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的反思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3月   作者:姚舜
[导读] 对于学生来说,物理这门学科并不陌生,甚至印象深刻。物理作为一门科学性的课程,它的知识点常常是复杂繁多的,所以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学习起来很吃力。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转换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学习物理,甚至让他们爱上物理。所以本文将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几点看法,以此来帮助高中生学习物理。

姚舜   四川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
【摘要】对于学生来说,物理这门学科并不陌生,甚至印象深刻。物理作为一门科学性的课程,它的知识点常常是复杂繁多的,所以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学习起来很吃力。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转换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学习物理,甚至让他们爱上物理。所以本文将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几点看法,以此来帮助高中生学习物理。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策略;反思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3-168-01

        一、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提高学习欲望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学习要求有所不同。初中物理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对物理现象过程的阐述基本上是属于定性的,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物理知识和技能,而高中物理不仅内容多、难度大,而且使用定量的方法去研究探索比较复杂而抽象的物理现象及过程。高一新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方法、学习习惯基本上还停留在初中的水平上,一下子不能有大的改变。
         “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在高中初始阶段,特别是在学初伊始,必须指导学生区别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内容的要求、方法的不同,使学生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我们应该正视物理学习有一定的难度,使学生认识到,只要掌握一定的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努力,一定能学好物理。
        二、课程深入浅出,循序渐进
        初中物理教材的文字叙述通俗易懂,语法结构简单。所叙述的物理现象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而且比较表面。其规律不太复杂。运用的数学知识基本上是四则运算,而且公式参量也较少,实验原理简单,易于操作,因此,学生对初中物理并不感到太难。所以,就整个初中物理而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还没有高中那么明显。高中物理每节的内容较多,篇幅较长,语言叙述较为严谨、简练,叙述方式较为抽象、概括,理论性较强。描述较多:有文字法、公式法、图像法,它们互相补充,互相完善。对同一物理现象或规律从多侧面观察它、研究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方式的要求大大地提高和加宽了。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由于高一学生的阅读理解、逻辑思维、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比较鉴别、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空间想象、灵活应用等能力都还一时没能很好地形成,因此,必然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造成障碍。这是目前课程体系让人无可奈何的客观存在。妥善过渡,降低台阶,给学生一个缓冲、适应阶段。开始时,适当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新课的引入,尽量从初中的角度切人,注意新旧对比,前后联系。另外,对教学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要作必要的复习与讲解。在进行例题分析时,不仅要分析清楚物理过程,也要对数学运算作比较详细的分析与演算,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例题、作业和测试题一开始不宜太难,其中和期末的测试题应根据学生实际,以免学生盲目乐观或丧失信心。其次,对书本上精练的概念、定律、定理的叙述,要作适当的语法上的分析,用浅显的语言剖析含义,从文字、公式、图像等多角度去阐述它们。最后,对学生中想当然的经验错误,一定要及时针对学生的情况,帮助他们找出出错的原因,并及时纠正。
        三、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学生为本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的方式应该重在引导,这是新课程改革十分强调的教育理念,也是叶圣陶先生在几十年前就非常强调的教育追求。叶圣陶先生说,“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学生是主体,是有生机的种子……”。在这些论述中,充分表明他十分关注到教育中,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是处于主体地位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方的活动,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才能发挥作用,教学中要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因而在课堂教学中不必追求面面俱到,要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如高一功的一节内容我采取了自学讨论法,让他们自己读书充分思考,不懂得问题在课堂上大胆提出来,师生共同分析相互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在学习中进行适当的练习,可以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习题要精选精练,并及时反馈。教师应选择能起到揭示规律作用的例题,讲解时切忌面面俱到,要把解题的思路交给学生,培养他们解题的技能、技巧,引导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学生的练习也应该精心选择,所选习题应联系实际,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考能力能起到促进作用。
        四、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讲授和接受的过程,更应该是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心理过程,只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提倡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实际生活当中的物理现象,并通过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例如我们在讲解摩擦和静电的时候,我们可以向学生讲述轮胎上有花纹是为了增加摩擦力,脱干燥的毛衣的时候有电光出现是因为肢体与干燥的毛衣摩擦产生了静电释放等等,又如我们在讲解大气压的时候我们可以举静脉注射的生活现象来解释大气压力的存在;在讲解超重与失重现象的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联想坐电梯的感受,通过学生的切身感受来解释超重和失重现象,加强学生对于这段知识的理解,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鼓励学生自主的去发掘生活当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将所学的知识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印证,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在考试当中的建模能力。
参考文献
[1] 闫俊华,《关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高有效性的若干思考》,2010年1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