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如何妙用师生互动理念让语文课堂充满时代魅力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3月   作者:张梅翠
[导读] 初中语文学科是初中阶段基础性的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为了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启发教师彻底摒弃传统“一言堂”的单方面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全面落实新课改理念和中学语文三维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构建师生互动式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新模式十分重要,有助于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为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注入新的活力,让语文课堂充满时代魅力。

张梅翠   湖北省巴东县清太坪镇民族初级中学  444327
【摘要】初中语文学科是初中阶段基础性的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为了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启发教师彻底摒弃传统“一言堂”的单方面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全面落实新课改理念和中学语文三维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构建师生互动式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新模式十分重要,有助于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为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注入新的活力,让语文课堂充满时代魅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师生互动课堂教学运用策略   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3-162-02

        教育学与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初中阶段的学生,其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个性特点,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注意力容易被新奇事物吸引,集中的时间较短。传统“一言堂”式的语文教学方法,无法使学生在课堂内进行长时间专注性的学习,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为改变这一现状、顺应新课程改革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师生互动式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便被教育工作者提了出来。在这种模式下,课堂是开放的,师生角色定位是灵动的,教学方式是民主的,能充分体现师生和谐、学生自主探究、多元互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促进语文教学质量高效发展,让语文课堂充满时代魅力。。
        一、构建开放、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环境,奠定师生互动的有效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和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绝不会自然产生,它建立在师生间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础上,要实现师生的交往互动,教师首先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彻底摒弃“师者为尊”的传统意识,给学生以心理安全感,尊重每一个学生,使孩子们在一种和谐、宽和、放松的精神状态下学习。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此,教师具有“教”与“学”的双重关系,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可以成为“小先生”,并能主动地、大胆地、积极地去读书、学习,做到师生“心理相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做良师,先要做益友。才会实现师生互相尊重,互相学习的良性循环。
        二、依据教学内容创设语文互动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激情
        在课堂中,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得先创设情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或体验现实的社会生活,或体验某个典型角色,或体验某种社会情感。学生通过身临其境来获得对于课文内容的真实感受,以此激发学生内驱力,培养思维品质,丰富思想情感,提高学习效率。
        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时,笔者以“情”为首,调用多种手段创设情景,运用朗读形式激发学生对角色感情的理解,从而达到教师情,学生情,课文情,“三情”共振情更浓的效果。“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语文课堂中,情景的创设是学生情感的催化剂,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奠定基础。
        三、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是提高互动效果的重要保障
        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中,还并不是小班教学,因此班级的人数比较多,教师由于忙于教学,一般只关注那些思维活跃,性格较外向的学生或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对那些不善言谈,学习比较落后的学生则关注较少,这个问题会严重影响我们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效果。


因此,我们应该对性格内向,不善表达的学生,付出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多给他们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课堂上多给他们开口,和动手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个别实在难以表达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要求,让他们从最简单的语句说起,由易到难。在阅读文章的理解上,只要他们答案接近,都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上进的动力。
        四、运用激励手段,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动性,启发学生愿学、乐学
        在大量的实验研究中,行为科学家总结出,个体的工作绩效取决于个体的能力与激励水平高低。可见,语文教学要使学生个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必须要激励学生,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借助语文教学的吸引力,和教师情感的推动力,激发学生的自动力,切实做到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课堂中,教师真诚的赞美、恰当的评价会让学生如沐春风,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从而调动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参与到课堂中来。如:在评价课文人物性格方面我一向采取的是学生畅所欲言的方式,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行,板书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在课堂上尽量用学生说出的词语和句子作为板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真诚地鼓励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树立其自信心,增强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精神状态积极饱满,充分参与自读、思考、质疑、认识、练习等独立活动,让学习活动成为“多向”的信息交流,教学过程成为“立体的结构”。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同对方的交往而不断地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在传统的观念里,上课只能是教师在上面讲,同学在下面听和抄,其实,适当的让学生上讲台做一名“小老师”会对语文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们应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不服输的思想,让他们有表现的机会,如果给他们一个上台当老师的机会,那么他们所做的准备工作一定是平时的好几倍。
        如:笔者在上《孙权劝学》这一课时就让学生自己当老师,而且由谁上是临时抽签决定的,并要求同学们要评出最佳的“老师”结果是抽到的同学会尽力当好“老师”,而没抽到的同学则尽力做好“评委”。他们所准备的资料都非常充分,可以说课还没上,他们就已经把课文研读很多遍了。在这里老师的作用只是在学生讲完后做一个评价就可以了。
        五、让问题教学走进语文课堂,激发师生多元互动
        多数教师都是通过课堂提问的形式来引导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情感交流与互动。但是,一部分教师在提问的问题、方式和提问的时机等方面把握的不好,造成了学生对教师的提问“无动于衷”的情况。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激发学生与教师进行互动,就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问题设计,把握恰当的提问时机。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切实立足学生的实际,选择学生熟悉或者感兴趣的内容为切入点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想共鸣,与教师互动。在学习《老山界》时,由于课文内容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比较遥远,学生一看题目也不知道课文要表达什么,在导入这一课的学习时,为了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互动,教师在导入新课时,首先设计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大家想象一下深更半夜在高山狭窄的小路上休息,路边就是深不见底的悬崖,你们有什么感觉?心情是怎么样的?学生们虽然没亲身经历,但也积极的通过想象谈了自己的感受,很好的与教师进行互动,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
        总之,  所谓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有序发展的整体性活动。它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爱学、会学。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符合中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发展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师生互动模式时,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方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优化教学机构、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等手段,促进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与基础学科的均衡发展,让语文课堂充满时代魅力。
参考文献:
[1]潘秀霞.浅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策略[J].课外语文,2018(07):33.
[2]肖和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探究[J].考试周刊,2017(A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