安排信息技术的上机时间,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时代的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教师和教材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材内容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信息技术思考板块,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积极进行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具体的计算机训练中发现教材中没有讲述到的知识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的信息技术知识点。教师可以根据教材难度以及学生的能力给学生增加一些信息题目的训练,可以是选择题形式、判断题形式也可以是操作题形式,总之要体现一定的实践应用特性。教师融入任务驱动理论就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与学生的互动,重视教材每一个板块的内容,如果是实践板块则要积极带领学生进行实践。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任务驱动理论的基础上设计教材内容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融入任务驱动的理论做好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教师要善于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看待问题,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性。学校应该完善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上机的机会和空间,教师合理安排信息技术的上机时间,在教材内容的指引下做到信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对于学生提出来的想法要认真采纳,不断对信息技术教材做出改进。
参考文献:
[1]吴艳琴.基于“任务驱动”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设计[J].试题与研究,2020(07):176.
[2]洪庆.小学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任务设计[J].山海经,2016(06):134.
[3]周晓维.小学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中的任务设计[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4,31(01):43-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