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课堂练习,落实语文要素——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堂练习的设计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3月   作者:贾洪华
[导读] 统编教材中的练习包含了丰富的语文要素。教学中,教师应基于学情,明晰编者意图,把单元整组教材作为基本练习单位,对文后练习进行解读、梳理和创编,科学合理地开发练习,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贾洪华   金华市李渔小学
【摘要】统编教材中的练习包含了丰富的语文要素。教学中,教师应基于学情,明晰编者意图,把单元整组教材作为基本练习单位,对文后练习进行解读、梳理和创编,科学合理地开发练习,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关键词】单元整组教材;课堂练习;语文要素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3-239-02

        统编教材于2019年秋季正式在全国铺开,各级教研部门在课程实施和疑难问题解决培训活动中多次提出语文教学要加强“作业与练习”,我市、区教研部门在组织相关活动时,进一步倡导以课后习题为依据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但在老师的日常教学中,尤其是从笔者周边教师群体实施情况来看,收效并不是很乐观。个人认为主要原因有:
        练习缺失核心,忽视目标意识
        教师容易忽视课后练习的功能,单纯讲课后练习当做教学的巩固、强化,没有准确把握课后题的导学功能。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如何确定?课后练习是重要参照。而平时一堂课中,教师安排的课堂练习时间很多,但缺失核心,导致练习走向了刷题。
        练习脱离整体,缺乏整体观照
        练习内容缺位、越位,或随意拔高要求,缺少从一组教材、整册教材去整体观照,导致练习走向零敲碎打且没有系统,有的知识点从三年级到六年级都有训练,但是没有梯度。
        练习价值弱化,缺乏学习张力
        练习还是停留在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层面上,未在学生的“得言”、“得法”、“得能”上下功夫,导致阅读教学的效度大大削弱。
        为破弊清源,发挥练习的更大效能,笔者带领所在学校语文组尝试进行了统编教材课堂练习的研究,本文以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堂练习的设计与实践为例予以阐述:
        课堂练习是学生“学为中心”的支架,是课堂学习的一条主线。因此在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充分的学情分析下,对练习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即“学什么”,其次是“怎么学”,最后是练习的评价,从而使整个学习在单元观照下以课堂练习为依托,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一、整体观照,拟定练习形式
        课堂练习应该有与之相依相融的练习形式,我们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和语文学科的特点,从强化听说读写思等语言实践能力出发,追求与文本特色相匹配的练习。如下是我们拟定的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堂练习形式:
        单元语文要素 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记一次游戏,把游戏过程写清楚。
        课题 《牛和鹅》 《一直窝囊的大老虎》 《陀螺》
        练习目标 知道给文章作批注可从哪些角度进行;借助相关词句,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能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能借助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说出“我”心情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能在体会比较深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能借助表现心情的语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核心文本 课文第5-12自然段 课文第16-19自然段 课文第8-12自然段
        练习形式 对比赏读,体会心情 结合生活经验说 仿写
        练习支架 批注示例 表格 相关语句
        二、有机引导,展开练习过程
        教师应该在学生课堂练习的过程中进行有机引导,层层推进练习,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亲历练习过程,最终达成课堂练习目标。
        以下是我们具体练习过程展开的策略:
        (一)细化目标,螺旋上升
        要设计有效的练习,必须科学地细化练习核心目标,确定各阶段练习的子目标。从较低层次目标逐步达到较高层次目标,最终实现练习核心目标。例如在确定《牛和鹅》课堂练习目标的基础上,将练习目标又细分成5个子目标,使每部分的练习有目标,并以螺旋上升、渐进态势发展。
        (二)遵循规律,由浅入深
        知识的结构特征与学生的认知规律是课堂练习的设计起点,需要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在《牛和鹅》练习设计时,笔者根据语文教学的规律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将课堂练习分成感知、理解、积累、运用等几个步骤,设计了三个个层次的练习:
        练习过程 练习设计 认知过程
        扶:“鹅”部分 1. 勾画相关语句,对比读,体会心情; 感知、理解
 2. 联系生活经验想象画面,体会写法上的特点; 发现
 3.小结学法。 积累
        放:“牛”部分 放手让学生自主实践,从不同角度对课文作批注。 强化
        迁:“阅读链接”部分 对比赏读,交流批注。 运用
        通过《牛和鹅》几个层次的练习设计,学生在感知、理解、积累、强化、运用的认知过程中,能有效掌握运用批注进行阅读的方法以及借助相关语句体会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
        (三)还学于生,从教向学
        理想的课堂练习应该以学生为出发点,立足学生实际,从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化。《牛和鹅》的练习设计分为“扶——放——迁”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重点放在教师的引导上,慢慢地扶着学生学,让学生了解批注的方法;第二层次,在学生初步了解批注的基础上尝试让学生独立练习,运用批注方法进行自主阅读;第三层次,给学生一定的语境,让学生学习迁移运用,在运用中习得表达能力。三个层次的有序进行,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实现“从教向学”。
        三、各有侧重,落实练习评价
        练习评价是课堂练习的重要部分,课堂练习主要有积累性练习、理解性练习、应用性练习三种类型。根据不同的练习类型,我们可以进行各有侧重的评价。
        (一)积累性练习,以内化运用为主
        积累的主要内容是记诵典范的言语作品,而且有效的积累重在运用,应把文本中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而这个内化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速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起的作用就非常关键,需要架设语言内化的阶梯,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机会,增强阅读兴趣,促进学生在今后的阅读中关注语言表达,形成阅读的良性循环。
        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以“成长故事”为主题,在语言的积累方面有不少点可以挖掘。比如《牛和鹅》一课第三自然段,主要讲述了“我们”欺负牛的具体行为,几个“敢”字带出了“拍牛背”、“摸牛肚子”、“触牛屁股”、“扳牛角”等一系列动作,还有“甚至”、“还”、“虽然···可是”等词语写出了小孩子面对强壮的牛,居然能够如此胆大妄为。这一个细节,可以让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引导操练,让学生领会词汇的丰富对表达的作用是不一般的。
        (二)理解性练习,以整体感知为主
        对于第二学段的学生来说,这一阶段还是要继续强化培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这项能力。我们可以借助各种图表来进行评价,让学生独立会文的同时,把握文章大意。
        如教学《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一时,笔者就引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试着给故事情节写一写小标题,写在第一行空格内,然后把“我”当时的心情变化依次填在在第二行的空格内。
        图式一:
        如教学《陀螺》一时,可以这样设计来评价:自学课文,抓课文中的关键词,完成心情图,也可以自己设计。
        图式二:懊恼→→→→陶醉
        图式的运用是老师教给学生的一种阅读的策略和方法,于无形中评价了学生掌握课文主要内容的程度,也不着痕迹地指导了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应用性练习,以写作能力为主
        应用性练习在练习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平时的课堂中教师多以改写、仿写、议论等形式开展。
        如《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中的课后练习“排练时的情形,我记忆很深刻,而表演时到底怎么演完的,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写下来与同学交流”就属于此类练习,重点指向的是运用心理描写记录类似的经历,如因为紧张、尴尬、狼狈等而记不得当时的情形的场景。如果没有很好运用,练习就意味着不到位。
        当下班级授课制是常态,它的存在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问题都有两面性,如何顾及不同学生的个体需要来设计有针对性、分层式的课堂练习需要我们每位老师花更多的时间,结合更多的课例去研究,从而将研究推向新的起点。
参考文献:
〔1〕刘荔.教材资源莫忽视——例谈部编小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的有效使用〔J〕.小学教学研究,2017(28).
〔2〕吴忠豪.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小学语文教学专题行动研究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励汾水.彰显规范 落实目标——基于课例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与实践 〔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
〔4〕刘荣华. 摭谈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的策略〔J〕.教学月刊,2010,(3):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