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觉自主学习的能力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1期   作者:杜吉泽郎 阿加格西
[导读] 在新的教育时代,自觉自主学习是每个孩子最主要的内在需要,没有自觉、自主学习,孩子的个性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学习的潜力也就无从发挥。要解决这个问题,课堂教学就不能只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的方法,也就是培养他们的自觉、自主学习的能力。

杜吉泽郎  阿加格西   丹巴县聂呷乡小学  626300
【摘要】在新的教育时代,自觉自主学习是每个孩子最主要的内在需要,没有自觉、自主学习,孩子的个性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学习的潜力也就无从发挥。要解决这个问题,课堂教学就不能只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的方法,也就是培养他们的自觉、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自觉,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3-090-01

        自觉、自主是孩子们的最主要的内在需要,是孩子自主意识的觉醒。培养孩子的个性必须给其的自主,没有自觉、自主,个性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个人学习的潜力就、也就无从发挥,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成为一句空话,针对这一情况,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自主性。
        为了适应新时代新的教育要求,真正要解决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又学习过死的问题。课堂教学只传授知识更主要是教会学生怎么的学习方法。及“学会”“转化为”“会学”,而培养学生会学的关键是要培养他们的自觉、自主学习的能力。
        首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规律,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直观操作。比如:数学《圆柱的表面积》可以安排两次操作,第一次操作是在观察圆柱的特征时,让学生把圆柱的侧面展开,从而发现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圆柱的底面周长等于长方形的长,高等于长方形的宽。由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得出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教师在用课件展示,让学生观察。第二次操作是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让学生把圆柱的表面积展开,学生很容易发现,表面积就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教师在用课件展示。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看课件演示,就很容易的掌握了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不但调动了其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印象也深刻。
        在设计练习时,也要照顾每一个学生,分层要求。要求学困生能照公式进行计算就可以了。对学有潜力的学生,高、半径、直径不直接告诉,让他们通过题中的条件自己去求,达到知识的综合运用。这样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其次培养学生的民主性和自觉性。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民主和谐的。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引领者,教师把自己作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一起探求、去发现,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如:教学正比例应用题时,书中有这样一句话:“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的这句话为依据,让学生完成自学。自学完后,每组进行讨论,然后提出问题。这里只给学生解答了一个问题:速度一定,比例式能不能列成:路程=时间=路程。给学生一个肯定的答案,然后让学生讨论,速度一定,行一千米的时间是否一定?学生的讨论结果是一定的。这是,教师下结论:比例式是对滴。
        为了避免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每讲完一节课,都让学生对教学的知识进行整理,还要学生出检测题。每学习一个内容前,布置预习,讲课前要学生说说,这节课我们该学什么,应该怎样学?让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在交流中学到知识,同时也弥补了自己的不足,互出检测题。教师最后总结知识点起到点拨加深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民主性和自觉性。
        第三,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和创新性。在教学中,通过课堂的交流,每个学生都可以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新的思想方法,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得到了发展。在民主的、自觉的氛围中、学生勇于表现自我,学生的个性是发展的;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理解,学生的经验是发展的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觉、自主能力,每个学生都是探索的主体,具有创新精神。每个学生对需要学习的内容都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思维是独特的,思维是具有创造性的。
        第四,培养学生能力,教给学生方法,学生虽已到了高年级,但身心发展处于朦胧初级阶段,具有很大的可塑性,除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外,还需要教师的表率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可是没有领悟和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教师的指导必须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同时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好数学,允许学生的不同的速度学习数学,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
        第五,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做好组织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质疑、探索、发现,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自觉的、富有个性的学习,从而获得新的知识。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2016.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