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幸福的评价语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3月   作者:潘志芳
[导读] 本文站在语文教师的角度,着眼于语文课堂评价语缺失的现实问题,立足评价语的丰富性、准确性和灵活性三个特点,然后撷取几个课例论证如何把握课堂评价语的这三个特点,提高语文课堂交流的有效性。

潘志芳   浙江省浦江县潘宅中心小学
【内容摘要】本文站在语文教师的角度,着眼于语文课堂评价语缺失的现实问题,立足评价语的丰富性、准确性和灵活性三个特点,然后撷取几个课例论证如何把握课堂评价语的这三个特点,提高语文课堂交流的有效性。
【关键词】评价语  丰富性  准确性  灵活性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3-122-02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交流,更要注意交流的有效性。新课程实施后的教学,教师确实在很好地探讨,研究并进行着眼学生生命发展,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不可否认的,在现代课堂中,不再缺乏“多把尺子呵护每个生命尊严”的教学观念,不再缺乏“言行关乎情,教训止乎礼”的师生氛围。“趣无止境”、“情意盎然”的课堂比比皆是。
        但是也有这样一种课堂现象:教师拟了一份非常完美的的教案,既注意了精心预设,也做好了课堂生成的准备。然而,到了真正的教学过程中,却发现,教师评价学生表现的语言贫瘠得就像戈壁滩上的草木,寥寥无几,有了那么几句,也就是“蜻蜓点水式”的“真棒,很好,你是个聪明的孩子,用掌声表扬他!”之类泛泛而评的模糊语言,让人不免有些遗憾。
        事实上,一个真正认识到课堂评价重要性的教师,就应该致力于课堂教学评价语的把握,从而提高课堂中师生交流的有效性。那么,把握课堂评价语,使其更好地为课堂交流服务,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把握评价语的丰富性
        评价语的丰富性,体现在对学生的评价采取多样的语言。应该让“过程长一点儿,让兴趣多一点儿,让形式活一点儿”。就拿读课文来讲,教师的评价语言如果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召力,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读得很好,听得出你将自己的理解融入了朗读。特别是这一句,请再读一遍。”“老师觉得,你长大肯定能当一个播音员!”等等。有人说,语言可以通往心灵的海洋,如果你只是注入屈指可数的文字或者单一机械的几句话,是远远不能使学生心灵波涛澎湃的。
        课例一: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执教《珍珠鸟》片断。
        生:(学生读句子,教师同时板书“珍珠鸟”)
        师:(解题)珍珠鸟又叫锦花鸟,应了成语“锦上添花”,这花儿就是——
        生:“珍珠”。一说珍珠就会想起“宝贝”,可见,珍珠鸟长得一定很好看,很讨人喜欢。
        师:想看看吗?(出示图画)我愿意享受同学们看到之后再读题目的感觉。
        生:珍珠鸟,好小啊。(学生读题目读得很美,很轻。)
        师:让我们打开课文,看看作家冯骥才是怎么写珍珠鸟的。……
        生:……
        师:这位同学读书真细心。好,你领着我们再读这句话。
        生:……
        师:谢谢你给同学们提供借鉴。我们提示刚才那位同学找到相关句子读读,你呢,不用提示,就这么做了,真好。介绍珍珠鸟的特点,能直接用课文的句子读给大家,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当然,你读的声音也像笛儿一样好听呢。
        流水淌过无痕,教师师评价语应该就是美妙的“地下长河”,你看不到,却能明明白白地感觉到。细细品味,经他们的语言之河流过后,学生的心中荡漾着感情的涟漪,他们的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留给我们的,是师生交流时感情的融洽,自信的洋溢,智慧的点燃,趣味的激发。有效的课堂交流在不知不觉中延伸着长度!
        二、把握评价语准确性
        课堂交流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凸显在教师是否具有以约守博,以简驭丰的课堂评价语上。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给他们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这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既要准确得体,又要有启迪心智的作用。例如:“你读得很认真,读时也融入了感情,如果……,会有更好的效果。”“今天你的表现可真棒,已经举手发言了好几次,而且一次比一次进步,不过回答前要听清楚问题,行吗?”“你真行,对刚才的问题,不满足于找到结果,而是观察思考,又有新的发现。如果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那就更了不起了。”
        课例一:一位老师执教《四季》,课堂上老师的评价语可谓热情洋溢。当学生结结巴巴读完第一段时,教师随即表扬:“你读得真好!”他真的读得好吗?好在哪里?难道“结巴读书”就可以说好了吗?那这样的要求也太低了,叫一年级的孩子如何不误解!
        缺乏准确的教学评价语像地摊上的盗版书——卖得廉价。而且在课堂上,教师也只是把它事先制成,然后随意地抛给孩子。试问:这样的评价语如何的增加课堂交流的厚度,又如何挖掘语文课堂的深度!
        三、把握评价语灵活性
        在评价时,教师常常是对学生的谈话给予直接的评价,其实对于人和人的交流来看,应该是一种充满智慧的交流,往往
        不是直接的说明,而是给予一种感受的空间,留一点点让人去回味去揣摩。
        名师们深谙此道。他们的评价语总能让人耳目一新,时而旁敲侧击,时而直接追问,时而流露同感,时而幽默诙谐。他们的评价语机智多变,常用常新,层出不穷,时时给学生以因情因景因文因人而异的新鲜感,学生学而不厌,听而不倦。并恰到好处地与体态语相结合,爱抚地摸头,亲切地握手,深情地拥抱,由衷地鼓掌,有力的大拇指,加上真诚地赞语,如此声情并茂,传递的是一种情绪,交流的是一种感情。充满灵动与智慧的评价语,如何能让学生不爱它。而这点,对于一个普通的教师来说,也并不是难以企及的。
        课例1:自己执教《自己去吧》片断。
        师:有小朋友自告奋勇地第一个把课文读给大家听的吗?
        生踊跃举手。
        生1:(读得很流畅)
        师:读得真好,让我听到一条清澈的小溪在“哗哗哗”地流淌。谁敢挑战她也来读一读?
        生2:(读得清亮)
        师:小黄莺也飞来溪边,给我们亮了一嗓子,真不愧是森林歌唱家呀!还是小手如林,满足你们的勇敢与自信!
        生3:(读得有点拖,字也有添漏)
        师:你认真的态度告诉我,你在努力地读好,你渴望的表情告诉我你已经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还想试一遍,是吗?
        生3:是!
        师:小伙子,再来一遍。我欣赏勤学苦练的孩子!来,孩子们,让我们一起专心地聆听,为他加油。
        生3:(很有信心地读着,有点进步,但还是有错。读完后有点想哭。)
        师:有位科学家,作试验失败过一千多次,但最后还是成功了。男子汉,抬起头,你的决心告诉我,你会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如果你愿意,你可以下课后再读给我或者同学们听。
        生3:(坚决地点点头,坐下)
        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经过实验,这位心理学家得出结论:当一个工人正对活动充满兴趣时,给他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反而会减少活动本身的吸引力,这就是著名的德西效应。由此可知,当一个学生正对学习活动产生兴趣时,奖励给他们的最好办法就是真诚的评价语。学生在教师真诚的赞美下,从从容容地学习,踏踏实实地探究,真真切切地对话,自然而然地对语文学习产生发自内心的热爱。这种评价语的力量是任何方式都无法代替的!
        你能读懂每一个孩子的脸庞,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房,你会惊奇地发现:幸福从此熙熙攘攘!
参考文献
[1]包祖林,评价语在课堂上的激励作用[J],上海;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傅道春,齐晓东。新课程中教学技能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