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初中历史学习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3月   作者:杨亚娟
[导读] 常规的初中历史教学活动比较重视历史理论知识的教学进度,讲授法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因为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切实增加历史课的知识容量,只要学生能够及时内化,则可切实完善知识结构。但是,实践证明,大多数学生都无法通过被动听讲内化历史知识,甚至还形成了机械的学习行为,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随着教学活动的任务变重,学生必然会出现无意义的学习行为,也会随之产生负面的学习心理。因此,教师便要重视习惯养成教育

杨亚娟   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立诚中学  711711
【摘要】常规的初中历史教学活动比较重视历史理论知识的教学进度,讲授法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因为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切实增加历史课的知识容量,只要学生能够及时内化,则可切实完善知识结构。但是,实践证明,大多数学生都无法通过被动听讲内化历史知识,甚至还形成了机械的学习行为,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随着教学活动的任务变重,学生必然会出现无意义的学习行为,也会随之产生负面的学习心理。因此,教师便要重视习惯养成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反思、学会总结,从而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改善学生的历史学习行为。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习习惯;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3-199-01

        引言
        在初中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进而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历史课堂,学生会感受到历史学习事半功倍。
        一、运用导学学案,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首先应该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只有让学生初步形成自主学习意识,才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自主学习,自主预习,积极参与课堂探讨,主动进行课后复习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初中历史的课程内容,引入相关文本资料和图片等,制作课程导学学案,导学学案中包括背景资料,历史发展历程,重大历史时间,历史人物和历史意义等。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学案进行预习,让学生借助这些学案,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完成学案中的填空和问答题,在此过程中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例如,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的《秦统一中国》的课程,主要教学目标有以下三点:一是让学生认识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主要措施和意义;二是结合图片、文字与视频资料培养学生分析史实能力和历史想象力;三是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趋势是统一的,秦朝的建立对于中国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此课的内容制作导学学案,在其中融入与教材相关的文本和图片,可以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引入李白的诗歌《古风》和白起坑杀赵国几十万兵卒的故事,提出问题:李白诗歌所述的是什么时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件?二是展示战国末期形势图,让学生简述秦灭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巩固统一的举措,秦朝的建立历史意义等;三是加入一些选择,填空和简答题。教师将类似的学案发放给学生,让学生结合学案自主预习,并完成上面的问题,并在上课时检查。
        二、引导学生掌握提问方法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历史课的学习往往在发现问题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障碍。


有些学生不知道如何发现问题,对于一些重点和难点的知识内容也往往不能较好地加以组织和归纳,进而对相关的疑难问题不能较好地进行理解和掌握。基于上述学情,教师应当认真分析各学生的独特个性,并以此为依据来引导学生增强探索精神,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且,历史学科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与其他学科有着明显的差异,各个历史事件的发生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其内在联系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注意对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加以分析,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当注意将历史事件与当前发生的一些时事热点进行纵向的对比,使学生对“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理念得到更深的理解。
        比如,在教授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相关知识的时候,其中有关于北京人生活时间的知识,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将其和现代北京人的生活相联系,学生便会联想到:现代人运用各种高科技来学习和生活,那么,远古时期的北京人如何生活呢?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产生这样的问题,训练学生运用历史的观点与视角来分析与理解当前的社会现实。同时,这也可以使学生更易于发现上述分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提高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对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
        学习历史,需要了解这门学科的特点与功能,即在一定历史观的指导下对人类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叙述和解释,需要学习者通过对历史的了解,探寻历史真相、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通过对历史功能和特点的了解,明白学科的重要意义。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要突出“探究”二字,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和思考,了解每个内容背后的深层背景及意义,培养唯物史观,以科学辩证的态度看待历史时间和历史进程,以历史参与者的角度体会每个时代的文化经济和政治发展。因此,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绝对的主动权,能够自主思考历史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用辩证的态度看待历史。历史事件的是非评判经常能够引起大家的热议,教师可以多多组织历史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辩证的态度,客观、理性地看待历史人物和理性事件,也能对知识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例如,以历史上颇受争议的人物为主题展开辩论,隋朝的隋炀帝杨广,影视剧里经常把其塑造为荒淫无度、劳民伤财的昏君,但在学习了解隋朝的历史后,学生可以了解到这位帝王在位时也曾做过很多利在千秋的大事,修京杭大运河、开科举考,教师可以以此人物展开辩论:“隋炀帝功大于过,还是功不抵过。”
        结束语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习惯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其结合培养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能力,并将其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其外来更好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赵元营.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指导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6):85-86.
[2]夏金芳.借助历史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J].新课程(中),2019(11):238-239.
[3]史兵.初中历史自主学习习惯形成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8(57):1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