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陈月秀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3月   作者:陈月秀
[导读]

陈月秀   广西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店坪村小学  533200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3-202-01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对学生进行提问没有太多技巧,导致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由易到难进行启发性提问,在保证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意识到提问技巧运用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重视提升课堂提问的技巧,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一、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问题,保证问题的针对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不再是非常随便的,部分教师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小学生进行“满堂灌”,小学生没有发言的空间和机会,很多知识都是死记硬背的,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探究意识的提升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生在课堂中无意注意占主导,教师要通过恰当的课堂提问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要结合相关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之前,需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其中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有效的教学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究意识。教师的问题设计也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要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引导学生不断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当然,教师要学会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学生有不同形式的提问,有利于教师课堂提问技巧的提升。
        二、寻找恰当的提问方法,保证问题的有效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总结和使用恰当的提问方法。教学中最常用是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启发性提问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问题的难易程度对学生进行一步一步地引导;开放性提问,教师根据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小学生进行回答。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使用恰当的提问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保证课堂任务的完成。教师在提问过程中,要能够抓住提问的最佳时机,教师的提问有时为了学生集中注意力,有时为了学生更好地思考,有时则为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三、小学数学的问题设计要适应小学生能力和水平,注重难度
        在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时,教师需对全体同学的综合情况(主要指个性、知识、素质、能力、基础等)全面分析和正确把握。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的实际需要,掌握好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如果问得太平直、太浅显,如问学生“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能不能”等,学生几乎不用通过思考就立即回答,整堂课表面上看来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则流于形式、华而不实,这样的提问对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没有任何益处。


而问得太迂曲、太深奥,学生想半天连问题的要点还弄不明白,则易造成“问而不答,启而不发”的尴尬局面,就会损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对教学也没什么好处。
        四、 精设追问,使之更有思维价值
        我们在讲述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时,往往满足于得出了结论,就停步不前了,学生不能自主探索学习,从头到尾,学生自身没动多少脑筋,其实我觉得此时适当追问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我在听一位教师教学《9加几》时,就觉得她做得很不错。她讲“9+8”时,在完成了把9凑成10的方法后,马上追问了一个问题:只能把9凑成10吗?问题一提出,学生们有的在比划,有的在思考,有的在交流。接着就有学生回答:还可以把8凑成10,只要在9里面分出2个就行了。你看,这样的追问多有意义。我们传统的教学目标是学生算得出来就行了,而不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方法的灵活运用,这样的追问,更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更加明白了凑十法的道理,也为后面“8加几”的教学作了铺垫,更拓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还渗透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归纳法。
        五、提问要抓住关键
        首先要找出教材的关键问题,也就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材重点处提问,重点就会突破,在教材的难点处提问,难点就会突破。例如:在教小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概念时,其重点在于,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分数,老师可以拿出一个月饼给小丽和小强分着吃,并且问到:你们认为怎样分才合理?学生答;平均分。老师就把月饼切成大小相等的两块,每人得半快。老师问:你们手里的半块月饼是几份当中的几份,我们就叫它几分之几好吗?小丽看着手里的月饼说:我的月饼只是两份当中的一份,是不是该叫两分之一啊,小强也抢着回答:我的月饼也是两份中的一份,是不是也叫两分之一啊。老师立即答道:对,我们就用1/2来表示。通过一系列巧妙的提问,学生不仅自己回答了问题,还加深了对分数概念的理解。以此为基础,后面的重点和难点就会迎刃而解。
        六、遵守因材施教原则,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孔子早在两千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思想,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些都要求我们在课堂提问中,要面向全体,因人而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设问要“量身定做”、提问要“量才而问”。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优等生回答,一般的让中等生回答,较容易的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比较专业的问题则让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回答。这样,每一个问题对于回答的学生来说都属于跳一跳才能摘到的苹果。实践证明,这样因人施问对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消除中差等生对提问的畏惧心理有很好的效果。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提问方式,要充分意识到课堂提问的重要性。良好的课堂提问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有利于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提升课堂提问的技巧,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问题,保证问题的针对性,寻找恰当的提问方法,保证问题的有效性,并善于总结课堂提问的技巧,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及时给予评价,为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奠定好基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