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3月   作者:许家全
[导读] 现代信息技术以其生动形象、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等优势,迅速成为现代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手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增加课堂的容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把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趣味化、形象化,有助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突破学生数学学习的难点,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

许家全   广西北海市银海区银滩镇曲湾小学  536000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以其生动形象、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等优势,迅速成为现代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手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增加课堂的容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把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趣味化、形象化,有助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突破学生数学学习的难点,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3-221-01

        引言
        教育部颁布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全面加速信息技术的运用,将之和学科教学融合在一起,逐步调整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形式”,要求给学生的学习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提供有效的学习工具。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进一步打造高效课堂,教师要合理安排信息技术的使用,提升教学质量。
        一、渗入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在过去的教学中,数学教学一般都是让教师讲,学生在下面听,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学无疑是非常乏味的,长期发展下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也将受到一定的消极影响。而当代的高效教学应该是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主动探索知识,而信息技术的加入无疑为这样的教学目标提供了重要帮助。在信息技术的加入下,学生更容易受教师引导的影响,继而在学习过程中对数学愈发感兴趣。例如,学习小学一年级中的《认识钟表》这一章节的内容,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钟表能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能在钟表转动的过程中对时间有一个更具体的印象。因此,教师就可以在此过程中运用情景模仿的方式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全面了解钟表。例如利用多媒体播放一则小动画,而其中就有一个主角——钟表,接着让学生观察钟表的变化,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点对动画里“过去的时间”进行描述,以此加深学生对钟表与时间的认识。在这样的教学中,由于所运用的场景与生活极为接近,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自然有所提升。可见信息技术与数学完全可以进行有效融合,并以此推动数学教学的高效发展。
        二、难点突破,化抽象为具体
        在数学教学中,抽象的知识点一直都是教师头疼的教学问题,因为在这样的知识点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并不能找到合适的方式让学生尽快了解这样的知识点,甚至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还可能因为抽象的讲解而更加迷惑。因此,在信息技术与数学的融合过程中,教师也需积极寻找化抽象为具体的教学方式。


无疑,信息技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例如,四年级上册《垂直与平行》的教学中,有一个内容是学习平行以及垂直的相关知识点,但是在初次接触这样的知识时,学生其实并不能很好地理解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与垂直之间的关系,而在一些性质上也表示比较迷茫,无法记住以及运用这样的性质进行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判断。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放一些动画片,并积极运用其中的材料,可以是两根电线杆或者桌椅的位置等,并借此播放一些与之相关的演变性动画,将其中的真实物体渐渐演变成直线的模式。在这样的演变动画中,学生对直线往往也可以有更直观的认知。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进行直线之间的位置问题,往往也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可见,学习一些重难点时,尤其进行一些抽象的知识点的讲解,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利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具体,以一种更容易让学生理解的方式解决问题。
        三、结合几何画板开展教学
        抽象性较高的数学知识点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呈现得更加具体和形象,使数学体系脉络更加清晰。立体几何是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总是使众多学生感到苦恼。要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单纯依靠语言讲解或者板书,难以激发学生想象力。在类似章节中,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便体现出来。立体三维技术与数学课堂相结合,引用集合画板教学工具,化抽象为具体,将立体三维图形直观展示。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将变动转化过程了然于胸,进而在同类型的考察中,都能够采用类比的方法进行推理。
        四、引入优质的互联网教学资源
        要应用优质的互联网课程,丰富数学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教师在前期筛选时提高辨别能力,在纷繁复杂的虚拟信息中,找到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优质课程。以趣味性十足的新颖资料辅助教学,使实际的教学活动更具吸引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教师在筛选资料时要明确查漏补缺的目的,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消耗学生精力,以学生的实际感受为标准,进行资料的匹配以及备课。与此同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上网时进行数学知识的有关学习,学会准确的筛选信息和检索知识,利用互联网条件,开拓数学视野。
        结束语
        总之,在传统的教学中,面对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教师也只能依靠简单的讲解让学生自行体会,或者通过不断的训练让学生被动地理解知识点;而在信息技术的加入下,抽象的知识点也可以变得更加形象,可见信息技术的优势所在。所以,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好好利用这样的优势,让学生在更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马梅.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农村教育,2019(36):47-48.
[2]李妙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C].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第十一期“教育问题时习会”论文集.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2019:192-197.
[3]陈杰.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8(06):89-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