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转化后进生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3月   作者:张群好
[导读] 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缺少父母的呵护和老师的关爱,有的孩子容易在学习、纪律、行为习惯等方面表现不佳,成为老师们眼中的“后进生“。这些孩子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很容易会误入歧途,因此,转化”后进生“是一个很具现实意义的课题。“后进生”的”后进“是因爱而起的,也应该可以以爱终结。因此,本文尝试就“怎样用爱的力量转化后进生”这个话题进行探索和反思。

张群好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实验中学  广东  茂名  525000
【摘要】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缺少父母的呵护和老师的关爱,有的孩子容易在学习、纪律、行为习惯等方面表现不佳,成为老师们眼中的“后进生“。这些孩子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很容易会误入歧途,因此,转化”后进生“是一个很具现实意义的课题。“后进生”的”后进“是因爱而起的,也应该可以以爱终结。因此,本文尝试就“怎样用爱的力量转化后进生”这个话题进行探索和反思。
【关键词】 后进生   爱   转化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3-178-01

        有一类学生被教育界的同行们称之为“后进生”。所谓的“后进生”就是指那些学习、纪律、行为习惯等方面表现不好的学生。
        凡事有果必有因。那么,“后进生”缘何会“后进”呢?人是社会的产物,“后进生”的形成也定然与他成长的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分不开。
        常言道,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孩子能否健康成长。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后进生”的家庭一般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一是家长监护不力、关爱不足。比如,父母为了“钱途”常年在外打拼,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外婆外公,甚至是“寄存”在亲戚家。孩子从小无法感受到父爱母爱,容易在心灵上造成了阴影。二是家庭关系恶劣。比如父母关系不和,成天吵闹,甚至走向离异等,这样的家庭经历会给孩子的心理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痛,这样的家庭关系中的父母往往也容易忽略孩子心灵和情感上的真正的需求。
        学校是孩子成长的第二个家,所以,它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也不容小视。“后进生”在学校也往往有着相似的“待遇”,比如,他们会因为成绩不理想,或纪律表现不好而被贴上“差生”、“后进生”的标签,缺少老师的关爱,老师越是不关注他们,他们越是要把动静闹大,想引起旁人的注意。
        可以说,“后进生”的形成是从缺少关爱开始的,既然它由爱而始也可以以爱终结。
        爱是人类特有的情感,它能使人产生一种巨大的内动力。这种力量能让种子萌发新芽,让蓓蕾绽出花朵,甚至能使枯木复活,化腐朽为神奇。记得我的一个学生小李,他上课不是讲话就是睡觉,打架、抽烟、逃课,什么都有他,学习成绩差自然也不在话下——在班上属于倒数前五。有一次,我找他谈话,他发现我对他的情况很了解,从家庭情况到每次考试的成绩我都很清楚。对此,他很是惊讶,他跟我说他很感动,因为从来都没有老师这么关注过他。从那次谈话以后,他慢慢开始服从我的管理,在班上的表现也开始有所好转,上课睡觉、讲话、逃课等现象逐渐减少了。


没想到我的一个小小的举动居然能产生这样的效应,这引发了我对关爱学生这个话题的更多思考:其实,教师应该是可以通过多给学生关爱,使“后进生”脱离“后进”行列的。
        可是这爱应该怎么给才会起到最大的效用呢?在教育实践中,我做了一些努力和探索,反思如下:
        第一,对学生的关爱应该是“博爱”。在爱的字典里可以有个体的差异,但不应该有“优生”“ 差生”的区别对待,切忌以成绩的好坏去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并由此厚此薄彼。作为教育者,给予学生关爱应该一视同仁,既要关爱“优生”,更要关爱“后进生”。“优生”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他们身上不乏关爱,但是对于“后进生”来说,老师的关爱何其稀罕,要不然小李也不会因我的小小举动而觉得“很感动”。教师的关爱能慰籍他们心理的创伤,使他们学会感恩,学会用爱回报社会。
        第二,爱要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小李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一年难得见上父母几面,我理解他心理的苦闷,所以经常找他谈话,关心他的生活起居、人际交往、情绪情感等,因为是聊天所以会比较温和。有一次,他不配合舍长的工作,不认真整理自己的内务,还差点因此跟舍长大打出手。事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开始他以为我会像平时一样温和地跟他谈话,后来他见我一脸严肃,才意识到问题严重了。我非常严肃地批评了他,指出他的错误并教育他凡事应该学会换位思考。我以为这次严厉批评后他会跟我疏远了,没想到,打那以后,他反而更信任我了,更可喜的是他的言行表现得比以前更加理性了。就是这样,一次次的犯错批评与一次次亲切交谈之间,他身上的坏毛病几乎“痊愈”,直到后来还成了我的得力助手。
        第三,关爱要做到“恒温”,不能“忽冷忽热”。正当我觉得小李的表现已经逐渐步入正轨的时候,有一天班干部突然来报告,说小李又逃课了。我把他找来问他原因的时候,他居然说是因为我已经很久没有找过他,他以为我不再关心他了,就故意惹点事来引起我的关注。听起来有点孩子气,但是确实也值得我们深思。学生毕竟还是孩子,给予他们的关爱必须要“恒温”,不能让他们有患得患失的感觉,否则可能会有反效果。
        第四,对学生的关爱不应该是一句空话,要落实到行动中。成天跟学生说“我是很关心你的”,但是却没见行动,学生是不会领情的。关爱学生,就要留心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用心去体会学生的感受,发现他们的内心变化,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哪怕只是轻轻地拍一下他们肩膀,或者是简单地寒暄几句,也会胜过千言万语,他们会为此感动不已。记得有个已经毕业的学生后来回学校看我,闲聊中他跟我说起,曾经有一天我拍了一下他的肩膀,跟他说了一句“加油”,足足让他兴奋了好几天。可见,只要是发自肺腑,哪怕是轻轻地一句问候也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育者能够用爱的力量化腐朽为神奇,让更多的“后进生”脱离“后进”行列,远离歧途,这将是一个个家庭的福音,也是社会的福音。从某种意义上看,也许转化一个“后进生”,要比培养一个名牌大学的高才生来得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叶晓棠  《意大利小说<爱的教育>读后感》
[2]李起凤  《差生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3]黄冈新闻网 《爱的教育是理性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