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途径探讨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1期   作者:凌瑞春
[导读] 目前人文精神主要表现为公平公正、文明健康的道德品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的意识,同时提高教育水准,实现和谐社会目标。本文针对初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优势进行介绍,探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

凌瑞春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林县初级中学
【摘要】目前人文精神主要表现为公平公正、文明健康的道德品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的意识,同时提高教育水准,实现和谐社会目标。本文针对初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优势进行介绍,探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 人文精神 教学意义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3-077-01

        一、历史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意义
        1.陶冶情操
        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材中已经涵盖了许多关于人文精神的知识点,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历史辅助工具向学生阐述这些文化存在的现实价值,强化学生的感性认知,创设一个浓厚的文化氛围。同时,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要主动去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文化精髓,在分析文本知识的过程中主动探索其中潜藏的文化内涵。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将民族人文精神和历史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相关的活动中,有助于人文精神的发扬光大,历史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各个学校弘扬和继承人文精神的体现形式。所以教师要做好相应的引导工作,让学生对人文精神有具体认知,这样也能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促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3.提高教学效率
        人文精神中包含了国家特色,历史教学实施阶段渗透人文精神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现阶段,历史教师没有将学生的爱好、个人特点考虑在内,所以学生历史的兴趣比较低,如若将人文精神融入其中,不仅可以提高历史教学的内涵,还可以通过此来提高学生对人文精神的了解。
        4.提高历史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新媒体时代”下,初中学生的价值观被强大的知识信息影响着,学生在体现自己的价值时,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特点。通过消除不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学生了解正确的价值观念,有助于教师在历史文化教学过程中抓住关键知识点。另外,通过有效利用自媒体,改变学生对历史发展的见解,从而促进学生对历史、政治等学科正确的学习。
        二、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途径
        1.通过挖掘教材,引入优秀人文精神
        在历史课程的建设中,需要以学定教,以学生的认知需求,确定学习的目标;以学生的认知基础,确定学习的起点;以学生的认知风格,确定学习的呈现;以学生的认知发展,确定学习的重点,让学习真正发生,让学生真正成长。要实现人文精神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就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


例如,在学习我国文字的演变时,教师就可以像学生去展示某一个字的演变过程,并以此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探究每个阶段字体的演变规律以及其特点,感受我国文字的悠久历史。在比如说,在涉及到关于儒家思想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搜集、整理经典的儒家思想言论,教师和学生一起深入挖掘文化内容,感受中国古代文化对现在生活的影响。因此,要实现人文精神渗透,还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在知识面上进行扩展;需要从思想方面进行深入解析。
        2.通过思想内涵,引入优秀人文精神
        学教相长,主体是学生,核心是发展。师生都是认真勤奋的学习者,都是取长补短的成长者,都是主动进取的奋发者。“学”因“教”而渐进,“教”因“学”而益深,让师生真正共同发展。在历史正课建设中,要实现初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与教师对人文精神掌握程度有关。教师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底蕴,才能够信手引出优秀的人文精神思想,教学中通过对教材文章思想内涵的解析,实现优秀人文精神的渗透。例如在学习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了解我国的中医文化,感受到中医与西方医学的不同之处。也可以像学生讲述随着西医的引进中医逐渐被国人所抛弃的现状,以此提升学生保护优秀人文精神的意识。
        3.通过课堂评价,引入优秀人文精神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课堂评价来达到对优秀人文精神深刻解析的效果。历史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基地,允许学生犯错,鼓励学生自省自纠,让学生自己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百无禁忌,敢说敢为,尝试错误,自主发现并修正。以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这一部分的学习为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先让学生了解这一阶段对于我国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另外将原文章内容进行扩展,自然地将人文精神和现代文章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人文精神与现实生活的关联,进而喜欢上人文精神。
        4.扩大历史教学资源
        历史课堂应立足学生的认知基础,让学习始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求学生学习从这基点起步,为学生提供有一定难度的学习内容,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获得成功。要加强初中历史教学中优秀人文精神渗透,需要扩大人文精神教学资源。可以通过互联网扩大人文精神资源收集渠道,教师通过互联网的检索和查询功能,对优秀人文精神元素进行收集,厘清在人文精神历史教学中渗入的方法。在进行历史教学设计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采用科学的渗透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人文精神深入效果更好,让初中历史教学深入人文精神方式更加规范。
        三、结语
        要加强初中历史教学中优秀人文精神渗透,需要提高教师对人文精神教学意义的认知。人文精神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要做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样才能够发挥出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这也是对教师综合素养提出的挑战。因此需要教师不断丰富自己人文精神知识,加深对人文精神内涵的理解,才能够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自然渗透而不显得突兀,才能够让学生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思想教育。
参考文献:
[1]刘新愿.试论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职业技术,2018,17(1):91-93.
[2]柳建云.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10):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