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维可视化下的幼儿体验式深度学习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3月   作者:毛艳
[导读] 近几年来,人们对学前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在重视当中自然的也就将幼儿的“学什么”向“怎么学”进行了转变,而幼儿教师在这样的转变当中,也就需要以学前幼儿的本位为思考点,对幼儿的深度学习进行分析。基于此,本文将会以思维可视化为前提,对幼儿的体验式深度学习进行探讨,以此来实现对幼儿积极健康的深度发展。

毛艳   江苏省苏州市金闾新城实验小学校附属幼儿园  215000
【摘要】近几年来,人们对学前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在重视当中自然的也就将幼儿的“学什么”向“怎么学”进行了转变,而幼儿教师在这样的转变当中,也就需要以学前幼儿的本位为思考点,对幼儿的深度学习进行分析。基于此,本文将会以思维可视化为前提,对幼儿的体验式深度学习进行探讨,以此来实现对幼儿积极健康的深度发展。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幼儿;体验式;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3-188-01

        如何在学前教育活动中,让幼儿得到准确且适度的心智成长支持,从而实现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就是现代幼儿教师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在这样的思考当中,教师就需要分析引领幼儿深度学习的方式,并在分析当中,将幼儿感性形象和抽象建构之间的思维桥梁搭建起来,以此来实现幼儿的深度学习。而在这样一系列过程中,教师则需要思维可视化方式,对幼儿展开体验式深度学习,如此方能在深化幼儿的深度学习下,加强幼儿的思维发展,从而实现对幼儿的有效性培养[1]。
        一、幼儿体验式深度学习的内涵
        幼儿的深度学习并不是指深奥的学习知识,更不是对幼儿认知能力进行超越的“拔苗助长”,而是以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为基础,指向幼儿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状态。幼儿的认知处于前运算发展阶段。在此阶段幼儿无法在对具体形象进行脱离的情况下,展开抽象思维。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对幼儿在学习中是否以直接感知获得经验为主体起着决定性作用。因而在这样的基础上,需要教师指导幼儿,让幼儿将感性形象和在实践探索中所获取的经验,作为一种能够进一步加工思维的素材,以此在促进幼儿对自己知识理解和认识的逐步建构时,加强幼儿在已有经验下的迁移运用和批判重组,从而在幼儿新旧认知的冲突下,实现幼儿对更深层认知经验的形成。
        二、思维可视化下的幼儿体验式深度学习的措施
        (一)通过空间可视化,不断深化学习环境
        在幼儿的学习当中,其实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班级幼儿各自为政、谁也不服谁;幼儿环境课程内容零散而无序等等。而在幼儿园中常见的公共环境就是楼梯和走廊,这些都是重要资源,能够对幼儿的自主学习进行承载。因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幼儿教师一方面就需要在教学中清晰主题、分明层次。首先需要教师以不同年段幼儿的认知水平为依据,将研究主题确定下来,同时还需要通过对“心智图”的运用,以思维可视化为手段,以心智发展为目标,对每个主题进行分层,并将相关展开的思路架构出来。其次教师需要在环境课程的起始部分放置进各主题下的幼儿心智图,并在可视化的环境中,明确好各主题的学习内容,并在可视化的环境下加强幼儿的整体感知。以此在促进幼儿对各部分内容之间关系的明晰时,实现幼儿对上下层级概念的逐步形成。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并层层深入。


首先教师在将学习环境和学习材料提供给幼儿时,应该将教育目标明确出来,并在对幼儿进行心智图绘制的引导时,利用有效追问,不断的引导幼儿进行思考,以此来深入发展幼儿的思维,从而在促进对幼儿持续探究需求的满足时,实现幼儿好奇心向探究欲的实效转变[2]。例如,在中班所绘制的《有趣的泡泡》心智图中,教师通常都会给予幼儿强有力的引领和指导,大部分的幼儿在教师的引导和提供的材料中,都能够将泡泡材料分成两大类,分别是能吹出泡泡的、不能吹出泡泡的。而教师则需要在能吹出泡泡的材料中,将笔管、羽毛球和软毛棒等拿出来,并在引导幼儿对这三种材料的异同进行观察和比较时,让幼儿利用对三种材料不同特征的参照,分类出其他相关材料。如此方能在幼儿有效的分类中,实现幼儿对具有初级结构化思考特征思维图式的高效形成。
        (二)通过教学多元化,适度指引和支持
        首先教师需要信任幼儿,并学会等待。实际上,幼儿都是具备与生俱来的探索欲望和学习能力的,面对幼儿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教师要对幼儿给予充足的信任,并在适当的学会等待之后,提供给幼儿更多的学习机会。在班级的活动区里,有很多的玩具,而每次教师都需要将这些玩具整理好,以便幼儿能够愉快的玩耍。但如果说,教师能够在活动区的墙面上,贴上一张玩具类的“半成品”心智图,让幼儿在对活动区中的玩具进行比对后,对此心智图进行自发自觉的补充。那么毫无疑问,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幼儿的自主感,还是思维能力,都能够被高效提升。而且幼儿在这样的比对当中,还能够对玩具的归类收纳方法进行掌握,从而提升幼儿的归类收纳总结能力。其次教师需要对幼儿给予理解,并将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发掘出来。教师需要以幼儿在不同发展阶段出现的问题为依据,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及时的调整,并对幼儿给予实时有效的引导,以此在幼儿心智成长过程中,实现对成长台阶的有效搭建[3]。
        比如,幼儿在大班时,其实已经对圆圈图的绘制方法进行了熟练掌握,因而当幼儿需要通过对对比研究方法的利用来进行学习时,教师就可以将交叉气泡图出示出来,并引导幼儿对此图式特征进行认真的观察,然后引导幼儿利用语言,尝试着说明这些特征。在这样的引导下,幼儿通常都能够对图式的作用进行初步的理解,并在头脑中对一个以比较策略为基础的“思维结构”进行构建。虽然说这种“思维结构”存在着相应的抽象性和隐性,使得幼儿并不能很好的认识和理解,但是其却能够以一种思考方式,在幼儿的头脑中进行沉淀。之后一旦幼儿需要比较学习,就能够将这种思考方式充分的利用起来,从而促进幼儿良好的比较学习。当幼儿对“比较学习”的任务进行完成之后,教师又可以引导幼儿,让幼儿自主的通过这些方法,以动物、植物、人物、日历和时钟等为主题,对相关的心智图进行绘制,在幼儿绘制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再次指导幼儿利用图式,利用语言有序的表达出这些特征。
        结语
        总之,在这一系列的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利用思维可视化的方式强化幼儿的体验式深度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幼儿的学习,才能让幼儿更好的绘制出思维图式,才能在幼儿的深度思考中,实现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发展。
参考文献
[1]肖文.思维可视化支持下的幼儿体验式深度学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21):9-11.
[2]刘濯源,林书扬.思维可视化与深度学习的融合探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21):4-8.
[3]解雪莲.运用思维可视化工具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18,(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