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小组合作学习型问题构建的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3月   作者:陈春棠
[导读] 在当期素质教育的要求下,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初中科学学科教学,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在相互探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提升学习的自主性,进而为提升对初中科学学科的认知、培养核心素养奠定良好基础。以此本文将从生物、化学以及物理学科着手,对小组合作学习型问题构建的实践路径进行分析。

陈春棠   温州市第十二中学  325000
【摘要】在当期素质教育的要求下,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初中科学学科教学,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在相互探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提升学习的自主性,进而为提升对初中科学学科的认知、培养核心素养奠定良好基础。以此本文将从生物、化学以及物理学科着手,对小组合作学习型问题构建的实践路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科学;小组合作;问题构建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3-182-01

        1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能够更好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形成共同进步的合力,为实现高质量的学习目标奠定良好基础。初中科学知识来源于日常生活,因此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能够使其在生活经验积累的过程中加深对生物、化学以及物理学科知识点的印象,进而为构建完善的合作教学模式奠定良好基础。
        2 合作探究模式下的生物教学
        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生物教师在教完学生课堂上的基本生物知识后,还要指导学生把生物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实践中,从而提高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第二,生物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活动的形式,开展生活化活动,从而检验学生的学习质量,将理论学习与生活事件相结合,使学生的生物视野得以拓展。比如,在教授《常见的植物》一课时,生物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合作完成任务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从而在不同组别之间竞争的环境下提高他们参与生物学习的积极性,而在设置生物任务时可以让组员利用所学的生物知识来探索最优的节能环保、野外生活等活动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比如学习藻类植物,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探究,探究其中藻类植物为什么会漂浮在水面,当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时,生物系统会如何发展,从而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3 小组合合作探究模式下的化学教学
        为了更好地优化小组合作的效果,可以将班级上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进行混合分组,进而使得探究的积极性能够得到提升,一般情况下合作小组主要由四到六名学生组成,在合作研究的时候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探讨多个方向的相同化学问题,尽可能在研究合作期间获得其组的最佳解决方案。这种在课堂研究合作的教学方式,有助于促进小组成员可以积极投入到学习探究中,并在讨论相关改善意见的交流中得到知识的提高和学习的进步。尽最大可能在课堂的建设中充分反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并突出了学生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主体能动性。化学现象其本身便是对曾经文化的一次创新,更是为学生有效提供可视性知识的重要过程学习。


在分组讨论探究的时候,还能够极大促进学生可以主动积极参与到,加深他们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在九年级上册《物质分类的依据和利用》一课的教学时,可以向学生分发氯化钠、硫酸、氧气、醋酸、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等化学物质,由此指导不同小组成员通过合作的方式对其化学性质以及化学式进行整合,以此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对同属性的物质进行分类,进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4 小组合作探究模式下的物理教学
        由于物理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而物理实验实际上则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下,学生能够更好地提升实践的自主性,为优化对物理知识的认知奠定良好基础。例如在功的计算上,有着这样一道习题:
        一根横放在地面、质量分布均匀的木头,长L=2米,重G=500牛,把他从地上竖立起来至少要做多少功?在这道习题解答中不少学生将功的计算公式是:W=Fs进行套用,使得最终的解答结果出现错误,而在学生出现解答错误的情况下,教师需要引导其进行小组讨论的方式发现解答错误问题出现的原因,以此获得正确的习题解法。
        这个问题有两个难点,一是对物体施加的作用力。由于木材是横着放在地上的,使木材竖着的力不等于重力G,而且力的作用点不同时,力的大小也随之改变,还会改变方向。第二,物体在受力方向上经过的距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笔者构建了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如要求大家把这根木头竖起来,你们会怎么做,用小竹杆代替教室里的木头,请二位同学示范用不同的方法竖起来。木料的质量分布是均匀的,请找出木料的重心在哪里,当木料竖着立在地上时,木料的重心提高了多少,无论用什么方法竖着木料,效果是相同的,又是怎样的,至少做了多少功。
        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指引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合作探究发现解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将使其能够在相互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寻求正确的解答方式,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物理公式运用情境的认知,进而提升小组合作探究的整体效用水平。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初中科学教师需要充分意识到合作学习模式对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作用,并做好教材内容与合作探究模式之间的衔接,为促使学生在互帮互助中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奠定良好基础。在课堂开展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努力践行创设开放的课堂,建构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型问题,努力使学生的科学学习形成“独立学习―生成问题―合作交流―获得结论”或“形成新的问题―独立思考―融入自我智慧库”的过程,进而使其整体的科学素养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李雨桐.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J].才智,2020(03):51.
[2]张培红.初中科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法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1):2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