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将戏曲文化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融合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3月   作者:李茹
[导读] 当下,不少地区和学校正在大力推进“戏曲进校园”活动,该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戏曲、接近戏曲、走进戏曲,用戏曲中的真善美引领学生成长。在推进“戏曲进校园”的过程中,我校尝试将戏曲与音乐学科进行有机融合,让学生在音乐课中学戏曲,并力求实现熟悉地方戏曲、弘扬传统艺术、传承特色文化、提高审美素养的目的。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浅谈如何将戏曲文化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融合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李茹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集贤路小学  231200
【摘要】当下,不少地区和学校正在大力推进“戏曲进校园”活动,该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戏曲、接近戏曲、走进戏曲,用戏曲中的真善美引领学生成长。在推进“戏曲进校园”的过程中,我校尝试将戏曲与音乐学科进行有机融合,让学生在音乐课中学戏曲,并力求实现熟悉地方戏曲、弘扬传统艺术、传承特色文化、提高审美素养的目的。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浅谈如何将戏曲文化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融合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戏曲文化;小学音乐;有效融合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3-149-01

        引言
        素质教育背景下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音乐课程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其重要性在小学阶段教学中日渐凸显。戏曲是集唱功、舞蹈、杂技予一体的表演形式,戏曲艺术所表现的是历史传统故事以及各地区风土人情和异域奇事,将唱念做打有效融为一体,是加强小学生爱国教育以及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方式。将戏曲与小学音乐教学进行有机结合,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同时也能丰富小学音乐教材的内容和形式,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有些小学音乐课程在教学目标上普遍存在不明确的地位,无法将该门课程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分析其原因在于学校管理者对音乐教学的重要性未全面认识,缺乏对音乐教学艺术性和特殊性的正确认识。导致即便是开展小学音乐课程但也停留在形式主义上,难以发挥音乐学科的有效作用。教学目标的不明确也难以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程的重视程度,时间久了会降低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二)师资力量有待提升
        受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学校普遍不重视音乐课程,直接降低了教师们的教学能力,普遍存在师资力量有待提升的问题。部分学校对音乐课程关注度不高,不愿意高薪聘请专业音乐老师,让文化课老师兼任音乐老师。平时的音乐教学中只是教学生简单唱歌。应付教学现象较为常见。
        二、戏曲文化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策略
        (一)内容统整:打开戏曲教学的窗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兴趣需求,我们编写了系列戏曲校本教材,主要涵盖戏曲欣赏、戏曲学唱、戏曲表演等较为系统的戏曲知识。戏曲教学由浅入深、层层推进,通过讲述中华美德故事,褒扬家国情怀,寻根传统文化,汇聚向上、向善、向真、向美的正能量。我们经过多方商讨,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精心挑选戏曲教学内容。


教学剧种主要有京剧、越剧、锡剧、黄梅戏、昆曲。教学内容主要涉及曲种的由来、行当、唱腔音乐、名剧名角、名段、服饰等。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儿童化的语言,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戏曲内容,这样学生才能学得兴趣盎然。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我们设置了毯子功和常用身段训练两项教学内容,毯子功包括压腿、踢腿、下腰等;身段训练的内容有兰花指、云手、手腕花、云步、套步以及一些眼神、面部表情的训练等。
        (二)精选戏曲教材,贴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通过调查结果发现,现阶段我国小学生对戏曲艺术不热衷的原因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其一是戏曲曲目年代较为久远,内容枯燥呆板,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相悖;其二是曲目剧情过长,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存在较大的差距;其三是唱腔过难,动作招式复杂,增加了学习难度,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学生无法对戏曲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因此,为了激发小学生对于戏曲的学习热情,音乐教师可以选择形式生动、内容丰富、唱腔相对容易的戏曲曲目进行学习,例如黄梅戏《对花》《打猪草》等,并在学唱的过程中融入简单的招式动作和台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新鲜感和好奇心的驱使下逐渐喜欢上戏曲,提升他们的演唱能力以及表演能力。
        (三)赏析——了解剧情,感悟戏曲
        中国的戏曲种类很多,其中大都属于地方戏,而地方戏曲基本上都采用方言演唱,这给学生的欣赏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我们尽量先让学生欣赏比较熟悉的地方戏曲,使他们能够在看懂的基础上产生一定的兴趣,然后再介绍一些全国知名的戏曲种类。在介绍的时候我们采用一边播放一边讲解的方式,欣赏完一段视频就暂停一下,给学生补充一些与戏曲种类相配套的地方文化、戏曲风格与韵味解读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方言与剧种,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欣赏戏曲。
        (四)评价——不教之教,爱上戏曲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不教之教,戏曲教学亦是如此。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学,并提高独立学习戏曲知识的能力。当然,引导学生自学戏曲知识离不开教师的方法指导,如我们在学生自学前要对他们提出相应的要求,并提供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和途径等。至于学生的自学成果,我们可以通过比赛、表演、抢答等形式来测评。需要注意的是,不管学生自学的效果怎么样,只要他们有进步,我们都要给予鼓励,从而让学生对戏曲学习充满信心。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与音乐的有机集合,蕴含着和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戏曲与小学音乐教学课程进行有机结合,不仅能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也能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曲目的熏陶与感染,让新时代少年自觉成为继承和传播戏曲艺术的传承者。因此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参与戏曲教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对戏曲文化的理解。
参考文献
[1]赵璇.探究小学音乐戏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华夏教师,2019(27):76.
[2]张彩霞.小学音乐课堂引入戏曲教学的策略探讨[J].学周刊,2019(30):150.
[3]吴梦叶.小学音乐课堂中戏曲教学策略探究[J].戏剧之家,2019(19):2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