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教学有效策略 张丽岚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3月   作者:张丽岚
[导读] 美术教学活动是幼儿认识和感知世界的桥梁,也是幼儿感悟世界和生活的纽带。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要重视美术教学活动的创建。基于此,本文对幼儿园美术活动有效教学开展的重要性以及幼儿园美术教学有效策略进行了分析。

张丽岚   云南省兰坪县城区幼儿园
【摘要】美术教学活动是幼儿认识和感知世界的桥梁,也是幼儿感悟世界和生活的纽带。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要重视美术教学活动的创建。基于此,本文对幼儿园美术活动有效教学开展的重要性以及幼儿园美术教学有效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3-235-02

        1幼儿园美术活动有效教学开展的重要性分析
        一是,美术教学是幼儿教育中的基础性学科,通过有效开展能够提升幼儿的智力水平,逐渐提升他们对于周围环境的认知能力,通过这种有效美术活动的持续开展之后,学生不仅会得到充分的学习与成长,还能够对生活内容进行更为形象化的感悟,提高学生的学习及生活能力;二是,美术活动的有效开展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打开心扉,充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并且能够显著提高幼儿的欣赏、绘画及实践能力,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及发展极为有利;三是,美术活动的有效开展过程中能够优化传统美术教学的无趣、单板等问题,给幼儿构建自由、快乐的学习及成长环境,这能为学生后续的快乐学习及成长奠基,促使他们得以更为全面性的发展。
        2 幼儿园美术教学有效策略
        2.1 引领幼儿亲近生活,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接受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陶行知先生也提出“生活即教育”的观点。这些理论用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都要求教师引领幼儿走进生活、亲近自然,让幼儿在生活、自然中发现美、表现美,从而萌发创作的欲望。例如,在泥工、绘画等活动中,开展“会变魔术的纽扣”活动,这个活动,对于3~6岁的儿童而言,具有强烈的趣味性,能吸引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参与的主动性。
        创设轻松艺术氛围,调动幼儿参与的热情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作合一”,倡导“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教”“教中做”,指出“做”是“教”和“学”的桥梁。“教学做合一”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符合幼儿喜欢动手的特点。美术活动是创造性和自主性的融合,不可分割。首先,为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调动幼儿参与的热情,应注重轻松、愉悦氛围的营建,给幼儿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促进创造性活动的开展。
        其次,环境的布置,不仅注重教室内外的布局和设置,还可以将教室划分为不同的活动区,如绘画区、版画区、泥工区、写生区、色彩区等,提供幼儿游戏、创造的机会,满足幼儿的需求,培养他们的美术情趣。如在绘画区,不仅可让幼儿以看到自己喜欢的各种可爱的小动物,如小花猫等,也可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用画笔画出自己心目中不同的小花猫的形象,如可爱的小花猫、顽皮的小花猫等。
        最后,营建愉悦、轻松的美术氛围,借助PPT为幼儿呈现一些经典名画。通过名画的欣赏,培养幼儿感受美、创作美的热情。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打开思维、创新之窗,教师可以在带领幼儿欣赏名画时,提出一些的问题、设计一些的活动,从而促进幼儿感受美,激发幼儿大胆创作的热情。如在幼儿园大班的一次名画欣赏活动中,教师首先用PPT为幼儿呈现名画《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然后提出问题,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认真思考问题,如:画上画的是什么?画中的人们都在做什么?他们都有哪些姿态?……这些问题能把幼儿引领到画作的欣赏、观察中。



        2.2 组织多样活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要尊重幼儿,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幼儿的差异,以充足的耐心指导幼儿,肯定幼儿的行为,给予幼儿充足的思考空间,积极鼓励幼儿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从而深化幼儿的感知,有效发展幼儿的美术素养。
        比如:笔者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会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并进行创作。一次,笔者将蜗牛带到了班级中,让幼儿动手画一画小蜗牛。
        同时,笔者要求幼儿在画画的基础上添加作品的情节,画出蜗牛来到了什么地方或者在做什么等等。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观察能力、创作能力和想象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和提高。经过活动,笔者发现,幼儿的想法通常会来自于幼儿的生活经验。这就表明,多样化的实践绘画活动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2.3 借助信息技术,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选择适合幼儿的信息技术应用模式,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实现美术教学活动的多样化,优化美术教学的内在结构,使美术教学可以更有特色。而且,信息技术能够将美术知识生动、具体地展示出来,使美术知识转化成可听、可视的知识,有效加深幼儿对美术知识的理解和感知。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借助信息技术搜索相关资源,使幼儿在通过信息技术所展现的丰富多样的美术形式的影响下产生探究美术知识的欲望,进一步发展幼儿的欣赏、审美和绘画能力。此外,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丰富美术教学活动,突破时空的局限,开发幼儿的智慧,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实现美术教学效果和效率的最优化。
        比如:“京剧脸谱”的绘画活动中,笔者借助多媒体为幼儿展示了京剧片段,让幼儿欣赏了大量的京剧脸谱。然后,笔者为幼儿准备了四种层次的材料,让幼儿根据多媒体展示的画面,大胆、夸张地设计和创作京剧脸谱。幼儿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就能够感受到脸谱色彩的鲜艳及表情的夸张,并充分了解京剧脸谱中对称、夸张的表现形式和手段。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就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发展。所以说,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可以有效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2.4 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幼儿年龄较小,因而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之时,却不可以仅采取单一的一两种方式,而是要基于教与学的实情选择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这样才能更好保持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与积极性。第一,运用情景游戏法。幼儿们都非常喜欢动画片,这是众所周知的,因而在开展美术活动之时,老师可以基于幼儿对“熊出没”相关动画片感兴趣的特点,利用图片和视频将一些趣味性的美术知识融入到动画片片段中,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新颖,而且能够有效培养其创造性思维,提高美术活动的开展效果。第二,观察引导法。美术这门艺术性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幼儿进行充分的观察,这就需要老师为幼儿提供他们熟悉的生活化情境,以此来引导幼儿进行充分的观察、想象与思维,培养幼儿的才干。第三,作品欣赏方法。此种方法的具体应用过程中,就是鼓励幼儿进行实践创作,而在整个创新过程中,老师需要给予幼儿充分的指导,指导内容包括绘画技巧、绘画方向、绘画思想等,确保幼儿创作出更具实质意义的作品,更好的提升幼儿的美术水平及能力。相信在此种多元教学方法的运用过程中,幼儿的绘画热情、能力会得到极大程度的提升,将有效活动的作用发挥出来。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提高美术教学的时效性,教师就必须要持续不断地探索和分析,寻求适合幼儿实际情况和发展特点的教学模式,挖掘美术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更加全面和具体的指导幼儿,发展幼儿的美术素养,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同时,教师要给予幼儿一个宽松的美术创作环境,让幼儿拥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引导幼儿获得创作过程带来的愉悦感,使幼儿的绘画作品更加创造性,真正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和想象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委委,王福芝.浅析如何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运用借形想象的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2):103.
[2]万国鲜.浅谈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设计教学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20(47):85+87.
[3]周赛.幼儿园美术特色课程的实践与研究——以大班水墨画教学为例[J].新智慧,2020(32):33-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