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中贯彻赏识教育的路径分析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3月   作者:张莉霞
[导读] 在学习、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幼儿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坎坷,为了使他们的积极性不被打消,并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自信心,教师就要善于在幼儿教育中贯彻赏识理念,及时对幼儿进行肯定,帮助他们用正确的态度看待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健康的成长和长远的发展。同时,教师和家长也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并及时的给予肯定与鼓励,让幼儿们能够更加茁壮的成长。

张莉霞   四川省宜宾市志城幼儿园  四川  宜宾  644000
【摘要】在学习、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幼儿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坎坷,为了使他们的积极性不被打消,并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自信心,教师就要善于在幼儿教育中贯彻赏识理念,及时对幼儿进行肯定,帮助他们用正确的态度看待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健康的成长和长远的发展。同时,教师和家长也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并及时的给予肯定与鼓励,让幼儿们能够更加茁壮的成长。
【关键词】赏识教育;幼儿教育;活动氛围;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3-209-01

        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结合幼儿的心理特征对幼儿实施赏识教育,这样可以建立幼儿的自信心,帮助幼儿发展,促进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进而实现幼儿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多使用鼓励性用语
        教师在运用赏识教育时要注重方法,增加鼓励性的用语,合理运用鼓励性用语鼓励幼儿。幼儿教育教学中,教师的引导非常关键。作为幼儿的引导者,教师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要主动、积极鼓励幼儿参与活动,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更新自身教学方式,让幼儿集中注意力。在赏识教育中,教师可能会发现部分幼儿的思维并不完善,需要不断的鼓励和引导。
        教师在幼儿教育中要主动帮助和引导幼儿,让幼儿发现自己的不足,主动弥补自己的不足,提高自信心;与此同时,还要引导幼儿挑战自己,提高他们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实现自我突破。若幼儿对新事物有恐惧感,教师要积极引导幼儿,从语言上进行鼓励,让幼儿克服恐惧;如果幼儿在平时学习中经常犯错,教师要引导幼儿及时修正,积极鼓励幼儿迈入正确的方向,改正错误;幼儿表现良好时,教师要提供适当的物质或者语言上的奖励。教师要采用公平公正的评价,兼顾不同幼儿的个性特点与能力,要耐心辅导,找到问题所在,及时解决问题,充分激发幼儿的潜能。
        2.家园形成合力,促进幼儿成长
        家园共育策略是促进幼儿教育质量提升的有效办法,结合家园共育理念,幼儿园在实施赏识教育策略的过程中,显然也需要家庭教育为之提供助力。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补充,幼儿除了在幼儿园的时间,其余时间就是和家长接触,因此在渗透赏识教育的过程中,家长也应该积极配合幼儿教师。家庭氛围越和谐,幼儿个性的塑造越成功。比如,幼儿教师与家长做好电话沟通,主要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情况,然后针对教学的模式进行重构,教学的方案进行设计;家长通过"家长会"了解自己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开展家庭教育活动,协作深化赏识教育。快速形成一股合力,赏识教育效果明显,这对于我们实践工作的推进来说是大有助益的。再如,利用传统节日进行赏识教育,比如教师节组织"敬爱师长"主题活动,鼓励孩子们一起编排舞蹈,从而回报老师的爱,锻炼合作的能力。母亲节组织"孝敬父母"主题活动,要求孩子们回家以后对自己的妈妈说声"辛苦了""爱你",然后写出感受,提高实践能力、写作能力、观察能力。家长们积极配合老师工作,促进了幼儿们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3.创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良好的活动氛围是开展好一切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同样,若想有效开展对幼儿的赏识教育,也需要先创造良好的活动氛围。良好的活动氛围具体表现在和谐友爱、团结向上、互相尊重等方面,幼儿只有长期处于这样的氛围中,才能够深刻感受到来自教师的赏识;若没有一个良好的活动氛围,那么即使教师对幼儿表达出赞赏和鼓励,幼儿也不一定能准确体会到教师的意思,反而有可能弄巧成拙。良好的活动氛围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它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师生共同努力而一点点创造出来。
        4.充分理解幼儿的言行举止
        理解是赏识的基础,教师只有先对幼儿的言行举止有所理解,才能够对他们产生真挚的赏识之情,而非形式化的口头赏识。因此,在任何教学活动中,教师都应当充分理解幼儿每个行为的原因和意义,然后从中发现值得鼓励和赞赏的地方,以此来激励幼儿。例如:在组织某次幼儿户外坐滑梯活动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幼儿都选择趴着坐滑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笔者一再嘱咐大家不要趴着坐滑梯,但是大部分幼儿却并不听从,依然选择趴着坐滑梯。对此,笔者耐心在旁边观察了幼儿一会儿,发现他们之所以喜欢趴着坐滑梯,是因为这样比坐着滑得快,这说明他们在做活动的过程中发现了阻力——坐着阻力大而趴着阻力小。虽然幼儿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发现了什么,也完全不知道阻力的概念,但这体现出了他们潜意识里的一种探究精神,是值得鼓励的。所以最终笔者选择对幼儿的这种聪明行为给予夸奖,同时为了保障他们的安全,详细教给了他们自我保护的方法,如坐滑梯时用手捂着嘴、抬高头、不要互相推搡等,以兼顾对幼儿的尊重和安全保护。
        5.开展多元化赏识教育评价
        在实施赏识教育过程中,幼师要立足"因材施教的赏识教育,探索多元化的赏识教育方式,以此保证赏识教育的有效性。"反之,当幼师重复性口头评价每一位学生,长久以往,必然会不断减弱赏识教育的功效。那么幼师不仅要开展显性化赏识教育评价,更要注重隐性化赏识教育评价。如:在纠正幼儿坐姿上,有的幼儿听从幼师指导,约束自己的坐姿,但有些幼儿却不听。那么幼师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幼儿播放一个视频,视频中一颗小树苗站姿笔直,然后在动态化演示中逐步变成了一颗参天大树,受到了森林中非常多的小动物喜爱。反而,在观看视频另一边,一颗小树苗从小就歪歪斜斜,最终长成了一颗"歪脖子"树,常常受到森林小动物的取笑。这种侧面赏识教育隐晦肯定了表现优秀的幼儿,也不会伤害坐姿不好幼儿的自尊心,同时也通过小视频生动地、趣味地告诉幼儿不良坐姿所引发的后果。再如,有的幼儿天生内向,不敢说话,在唱歌活动中总是小声哼哼,不敢放声高歌,为了避免幼儿的自闭症产生,幼师可以针对性教育,如:你唱歌虽然很小声,但是老师听出你唱的很用心,如果你能大声唱出来,那就太厉害了。这样真正肯定了幼儿,也增强了幼儿自信心,从而也将逐步带动幼儿大声歌唱,有效培养幼儿乐观、活泼的精神品质,促进了幼儿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结语
        总而言之,赏识教育理念融合幼儿教育时,幼师应该彻底改造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和学生观,从围绕幼儿、激发学生、发展幼儿的角度出发,这样幼师才能具有同理心的视角,从真正代入幼儿的立场上,充分发挥出赏识教育的独特优势,全面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衍.论学前教育中赏识教育的重要性[J].才智,2017(33).
[2]陈兴艳.赏识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渗透[J].成功(教育),2016(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