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低年级古诗教学研究 邓娟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3月   作者:邓娟
[导读] 我们古代的文人墨客常以优美的、简练的诗词来表达内心的情感,用巧妙的语言来组织出具有时代特征的风土人物、思想审美等,常常设计出让人向往的神秘意境,也是内心的意愿的表达。小学低年级时期的语文古诗教学往往是对一段经典的回顾过程,不但对古诗的原有艺术风采进行展现,还要运用古诗当中的美好情景来引导学生对美的审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基于此,对小学语文低年级古诗教学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邓娟   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鱼岳镇第六小学  437200
【摘要】我们古代的文人墨客常以优美的、简练的诗词来表达内心的情感,用巧妙的语言来组织出具有时代特征的风土人物、思想审美等,常常设计出让人向往的神秘意境,也是内心的意愿的表达。小学低年级时期的语文古诗教学往往是对一段经典的回顾过程,不但对古诗的原有艺术风采进行展现,还要运用古诗当中的美好情景来引导学生对美的审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基于此,对小学语文低年级古诗教学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3-127-01

        引言
        语文不仅是一门科学,也还是一门语言。在这其中,古诗词是典型的代表,和我国传统的文言文具有相似的意义。所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加强对于语言的教学。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学习的难度系数相对会比较高,所以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成了教师思考的重要方向。
        一、小学古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但是,在教学工作当中,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课堂教学内容主要是讲课与背诵,这是一种不健康的教学方式,压制了学生身心正常的进步,长时间的知识填充让学生精神受挫、能动性较差,创新思维不活跃,弱化了问题意识,并且积极探索知识的能力也降低。教师为了保持学生的高分率,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机械化抄写、默写大量的课文内容,这种枯燥无味的学习,使低年级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
        (二)教学模式过于传统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还比较弱,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认识的字词还比较少,所以教学的过程中,学习古诗词对其有着一定的难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围绕课本的讲解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并不适应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的时候,如果仅仅只是以书本的讲解为主,学生根本就理解不了教师所讲述的内容。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会习惯性让学生背诵,在不了解诗词内容的时候,一味地死记硬背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小学语文低年级古诗教学策略
        (一)运用精彩导语,激发兴趣
        优秀的教学引导语句,能够使学生更加专注于学习。


在课堂上,使用精彩、新鲜、引人入胜的引导词句,可以起到牵引的作用,立刻引发学生兴趣,比如采用谜语、图像演示、诗词铺垫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学习中来。在讲解语文基础知识时,教师要经常分析并体会字词语言的本意,针对古诗的重要字句进行讲解,有时往往一两个字词就使一个幽深的意境得到完美的体现。即便是对基本知识当中的重要词字的解释,也可以使学生在头脑中勾勒出唯美的画面。古诗字词当中所蕴涵的丰富而深刻的寓意,经过对词句深刻的感悟,可以使学生领会到古诗所蕴涵的寓意之美。
        (二)创新教学模式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模式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创新教学方式是不可缺少的。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都变得十分的广泛。在教学中的渗透也越来越深,其中,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都是教学发展中的新模式,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以“春晓”为例,其中有这样一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是古诗词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如果教师仅仅只是围绕课本讲解,低年级的学生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播放一些雨后风景的视频或是图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对当时的情景进行创设,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新课改的背景下,“高效课堂”的理念被提出,这样的教学模式也符合了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
        (三)学思结合,构建知识脉络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不仅要陶冶学生的文化情操,增强学生的美感,更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育,教师可遵循“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的教学规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问题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能巧妙地对知识进行迁移,令古诗教学的元素深入生活领域,学生也能对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同时,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教师要督促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利用课余时间查找一些学习资料,提升自身的自学素质。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秉持着“循循善诱”的教学原则,带领学生深入研究古诗内涵与思想感情,在全面讲解古诗内容以后,可指导学生根据古诗内容进行扩写或改写,以现代文的方式对古诗进行创造和加工,强化学生自身对古诗的理解,融入个性化元素,使学生对古诗的把握更深。
        结束语
        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应得到重视,针对诗文的艺术特点,教师可采用形象的教学方式迎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引入开放性的诵读教学,从启发学生的兴趣入手,设置导学问题,层层深入指引学生的思维。除此之外,教师更要注重学思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脉络,助力学生探究古诗中的奥妙。
参考文献
[1]甘彩琴.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策略的探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10):24.
[2]王永芳.摭谈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低年级古诗教学[J].新课程(中),2019(09):41.
[3]谭丽娴.刍议小学低年级语文古诗教学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9(24):129-1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