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篮球内容选择策略— —以水平二篮球单元教学内容选择为例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1期   作者:蔡燕华
[导读] 篮球运动是小学体育技能教学的主要项目之一,从目前大部分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条件上看,基本可以满足教学要求,小篮球具有对抗性、集体性、综合性和游戏性,在学校中深受欢迎的一项体育运动,篮球运动也是学生未来参加社会体育的主要运动项目之一。本文从小学阶段篮球总单元教学目标的实现可能为起点,分化为小学三个水平的小目标,而后根据目标引领内容,内容为目标服务的思想,以水平二篮球单元教学内容的选择为例,在教学实践的

蔡燕华   浙江省杭州市文渊小学  310000
【摘要】篮球运动是小学体育技能教学的主要项目之一,从目前大部分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条件上看,基本可以满足教学要求,小篮球具有对抗性、集体性、综合性和游戏性,在学校中深受欢迎的一项体育运动,篮球运动也是学生未来参加社会体育的主要运动项目之一。本文从小学阶段篮球总单元教学目标的实现可能为起点,分化为小学三个水平的小目标,而后根据目标引领内容,内容为目标服务的思想,以水平二篮球单元教学内容的选择为例,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字:水平二;篮球单元;内容选择;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3-091-03

        一、问题的提出
        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人们共同的追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让身体保持很好的运动状态,并且很多人用体育锻炼进行减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很多好处:控制体重,降低胆固醇,排解不良情绪等等。如果孩子们从小就爱上体育运动,并有一项或多项可以进行终生锻炼的运动技能,那就不必为孩子们的健康担忧了。作为与儿童青少年接触最广泛的学校教育课程《体育与健康》就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运动技能的教学是体育与健康课的核心[1]。
        二、现状分析
        目前小学生在自主锻炼的时间里,除了跳绳、跑步以外,对趣味性较好的球类运动技能的掌握不容乐观,在2020年11月份,面向通过问卷星面向杭州市135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针对“您经常参加的课外体育锻炼项目有哪些”“您在体育课上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做了一个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表:
        表一:
        “您在体育课上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选项 小计 比例
        篮球 95 70.37%
        足球 76 56.3%
        仰卧推地成桥 48 35.56%
        跪跳起 50 37.04%
        后滚翻 49 36.3%
        五步拳 28 20.74%
        肩肘倒立 22 16.3%
        跳高 57 42.22%
        乒乓球 38 28.15%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135 
        表二:
        “您经常参加的课外体育锻炼项目有哪些”

        选项 小计 比例
        跑步 78 57.78%
        足球 18 13.33%
        跳绳 99 73.33%
        羽毛球 38 28.15%
        乒乓球 17 12.59%
        篮球 36 26.67%
        健身操 6 4.44%
        其他 53 39.26%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135 
        从“在体育课上学习了哪些内容”的统计来看,选择学习篮球比例有70.37%,可见体育课上篮球课的教学比较多;可是在“您经常参加的课外体育锻炼项目有哪些”这项统计上选择篮球的只有26.67%,这里可以说明在体育课中所学的篮球技能还不足以学生在课后用来体育锻炼,也就是学生在体育课上只是学习篮球的单个技术动作后几个动作的简单拼接,还不会进行篮球比赛游戏。出现这种体育课上有教学,课后却不会运用的情况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确实存在,导致的原因大致有两种:1.篮球教学设计的时候没有整体设计思想,没有清晰的目标,一个学期中断断续续的上几节篮球课,却没有连续性的、综合性的学习,这样不符合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2.篮球教学设计以单元教学的模式进行,但是内容设计单一、孤立,在教学中对某个基本技术过于精细化,占用了大量课时,在学生心里没有建立篮球运动的整体概念,虽然有连续集中的几次授课,却还是没有把一个完整的运动技术传授完毕。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对抗的游戏项目,具有对抗性、集体性、综合性及趣味性较强的特点,深受小学生的喜爱,是一项普适性的运动项目,学好篮球运动技能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锻炼,对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有很大的意义。下面以水平二的篮球教学为例,阐述了在篮球教学中如何构建教学内容。
        三、如何构建水平二篮球单元的教学内容
        在三四年级的篮球教学重点以学习简单的运动动作,提高身体活动能力,在游戏中和教学比赛中体验篮球运动的乐趣。所以在水平二及以上的篮球教学中应当构建篮球比赛的整体感,即运球、传球、投篮等篮球基本技术结合防守、进攻的比赛教学,并根据学情调整比赛规则的难易度。
        (一)大单元视角下的教学目标
        如果把整个小学阶段的篮球教学内容为一个大块,那一个学期的篮球教学内容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一样,作为体育教师我们也把教学实践和内容进行分解以使学习具有可操作性。因为我们不可能一次把所有的东西都教完,我们把内容分成块,称之为单元[2]。每个学期的篮球教学就是一个小单元。篮球单元内容要根据篮球教学目的进行安排设计。首先预设篮球大单元的技能目标,以本人任教的学段篮球教学目标为例。
        如表三
        内容 学段 学习目标
        篮球 小学阶段 认识篮球比赛规则,能口述规则名称与行为上的对应,并能在篮球比赛活动中遵守规则
        较熟练的掌握运球、传球、投篮等基本技能,初步学会五人制篮球比赛游戏,有合作思想,在篮球比赛活动中通过手势、眼神等可以较默契的合作。有初步的进攻与防守策略
        通过篮球比赛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在比赛中积极进取、乐于竞争、队友之间善于合作,培养团队精神,荣辱与共的思想。并在篮球活动中积极展示自己。
        从表中可以知道,本人所教学对象在小学学业结束时篮球运动项目的技能目标是:初步学会5人制比赛游戏。
        其次是将这个目标细化到每个水平段教学目标里面去。如表四
        内容 水平段 学习目标
        篮球 水平一
        1、2年级 认识小篮球,并能使用“运球”“传球”“投篮”等篮球技术术语,并可以做出与名称相对应的动作。
        学习拍球方法:原地拍球、转圈拍球、拍球换手走跑中拍球等;学习各种抛接球的技术,并可以将走跑、拍球与抛接球联合起来玩游戏。
        在练习中积极尝试,敢于接球、乐于合作,并积极展示学习成果
 水平二
        3、4年级 能说出“运球”“传球”“投篮”等技术动作在篮球运动中的使用,并可以说出进攻与防守的意思,初步了解简单规则。
        学习多种运球、传球方式,和胸前双手投篮,初步掌握“一对一”进攻与防守的方法及“二对二”练习中队友合作方法,学会简单的2-4人的篮球比赛游戏。
        能遵守规则,表现出良好的合作与团队意识
 水平三
        5、6年级 能说出“带球走违例”“两次运球违例”“球出界违例”“故意脚踢球违例”等简单规则的名称
        学习“运、传、投”并结合跑跳在练习或比赛中的熟练运用,,学习“多人对多人”的比赛中与同伴的合作时机及防守的要点
        在比赛中积极进取、乐于竞争、队友之间善于合作,并乐意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
        第三将水平段教学目标,再继续细化到学期教学目标中去。如表五
        内容 年级 学期 学习目标
        篮球 3年级 上 能说出“运球”“传球”原地与行进间的两种运动状态,知道投篮命中可以得分。



        学习原地高低运球左右手运球,学会传接反弹球的动作,学习双手胸前投篮(低篮),可在一人消极防守下投篮(一对一游戏)。
        在学习中积极进取,在受到挫折后有再“战”的勇气。
  下 1、能区分原地运球与移动运球时球落点的差别,能说出传接球时手型。
        2、学习原地、行进间运球,掌握行进间传接反弹球的动作,学习双手胸前投篮(低篮),较熟悉一对一的玩法。
        3、在学习中积极进取,在受到挫折后有再“战”的勇气,在游戏比赛中有规则意识。
 4年级 上 1、较为明确进攻与防守的目的,能说“断球”“打手”的意思。
        2、学习原地、行进间运球,学习原地、行进间胸前传接动作,熟悉双手胸前投篮的动作,学习一对二、二对二的打法。
        3、在学习中积极进取,在受到挫折后有再“战”的勇气,在游戏比赛中有规则意识。
  下 1、明确进攻与防守的目的,能说“断球”“打手”的意思。
        2、学习原地、行进间运球,学习原地、行进间胸前传接动作,熟悉双手胸前投篮的动作,学习一对二、二对二的打法。
        3、在学习中积极进取,在受到挫折后有再“战”的勇气,在游戏比赛中有规则意识。
        (二)目标引领下的教学内容选择策略
        目标引领内容,内容为目标的达成服务。在内容的选择过程中,所选的内容具有能完成目标功能的那些内容。
        策略一:适量原则
        教学内容的选择量不能太多,一口吃不成胖子,但也不能太少,选择的这项运动至少要让学生的心理有一个模型。并且要符合自己学校的总体教学纲要,如本校在限学的球类项目中只选择了篮球,根据《浙江省纲要》里课时的安排每学期有13-14个课时左右,如何利用好这13-14个课时,又要在学生心理建立运动雏形,篮球教学内容的量就要与课时相符,所选内容有针对性。一个教学单元的课时量是机动的,但是像篮球运动教学内容是属于精教的内容,在循环周期上也可以根据需要每个学期安排的课时量此增彼减,但一学年中循环两次学习是必要的,就是每个学期都安排课时。
        策略二:重复原则
        每个学期的教学内容选择可以重复选用,就是“螺旋式排列”的方式,如上学期选择了:行进间运球、行进间胸前传接球、定点投篮、进攻防守、“一对一”游戏、“二对二”游戏等,以在下学期教学中可以继续选择,但是技能掌握的要求肯定是不同的。“螺旋式排列”的定义,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学校体育学》解释:“螺旋式排列是教材在各年级反复出现,但逐年提高要求”。[3]
        策略三:从易到难原则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即学生的前期学习的技能在什么程度,如选择行进间运球一定是在初步掌握了原地运球的基础上,要从易到难的衔接,逐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在篮球综合游戏的内容选择上可以从人数增加方面逐步提高难度,如从一对一游戏,逐渐增加到五对五游戏。
        策略四:内容搭配原则
        教学内容的选择还要考虑在结构上的合理性,所选内容的组成结构应该有基本技术、基本战术、规则知识、比赛游戏等互相搭配,才能突显篮球运动的整体表现。如一个学期教学的内容要有运球、传球、投篮、进攻与防守等,这样在体育课上学习的内容,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可以自发组织一场篮球比赛的雏形,如“一对一”游戏,“二对二”游戏等。综合性的游戏比起单独投篮会有更多的趣味。
        策略五:多媒体运用原则
        在不适合室外实践课的时候,还可以选用一些比赛视频,除了欣赏视频中篮球运动的美以外,还可以讲解一些较抽象的技术和规则,更加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
        (三)水平二篮球单元教学内容的选择及学习要求
        内容 年级 学期 课时 学习内容 学习要求
        篮球 3年级 上 13 原地耍球(拨、转、翻、压)
        原地运球+传接反弹球
        行进间运球+传接反弹球
        接反弹球投低篮
        稻草人防守
        规则知识 能做拨球、转球、翻球、压球
        能变换运球的高度,听信号传接球
        可以换手运球、能边走边运球听信号传接球
        能向上投球,可以碰撞篮圈或进篮
        消极防守下投球
        不可两手同时拍球,不可抱球走
  下 14 1、原地耍球(拨、转、翻、压)
        2、原地运球+传接反弹球
        3、行进间运球+传接反弹球
        接反弹球运球投低篮
        机器人防守
        规则知识 控球稳定
        较熟练的变换运球,能传较远的反弹球,
        可以较慢的走跑运球,可在走跑中传接反弹球
        可以运球到篮下投篮
        篮下积极防守
        不可两手同时拍球,不可抱球走,防守时不可打到对方
 4年级 上 13 原地耍球(拨、转、翻、压)
        双手胸前传接球
        变向跑
        行进间胸前传接球+投篮(二对二游戏)
        行进间运球+投篮(一对一游戏)
        规则知识 能体会手指弹性用力
        能理解传球手型与接球手型的作用
        会变向跑的动作
        能与同伴保持适度距离传接球,有合作意识
        能在运球中找合适投篮的位置,有进攻意识与防守意识
        不可两手同时拍球,接球后不可抱球走,防守时不可打到对方,不可抱住对方身体
  下 14 原地耍球(拨、转、翻、压)
        双手胸前传接球
        变向跑
        行进间胸前传接球+投篮(二对二游戏)
        行进间运球+投篮(一对一游戏)
        规则知识 较娴熟的耍球。
        传球到位合作较默契。
        能领会变向跑在篮球中的作用。
        同伴之间进行多次数的传接球后再投篮,投篮准度较高。
        较快的运球突破并投篮,准度较高,有抢篮板意识。
        不可两手同时拍球,接球后不可抱球走,防守时不可打到对方,不可抱住对方身体
        四、结论与建议
        1.通过单元内容的合理安排,在篮球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在较早的学龄建立篮球比赛的雏形,使每一阶段的篮球教学都有一个小成果,便于学生课余时间进行练习,增添运动的乐趣,丰富业余生活,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2.“螺旋式排列”的方法会让每个学期的篮球单元教学内容看起来大同小异,但是一定要本着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的思想提出学练的标准与要求,还要考虑学生的身高差异、体能差异,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3.小学阶段的三个水平篮球单元的教学目标要密切衔接,在实践的过程中根据学情变化组织方式、比赛方法,发展学生的篮球运动能力,从达到小阶段的目标开始,逐步达成小学阶段的总体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10
[2]【美】荷烈治,哈尔德,卡拉汉,特雷维森,布朗著,牛志奎译,《教学策略——有效教学指南》第八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04
[3]毛振明,于素梅主编《体育教学内容选编技巧与案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2
[4]《体育三至四年级》课程教材研究所、体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人民教育出版社
[5]《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浙江教育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