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途径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3月   作者:胡丽芬
[导读]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有感情地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常见的考核标准。有感情地朗读,既需要小学生准确把握朗读文章的基本要义,能够将其中的情感结合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还要准确应用普通话,准确把握好每一个字以及句子、段落的读音和断句的节奏,朗读流利且富有一定的感染力和号召力,能够准确体现出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基于此,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途径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胡丽芬   广西桂平市石龙镇中心小学良山分校  537224
【摘要】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有感情地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常见的考核标准。有感情地朗读,既需要小学生准确把握朗读文章的基本要义,能够将其中的情感结合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还要准确应用普通话,准确把握好每一个字以及句子、段落的读音和断句的节奏,朗读流利且富有一定的感染力和号召力,能够准确体现出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基于此,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途径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朗读能力;小学语文;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3-128-01

        引言
        在当今多元文化的发展趋势下,语文作为一门最基础的学科,在不断地发展其重要地位。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汉语文化被广泛传扬,国外的教育把汉语列为他们的教学科目,无一不彰显出语文的地位。小学生学习语文,课堂并非粗糙乏味,反倒丰富有趣,因为朗读。从朗读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了解到学生们的学习状态,以及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因为朗读可以彰显出一个学生对这篇文章的领悟程度。所以说朗读在教育教学中,有一定的影响力。
        一、小学语文朗读中的常见问题
        (一)学生朗读兴趣不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对小学生来说,如果没有朗读兴趣,朗读效率和质量会严重不足,但是朗读是重复性的、枯燥性的,因此学生经常表现出朗读兴趣不足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需要教师增加朗读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彻底融入。
        (二)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考核依旧缺乏系统性的考核标准
        目前,随着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小学生为主体的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也进入到了关键的阶段,特别是对于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各级教育部门、学校、教师以及家长等都参与其中,成为小学生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引导者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不可否认的,当前的小学语文考核依旧偏重于客观方面的考核,在考核标准制定以及具体考核办法实施方面,都偏重于以考试为主的书面考评,而对于学生主观性考核,如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主观判断、价值观以及朗读能力等方面考核,依旧缺乏系统性的考核标准。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能力培养途径
        (一)注重朗读问题引领,激活学生思维
        在朗读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读,还要积极思考所读的内容有何深意。教师在朗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思考所读的内容。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置问题,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帮助学生读懂文本。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课堂上,对阅读思维的启发,能够使学生从关注语言到关注文本所承载的情感、意蕴,进而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语言是思维的外在形式。教师只有激活学生的语言思维,才能让朗读教学更有效。


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聚焦文本,提炼问题。例如,在教学《找春天》一文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对于这句话,为什么要说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请同学们想一想,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达什么?在初春时节,可以到哪里‘找’春天?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从童真、童趣的朗读中,感受语言的美感与真情。”
        (二)做好朗读基础,让学生的朗读能力逐渐提升
        所谓的朗读基础,一方面是朗读的文本选择,另一方面是朗读的基本要求。首先来看朗读的文本选择,不要让学生抱着一个文本进行反复朗读,这样必然会消磨学生的朗读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应该让朗读文本多样化,让学生能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例如,用三十分钟让学生朗读一篇文本,这种反复的、无效的朗读会变得越来越枯燥,学生自然会产生抵触情绪。而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让学生围绕四五篇文本展开朗读,自己安排朗读计划,往往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其次,不一定必须朗读教材内容。要明白朗读是阅读的一种,将朗读文本拓展到课外,挑选学生喜欢的文本类型,学生的朗读兴趣会更好,朗读时会更加投入。
        (三)以学生为中心丰富朗读能力的培养手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多途径开展语文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丰富朗读能力的培养手段。即是通过丰富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小学生的阅读朗读能力。丰富教育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快速地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学习也不再变得枯燥无味。通过巧妙利用多媒体设备配合视频、音乐教学以及影视作品、动画作品等教学以及巧妙利用计算机技术检索海量的朗读视频、音频文件,或借助于白板教学、情境化教学再现朗读中的场景等等,都能从多种方面提升学生的感官,让他们的口鼻耳以及多种感官充分调动起来,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小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学习和掌握朗读的精髓,也可以让他们观看朗读家的视频等准确把握朗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如朗读的节奏、语调的升降、情感的抒发、生僻字词等语言障碍的克服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他们真正地将朗读作为自己语文学习,了解世界的重要手段。
        (四)家长督促辅导,发掘朗读潜力
        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都是无限的,在朗读方面也是一样。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获得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朗读的潜力是要被发掘的。很少有人天生就具有学习天赋,大多数的学生都是普通人,都是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的加以练习,才被贴上好学生的标签。就像每个人的朗读能力是不一样,一段时间过后,通过系统的练习,每一位学生展现的朗读能力也大相径庭。每个学生都在一样的课堂里学习,不同的是,课后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提升自己的朗读能力。
        结束语
        总之,朗读是阅读的一部分,是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的根本途径之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遵循有效朗读的方法,做到高效朗读,进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语文教学质量势必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陆英.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散文百家,2019(12):62.
[2]黄晓涛.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策略分析[J].读写算,2019(35):141.
[3]马姗姗.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分析探究[J].读写算,2019(35):1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