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读写结合策略,培养初中学生素养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3月   作者:向琼
[导读] 语文最基本的是学会阅读,写作是实践的操作。学生要想写出漂亮的文章,必须具备扎实的阅读技能,因此阅读是写作的基本保证。语文教学为学生培养语文和专业文学素养的历史文化遗产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掌握初中语文学习技能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语文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融入人性化、灵活性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琼   湖北省秭归县杨林桥镇初级中学  湖北  宜昌  443625
【摘要】语文最基本的是学会阅读,写作是实践的操作。学生要想写出漂亮的文章,必须具备扎实的阅读技能,因此阅读是写作的基本保证。语文教学为学生培养语文和专业文学素养的历史文化遗产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掌握初中语文学习技能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语文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融入人性化、灵活性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3-115-01

        阅读和写作是密切相关的。通过阅读和写作,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与作者的观点产生共鸣,读写结合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关键。
        一、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养成心得记录的习惯
        很多学生没有形成阅读后记录自己经历的好习惯,导致最终的阅读效果不是很理想。在阅读课上,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如何科学地阅读,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并让学生在适当的时间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阅读后做详细的记录,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阅读的效果。同时,学生在写作时,可以运用自己积累的句子,从而提高写作水平。例如,在七年级讲授典型的怀旧散文《我的老师》时,文章作者会通过情感主线表达对老师的敬意。首先要让学生体验文章,然后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感受身边的人或事,并记录阅读后的体验。本单元的教学以童年往事为主,写作主题主要是对学生童年印象深刻的事物的回忆。初中语文教师可以运用情感表达和文字描写的技巧,对学生进行分段训练,使学生把理解最深刻的文章片断写下来,有效地运用学生的阅读方法,使学生的写作技能得到牢固的运用精通。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记录经验的习惯,从而有效地促进读写能力的结合。
        二、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激发其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中,教师要全面掌握阅读和写作的顺序。无论是在大量阅读之后才开始写作,还是在随意写作之后才开始阅读,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教师都应该对这个问题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初中生,学生的写作知识并不丰富和充分,导致正式开始写作时,往往会遇到很大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引导学生阅读,使他们对写作能力有良好的协调作用,并重视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性。在讲解传记和其他文章时,教师应首先让学生思考这些人物的形象,并在自己阅读后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逐句了解人物心理,激发学生阅读传记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思考和积累,让学生用心去理解文章的寓意,使他们真正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三、在阅读赏析过程中增加读写能力
        初中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时间来调整教育方式。比如,对于一些阅读能力强、对课文理解深刻的学生,教师应调整教学方法,适当培养学生对课文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有效避免不知从何处入手、不知从何处欣赏课文的情况。


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进行分类训练。让学生大声朗读和背诵优美的文章,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细细品味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并很美的心情。通过背诵,美的表达会被更牢固地记住。再比如,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文章时,要详细分析文章中的关键人物和一些关键词,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用归纳法帮助学生学习新内容,增强记忆。
        四、开展模仿学习,先读后写
        学生刚进入初中,面对一切还很陌生,如果老师枯燥的教学,学生可能对课堂不感兴趣,渐渐失去了知识的新鲜感和热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因一些小失误而产生消极的态度。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阅读和写作是一门既难又重要的课程。此时,教师可适当采取“先读后写”的教学模式,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如在朱自清《背影》的阅读教学中,作者运用了线描、构思巧妙、布局简洁精巧等写作手法,并运用了排比、隐喻等多种写作手法。这种写作手法相对优美,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老师讲解的时候,他用的是线描的方法,我们可以让学生试着找出作者的写作技巧,把包含写作技巧的段落读几遍,然后让学生模仿和写作。这样,学生就可以认真学习写作技巧,合理运用写作技巧。这种先读后写的教学模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五、重视读写创新,发挥想象
        在初中阶段,学生会明显感觉到写作和阅读能力比小学阶段更难。那么教师应该如何适当降低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教师要注重读写创新,在读写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积极创新写作方式,让学生在自己能力水平内写出更好的作文。比如在讲解古诗文时,由于古诗文很难理解,老师可以让学生把古诗文通读几遍,然后思考作者想表达的一般意思。教师可以在学生思考后进行解释,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接下来,老师可以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他们自己的联想写一篇文章。这样可以使以前难以理解的古诗词更容易理解。同时,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写作,这样可以很好地将读写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进行课外延伸
        课堂上的学习时间相对较短,远远不够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全部知识。教师应科学合理地拓展学生课外活动,通过读写结合促进创造性写作,从而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深度。比如,在《游山西村》这首诗中,有一句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话蕴含了很多哲理,老师可以在课堂上集中讲解这句话,让学生独立思考,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与你讨论。最后,在交换意见后,我们可以创作一篇以这首诗为重点的小作文。通过这样的课外延伸,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提高语文知识的积累。
        总之,加强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是初中生应掌握的基本要求,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在读完一本书后,要及时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效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写作能力。此外,还应加强课外读写拓展,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素质,真正实现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士秀.“立足课本,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D].鲁东大学,2016.
[2]朱建军.中学语文课程“读写结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3]刘莉.论写作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构建[J].语文天地,2020,(35):45-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