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范雁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1期   作者:范雁
[导读] 在小学阶段,数学学科作为基础性主要学科,其教学效果始终都受到广大教育界人士的重点关注。同时,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第三启蒙阶段,因此,广大一线小学教师应充分抓住这一教育有效时机,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引导。旨在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并未下一个阶段的数学知识学习夯实基础。

范雁   重庆市忠县三汇镇中心小学校  404311
【摘要】在小学阶段,数学学科作为基础性主要学科,其教学效果始终都受到广大教育界人士的重点关注。同时,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第三启蒙阶段,因此,广大一线小学教师应充分抓住这一教育有效时机,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引导。旨在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并未下一个阶段的数学知识学习夯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3-075-01

        在核心素养教育的大背景下,生本教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在以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的前提下,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有效提升,不仅可以确保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也可以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的无穷魅力,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一个有效突破。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通常来讲,所说的数学核心素养指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创新意识,以及良好的终身学习能力。而传统层面单纯的照本宣科学习模式已经较难与现代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相匹配[1]。因此,为有效突破这一固有的教学现象,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环节,为学生营造学习氛围,以此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只有在这一前提下,才会有效确保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以《100以内的加法》为例,在进行本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以问题导入的模式,对学生进行提问,比如,在信息技术教室内,原有27把椅子,为了可以容纳更多的学生进行学习,教师又借来了33把椅子,这样共有60名学生进入信息教师进行听课学习,请同学们帮忙计算一些,这些椅子够不够60名学生坐?这种提问式的教学模式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被有效调动。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将100以内加法的运算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入,在这一情形下,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被唤醒,使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具体的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以此达到有效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二、分析数据,提升专注能力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需要学生全情投入才可以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认知。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年纪较小,因此在学习的时候精神较难高度集中,也就更谈不上寻找数学知识的学习规律,进而对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进行提升[2]。为对这一教学难题进行突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数学数据进行分析,以此对学生的专注能力进行提升,进而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意识进行培养,从而可以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具有较强的细心和耐心,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以便为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夯实基础。



        以《数据收集整理》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任务驱动的模式,引导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内容进行学习和认知。比如,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一个就已经较强数据特点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以这种数据分析的模式,对学生的专注能力进行提升。问题为:学校准备为一年级新入学的学生定制校服,校服一共有6种颜色可供学生进行自主选择,教师可以以表格的形式将问题进行呈现,并引导学生如果你是一年级新生,希望校服应制作成何种颜色,这种代入式的教学引导,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意识,使学生可以全情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以此确保学生可以更加清晰的对数学问题进行认知。教师将学生的数据分析结果进行呈现,从而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统计学的意义,体会到数据收集整理的效果,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在实践层面对数据收集整理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比如,可以将每周的学习计划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呈现,以此使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得以提升。
        三、自主探究,提高核心素养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应将生本教育理念进行深入贯彻落实,不仅要在课堂教学环节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同时也应将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留给学生,使学生可以对知识内容进行自主性深度探究。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完善,学生在对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多媒体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这是由于,当今各类小学数学教学软件和平台较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相关数学知识内容进行查找,这有效突破的传统层面数学知识学习的局限性,使学生可以从多元角度对数学知识进行认知,以此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以及数学创新意识。
        以《小数的初步认识》为例,这部分数学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新意,学生也是在这部分知识中初次接触了除整数之外的数字,这对学生来说,难免会产生一种新奇感,但同时小数知识对学生来说属于一个新知识,因此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也具有一定难度。而借助信息技术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得以有效扩充,使学生从不同维度对小数的知识进行认知。同时,这种学生自主化的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的知识探究意识得以升华,同时也有效确保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并在这一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坚韧不拔的良好学习品质。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为与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进行有机融合,在生本教育方针指导下,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合作、自主探究、趣味化教学等模式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引导,以此培养学生的数学专注能力,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意识得以有效强化,确保学生可以对数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使学生的数学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能力得以双重提升。
参考文献
[1]卢敏,王传高.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20(18):70-71.
[2]张永鹏,蔡雪丽.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学周刊,2020(18):145-146.
[3]王爱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20(20):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