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元教学路径,助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3月   作者:张琴
[导读] 阅读是语文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载体。语文教师会以教学时间为标准来区分精读课和略读课,忽略主题、风格等因素,采用统一的标准来引导学生阅读。文章主要从故事性阅读、探究性阅读和比较性阅读探讨了小学阅读教学的多元路径。

张琴   四川泸州市长江小学校  四川  泸州  646000
【摘要】阅读是语文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载体。语文教师会以教学时间为标准来区分精读课和略读课,忽略主题、风格等因素,采用统一的标准来引导学生阅读。文章主要从故事性阅读、探究性阅读和比较性阅读探讨了小学阅读教学的多元路径。
【关键词】小学阅读;多元化策略;故事法;探究法;比较法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3-192-01

        语文教师应该打破传统,充分认识多元化教学的意义,依文而教、丰富教学形式,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教学条件。
        一、进行故事性阅读,激发阅读兴趣
        1.引导故事内容改编。考虑到学生年龄小,想象力丰富,教师可以借助这一个性特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想象空间,并结合课文中的空白,鼓励学生创作和改编故事内容。这样既能成功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感受,又能充分实现思维能力的锻炼。例如,教师在教学《蜘蛛开店》这一篇故事性的课文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主旨,首先进行了“杂货店”情境的创设,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的进入阅读状态。当学生完成阅读,教师又进行了一系列提问,以达到启发学生思维活力的目的:根据课文内容试推测一下,蜘蛛是否还会在未来开店?如果它重新开店了,它最有可能开什么店?在日后的开店过程中,你们猜它还会遇到哪些问题,它又该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呢?通过带有故事性、假设性的问题为学生创设就充分的想象空间,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如何阅读,如何读懂课文。
        2.激发故事自主创编。统编本语文在内容上都有着明显的故事性特征,并且内容都非常流畅,符合小学生的阅读发展需求。教师也可以借助这些特征适当的“放权”,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用兴趣来驱动学生自主阅读,增添语文课堂的乐趣。例如,教师在教学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时,考虑到这篇课文围绕着“老屋”而展开叙述,刻画了善良的老屋形象,令学生记忆深刻。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教师围绕着课文内容,将学生分成了若干学习小组,引导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在成员们对相互配合下完成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并完成课文学习任务。有小组结合了“皮影戏”这种形式,将课文中出现的老屋、小蜘蛛等主人公制作成皮影,在小组成员的共同配合下进行了故事重现。学生们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不仅是为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机会,更使得学生用自己乐于接受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取得了不错的学习效果。学生所选择的这种方式,让文中的形象用一种更加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也更具感染力,带动其他学生也沉迷于故事情节之中,有效实现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在统编语文课本中,供低年级学生阅读的课文通常篇幅短小且带有较强的趣味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把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切入点,为他们创设带有故事情节的教学情境,顺利实现教学内容的过度,带领学生在阅读的世界中“遨游”。



        二、实施探究性阅读,丰富阅读体验
        1.促进自主探究阅读。探究性阅读是指学生独立地或集体地感知、理解和欣赏一篇文章,进而获得情感体验和理解文章深层含义的过程。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立足语文教材,选择合适的文章,为学生提供探究阅读的机会,使他们在自由发挥中提高阅读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对韵歌》时,考虑到文章内容带有较深的启蒙寓意,于是教师进行了如下的探究阅读设计:在完成简单的课文阅读后,教师集中于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对”前后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接着,教师从节奏和韵律出发,但对的针对一些经典句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句式的鲜明节奏感。在反复诵读的同时,教师还鼓励学生尝试着打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朗读,共同感受《对韵歌》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学生在多重感官的刺激下,顺利实现了语言的有效积累。
        2.引导问题探究阅读。问题探究阅读法可以理解为在系列课堂中以问题为线索,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进行阅读探究。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包括提出问题、探索思考和解答问题三个过程。例如,教师在教学课文《去年的树》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抓住文章主旨,顺利完成阅读任务,教师设计了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探究:首先,春天来了,雪融化了,往南飞的鸟儿回来了,它们将如何结交新朋友?在这个过程中,它向谁索取信息?第二,从文章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它在寻找鸟的眼睛里透露出什么信息?第三,文章中提到了一双隐藏的眼睛。你找到了吗?它出现在哪里?有问题的学生开始独立阅读,先阅读文章的一般内容,再结合具体问题进行复读,找到找鸟时焦虑的眼神,体会眼神中流露出的复杂情感。学生逐渐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教师借助问题探究的形式带领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带着问题思考,逐渐将自身情感投入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和主人公形成了共鸣,有效实现了阅读教学的目标。
        三、展开比较性阅读,培养阅读思维
        语文阅读教学的地位也逐渐得到凸显。比较阅能够有效激发起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小学生们阅读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例如,教师在阅读课中将两篇带有一定相似性的文章联系在一起展开了比较阅读教学,让学生对比《小松鼠找花生》与《小蝌蚪找妈妈》这两个故事的内容、描写方式,进而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情节出发,对比故事的起因、经过以及结果,去感受主人公的情感流露,实现了阅读分析能力的提升。又如,一位教师将老舍先生的《猫》与《养花》两篇文章结合在一起展开对比阅读教学,并通过不同故事的对比,引导学生感受老舍先生作品中流露出来的生活态度。学生的情感与态度也深受作者影响,能够有意识地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未来的人生。
        总之,多元化阅读教学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因为它能丰富学生的情感,而且能调动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有利于语文素养的形成。语文教师应明确阅读教学的重要价值,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和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学习环境,使学生在热爱阅读的基础上热爱语文学习。
参考文献
[1]李家春.对比阅读下的语文课堂的构建[J].华夏教师,2019,(18):34.
[2]焦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J].文学教育(上),2019,(08):92.
[3]曹丽梅.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故事法提高教学效果的策略[J].赤子(上中旬), 2015,(08):1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