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元途径创新小学音乐德育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3月   作者:何克非
[导读] 作为小学的一项学科,小学音乐不仅能够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也可以丰富学生们的校园生活体验还可以促进学生提高音乐的鉴赏能力及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使他们的认知得到进一步的增长,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在音乐表演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肢体协调能力。而经过调查研究发现音乐教学不仅仅有这些作用,我们在对音乐教学进行中试的过程中,可以在其中穿插一些德育的知识,使学生在认识音乐知识的同时也对品德得

何克非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龙镇中心完全小学  443112
【摘要】作为小学的一项学科,小学音乐不仅能够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也可以丰富学生们的校园生活体验还可以促进学生提高音乐的鉴赏能力及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使他们的认知得到进一步的增长,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在音乐表演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肢体协调能力。而经过调查研究发现音乐教学不仅仅有这些作用,我们在对音乐教学进行中试的过程中,可以在其中穿插一些德育的知识,使学生在认识音乐知识的同时也对品德得到很好的培养,进而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 德育渗透   课堂教学  主要策略   思考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3-116-02

        小学音乐教材里的音乐学生都非常喜欢,原因在于它们形象鲜明,歌曲的旋律很优美,每首歌的歌词也都写得生动活泼,而且还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演唱风格。很多歌曲都极具教育意义,比如教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家乡,培养学生尊师敬友的品质,还引导着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向革命先烈们学习。这就说明,把音乐教学和德育教育进行融合,对学生优良品质的培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在音乐课的教学上,要结合教材中的音乐形象,不仅要教会学生审美,还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德育和美育相结合,从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行自我德育教育。
        一、在音乐歌唱环节渗透德育教育,感受音乐魅力
        唱歌是小学音乐学习的重要形式,同样也是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音乐作品中饱含着作者的情感、渗透着思想内容,通过让学生唱歌,学生能够在唱的过程中描绘出一幅又一幅的画面,同样能够在画面的描绘中感受到作品对应的情感内涵,学生也能够得到被情感所浸润,从而实现德育教育的教学目的。
        但唱歌并非是简单的唱出来,单纯的动嘴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把控的并不到位。唱歌需要嘴、心、脑三合一,嘴张开、心体会、脑运动,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对音乐教材的歌曲内容及内涵进行有效的把握。
        如在学习《义勇军进行曲》时,教师让学生们进行自我歌唱。学生们在歌唱中有效把握了歌曲三连音节奏,同时能够在歌唱的同时刻画出共产党浴血奋战的画面,通过这雄壮激昂的音乐节奏,深入了音乐世界,感受到音乐的别样魅力的同时实现了爱国主义教育。
        二、在音乐情境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情境中进行德育渗透。这样,不仅能够激发起小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更能够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音乐作品蕴含的情感价值。
        例如,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有一个单元“闪闪的红星。”是以红色革命为主题的,可以以这些素材进行德育教育。在这个单元中,每首歌曲的旋律都琅琅上口,学生很容易就能学会,于是我就把课前找好的电影素材《鸡毛信》播放给学生欣赏,通过这种时光隧道穿越到抗战时期,我以八路军队长的身份给他们进行了“儿童团”“鸡毛信”等词的介绍,学生听后兴趣盎然,纷纷跟随“大队长”的脚步把该单元的歌曲都巩固了一遍。再回到当下,我把电影内容与《儿童团放哨歌》进行联系,并给学生讲述了过去的故事:儿童团员戴着红袖章,拿着长梭镖,在山坳口保卫家园。尽管这已经有些年代了,抗日战争也过去了很久,但儿童团却一直沿留了下来,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少年先锋队。
        我们虽然身在和平年代,不用上前线与敌人战斗,但我们戴着的红领巾却时刻提醒着我们,我们手里的笔就是我们最有力的武器,我们的作业和知识难点都是我们的敌人。紧接着我提问道:“你们都是儿童团的接班人,那么对于刚刚提到的这些困难,你们有信心战胜吗?”学生们斩钉截铁地说:“有!”这样,也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起到了很好的提升作用。



        三、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渗透德育
        素质教育向来提倡培养学生赏析音乐作品能力,使学生在倾听过程中不断地思索和探究,在交织的音乐中体会到情感的微妙变化,进而产生思想情感的共鸣。因此,要想提高音乐课堂的整体质量,教师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把发展学生的听觉作为教学首要任务,这也是掌握音乐知识的基础条件。值得注意是的,鉴赏音乐并不意味着简单听听就行,而是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获取情感体验,在艺术文化环境中熏陶学生鉴赏美能力,循序渐进地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综合能力。学生的思想教育在求知过程中,通过倾听、舞蹈、唱歌等形式深刻理解音乐知识。欣赏教学不是表面上的给学生播放音乐,重要的是教师要在这个过程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紧密结合音乐的旋律、曲式、音色、拍子和节奏等塑造出来的音乐形象,带领学生投入到所营造的意境之中,感受音乐的美。
        例如,在对《红星歌》进行欣赏时,就可以与电影《闪闪的红星》结合起来,通过音乐故事,一边播放电影,一边把主人公潘冬子的成长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对战争年代的孩子的生活有所了解,让他们知道像“王二小”“小海娃”等很多的“小八路”都是抗战英雄,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无数的革命先烈付出了献血和生命,才换来了当下和平的生活。最后,在总结时,顺势用革命传统精神激励学生向革命英雄学习,成为共产主义的接班人,以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得到升华,树立学好知识、报效国家的信念。
        四、在教学互动环节渗透德育教育,培养行为习惯
        互动是音乐课堂的最主要的教学形式。在互动过程中学生述其所想、表其所听,教师成为学生课程学习的指导者,与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这样的教学形式体现了开放式教学,契合素质教育的教学需求,同时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能够让学生成为音乐学习的主人公。在课堂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积极的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首先互动的过程是彼此尊重的过程,教师应当突出尊重的重要性。表现在互动过程中的谦让、认真聆听、接纳意见等。其次互动的过程是彼此学习的过程,学生之间在互动过程中能够取长补短,而师生在互动过程中又可以彼此了解。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知错就改,还能够弱化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建构新型师生关系。
        如在音乐课堂开展小组合作编排舞蹈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对学生们认真做好小组分工。让学生们在小组配合中根据所学来编排舞蹈,学生们在相对自主的游戏空间内团队意识不断增长,学生也能够形成平等沟通、倾听等良好行为习惯,从而实现在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达到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
        五、在音乐教学生活化中渗透德育
        提高学生们的音乐素养水平是音乐教学的目的之一。通过对学生审美能力,想象力等综合能力的进一步增强将德育知识巧妙的渗透其中,是教师教学的重点之一。这就要求教师们把音乐教学,进行有效的生活化,可以让学生们从音乐中得到对现实生活的实际感悟,以及对德育教育的真实体验。比如教师在对《摇篮曲》这首歌曲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对学生进行母爱伟大的相关引导,让他们在歌声中体会到母爱的伟大性。并且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们对母亲对孩子的爱得到更深入的理解,比如说可以给孩子,看母亲哄婴儿相关片段等。就这些个生活中都习以为常的现象,让学生们能够明白母爱的伟大和母亲的深情。并就此引导学生们想想母亲在现实生活中为自己的付出,比如说给学生们买最喜欢的玩具呀,陪学生们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啊,牺牲掉自己的时间,为学生们付出啊。从而让学生们对于母亲的伟大展开深入具体的讨论,并且通过在课程中感受到母爱的温情,让学生对音乐有更深的感触,以及对音乐和生活的关系有着更加深入具体的认识。进而达到音乐教学中德育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育的始终都渗透着德育教育。在小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学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德育教育也同样贯穿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不可忽视。因此老师们需要对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德育体系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考量。通过音乐来激发学生们德育的积极性,并且促进学生们,在音乐水平以及音乐学习能力不断增强的过程中,同样也能够很好的提高自己的道德,文化水平,以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就其最根本的内在而言,音乐课就是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可以强有力地唤醒、联系、整合学生的人格。由此可以看出,对小学生的德育教学而言,音乐课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我们要把德育紧密地和音乐教学实践联系起来,给音乐教学赋予更多的教育意义,从而促进学生多方面地发展和成长。
参考文献:
[1]洪瑾宜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路径[J].音乐天地,2014,(11)。
[2]赵旸 小学音乐教学与德育的渗透研究[J].音乐时空,2015,(13)。
[3]孙梅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