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特长生色彩教学研究策略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3月   作者:汪晴屿
[导读] 在当前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美术教育将成为提升学生艺术审美以及综合艺术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对于高中美术特长生而言,更加需要优化自身对美术元素的感知和运用,而色彩调配作为美术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将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因此本文将对高中美术特长生的色彩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汪晴屿   桂林市临桂区五通镇中心小学  541109
【摘要】在当前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美术教育将成为提升学生艺术审美以及综合艺术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对于高中美术特长生而言,更加需要优化自身对美术元素的感知和运用,而色彩调配作为美术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将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因此本文将对高中美术特长生的色彩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中;美术特长生;色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3-140-01

        1 引言
        色彩作为高中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需要基于美观原则做好色彩测试工作,提升学生对色彩运用的感知和理解,进而优化整体美术作品创作的艺术感。一般而言,学生在对静态物体进行绘画的过程中,需要做好色彩主次之间的划分,使得色彩更加具有层次性,而如何掌握色彩运用的层次性将成为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以下将对教学提出优化策略。
        2 现阶段我国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阶段,学校在开展美术教育时,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导致我国美术教育无法提高质量的原因,简而言之,就是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自身对美术内容缺乏相应的兴趣。每个人从一开始对绘画就有兴趣,因为小时候自己想象的空间是无限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美术作品从学生自己想画的内容变成了一味的模仿,这也导致了美术在学生心中的形象被打破,降低了他们对美术的兴趣。二是我国现阶段对美术色彩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都不能较好地提高美术色彩教育的质量,阻碍了美术教育的全面发展。
        3 高中美术特长生色彩教学的策略
        3.1 先认知、再绘画
        高中美术特长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考取艺术院校的目的性,因此在绘画的过程中将出现众多的绘画技巧,而在抱有目的性的情况下学习美术色彩将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同时在过度使用绘画技巧的情况下也将使得整体的色彩配置缺乏灵动性。例如学生在对桌面上一个苹果进行绘画时,在初步感知的情况下便开始勾勒形态,而后进行上色,由此将使得整体的色彩配置缺乏层次性,同时也将违背美术鉴赏和艺术呈现的规律。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所需要描绘的作品做好感知和欣赏工作,同时给予学生一些有关于构图和冷暖色调搭配的优秀作品,由此更好地提升美术作品的艺术性,同时也能使得学生在充分感知所画物体特征的情况下提升色彩运用的层次性和灵活性。



        3.2 加强色彩专业教学
        色彩作为艺术作品的重要构成要素,高中美术特长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需要强化对色彩专业的学习,美术教师在教学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需要做好入门级别的教学工作,对于刚学习美术专业知识的特长生而言,需要对美术的色彩性能进行一个初步的认知,使得学生能够理解不同色彩之间搭配的协调性,使得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能够更加重视对色彩的合理运用;第二,则是需要做好持续训练工作,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绘画之前做好物体色彩层次的感知工作,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辨别色彩的纯度和透明度,而后引导其更好地感知不同色彩搭配中呈现的效果,通过不断训练使得学生的色彩技巧得到提升。第三,则是需要做好难度练习,尤其对于即将面临艺考的美术特长生而言,更加需要教师通过指导使其能够更好地感知色彩的冷暖关系,引导学生在做好基本专业知识的巩固的情况下,才能提升艺术感知和作品创作水平。
        3.3 对色调进行学习
        一幅优秀的艺术作品在色调上实际上是具有一定的倾向性的,尤其在色彩运用的层次性和条理性上,没有色调进行协调也将难以提升视觉上的和谐性,进而也将影响美术绘画作品的整体美感。因此教师在进行色调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基于自身对艺术品的感知做好色彩倾向的分析,而后将其运用到绘画作品中,为提升美术作品的协调性奠定良好基础。老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可以先给学生引导,让学生感受到背景和物体之间的色彩关系,了解到哪一种色调占较大的比例,从而决定整幅画的色彩走向。色相基础有了相应的认识,色相就应该有具体的定位,才能构成整体的色彩取向。
        3.4 贴近实际生活感知色彩
        呆板、沉闷的美术课堂不利于学生艺术审美思维的发展,以此提升学生的整体审美能力。高中外部环境中有各种自然景物作为美术教育的素材,其中春季常见的嫩芽、灿烂的花朵以及青葱小草都将为美术色彩教学创造了良好条件。美术教师可以将美术课程讲授从课内的理论讲解转化于校园内的户外写生,进而提高其对自然景物的客观认识,使其能够创作出更加具有创意性的美术作品。例如,美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校园路边的小花进行观察,并将其外形特点绘制于画本上,而后通过合理的色彩搭配使得花朵的美感呈现出来。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准备好生活中的素材,如苹果、树叶以及蔬菜等,以此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生活中事物的形态进行鉴赏而后进行绘画创作,由此更好地提升学生整体的色彩感知能力,进而为创作优秀的美术作品奠定良好基础。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美术特长生需要不断地强化专业知识,尤其对于绘画中重要的色彩元素,更加需要做好层次性的划分工作,引导学生通过色彩的运用提升绘画作品的整体美感,进而为提升整体的艺术感奠定良好基础。教师在色彩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科学的引导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色彩、感知美术,才能为提升绘画作品的灵动性,为推动我国美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饶贤林. 论高中美术绘画模块色彩“系列化”教学[J]. 美术教育研究,2017(02):127+129.
[2]蒋美珍. “探究”让课堂有声有色——高中美术色彩教学中探究式教学之尝试[J]. 美术教育研究,2019(04):143+1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