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时政内容,提高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3月   作者:李长江
[导读]

李长江   四川省宜宾市珙县教育监测评估服务中心  644599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3-136-01

        时政内容,指某个时间段发生的国内国际政治大事,生活中引起大家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大多以新闻的形式为大家所知晓。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恰当引入时政内容,让教学活动成为学生了解当前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有效途径,让学生更多了解到发生在身边的新闻事件和鲜活案例,既可开拓学生视野,又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逐步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获得初步的判断能力。在多年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和研讨活动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进行新课教学时,有意识的选择时事新闻作为切入点,学生就会被时事内容所吸引,会很快激发出学习兴趣
        在“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中,我向学生提供了2020年1月18日,钟南山受命前往武汉调研,没有车票,只能坐在餐车里,打开笔记本继续工作和靠在座椅上小憩显露疲惫状态的相片(其实据钟南山的助理回忆,钟老当时并没睡着,眉头紧皱着在思考问题,10分钟后他说“我想到了”,随后又补充了几条对疫情形势的最新研判)。我让学生思考这是谁,多大年龄,准备去干什么,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回答出来。我随即又向学生介绍2003年非典爆发时,也是67岁的钟南山在牵头组织防疫工作,2004年被评为“感动中国2003年度十大人物之一”。最后向学生出示了习近平总书记向钟南山颁发共和国勋章时的视频和钟南山的获奖感言,让学生观看和理解。通过实在的人和事的介绍,灌输了个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社会为个人成长提供了条件、服务社会才能够得到他人尊重和认可的教学主要内容。
        二、用时政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避免平淡的讲述和介绍,提高教学效果
        在“国家好,大家才会好时”,我向学生播放了以下视频:2015年也门内战爆发,其国内安全形势急剧恶化,当时美英法德等十多个国家关闭使馆,要求本国公民自行撤离也门。中国为保护中国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临沂舰、潍坊舰、微山湖舰赶赴也门,海军陆战队携带武器进入,执行撤离中国在也门的人员撤离任务,这也是《战狼2》的背景素材。向学生展示了中国将全民免费接种新冠疫苗,而美国的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都创全球新高的材料。再向学生展示改革开放以前一般家庭的吃穿住用等情况的照片,同时由学生提供自己家庭“一折通”,向其他同学展示国家富裕后,向家庭提供的各种政策性补助款项的名称和金额等,通过大量强有力的事实列举,学生深切理解和体会了教学主题内容。



        三、选择时政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分析和辨识能力
        在“合理利用网络”一课的教学中,我提前一天安排学生,将班上打扫卫生需要的擦窗器、毛巾等用品,在京东网站上下单,第二天上课前,物品就送到了。课堂上,我将讲课中用到的成语,在百度中输入,立即就查到了意思;我又向学生展示了我手机上的短消息,其实是一些“你获得某网站一等奖”“我的卡被锁了,请向某某帐号转帐”之类的诈骗信息。我还点击了电脑桌面上弹窗广告,让学生辨识这些广告的内容。通过上述几个案例的展示,我组织学生思考和讨论,网络究竟是好还是不好。结果引发激烈的争辩,我再适当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了网络上内容丰富,良莠不齐,我们要学会辨别和选择,让自己文明上网、遵守法律规定,让网络便利自己,为学习提供帮助。
        四、师生共同努力,多渠道收集时政内容
        一是老师搜集整理提供。这要求老师在教学前要认真熟悉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和知识点,也要求老师要多关注国内外新闻时事、多关注身边发生的与老百姓生活相关的热点事件,不拘泥于教材提供的案例,才能找到合适的材料。
        二是将收集整理相关时政材料作为学生预习和熟悉教学内容,以家庭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老师要加强指导,开始可指定相关内容或圈定关键字,让学生进行收集。学生收集资料逐渐熟悉后,再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行思考查找佐证教材的时政资料或案例,并引导学生对所收集的内容进行甄别,汇总成满足教学所需的佐证资料。课堂上尽量让学生进行概括和讲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时政内容或案例,我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始终与正能量同行。在教学中引入时政内容时,选取的案例要与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方针政策相一致,要符合当下中国奋发图强、努力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流价值观,要符合传统伦理道德思想,这样才能够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的热情。对当前社会上的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故意做作吸引流量、改革开放中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客观的向学生讲清楚,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主流,树立辩证的思维观念。
        二是选材新颖,多用身边的人和事。时事案例内容选取要贴合教材,精选学生通过自身渠道可获取和了解的消息和案例,如学生通过手机端新闻浏览、报刊杂志阅读等容易得到的信息,发生在当地的新闻事件,以及大家熟知的人物等,提高可信度,让学生感同身受。
        三是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思想特点。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新奇的事物,渴望了解校园以外的事情。思维上认识能力发展迅速,想象力中的创造性成分逐渐增加,抽象思维逐渐占主导地位,开始发展独立性和批判性,开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虽然全面性和分析性不足,但喜欢经过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们选取案例时,结合年龄阶段特点,多导入热点素材,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认真听取其发表看法,逐渐引领进入教材内容,帮助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
        时政内容中蕴藏了很多帮助理解教材的知识点,恰当引入,可拓宽学生视野,逐渐培育健康的政治头脑,终身受益。这种探究式的教学与学习方式,可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通过思考、发现,掌握主动获取知识的技能,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