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如何对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1期   作者:韦春亦
[导读]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也是我校改革的重点,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与同学合作的竞争能力,从而将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提高。近年来随着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机制不断完善,因此学校为了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工作,必须建立起满足学生生长需要的综合素质教育和评价标准,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

韦春亦    广西省南宁市马山县金伦中学  530600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也是我校改革的重点,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与同学合作的竞争能力,从而将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提高。近年来随着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机制不断完善,因此学校为了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工作,必须建立起满足学生生长需要的综合素质教育和评价标准,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浅淡如何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3-088-01

        引言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统观全国各省市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方案,虽然在执行时间、选考科目等方面不尽相同,但总体呈现出共同的趋势: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多元评价机制。
        一、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的意义
        开展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是搞好学校思想道德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基础,为全面检测和了解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效果,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另外开展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能够诊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是否正确,针对学生思想上的不足和自身缺点制定出解决方案,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认知自我,学会控制自我,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新高考改革进程下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利益博弈探索
        (一)建立和谐公平的招生市场环境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和根本。“树高叶茂,系于根深”,本科教育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源质量的高低。所以,本科招生工作成为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生源是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高考及招生制度改革是关系千百万学生及其家庭切身利益的高利害改革。我国政府在高考及招生制度改革、实施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龙头作用,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宏观调控等作用,为高等教育招生市场博弈营造一个公平、和谐的社会环境。历史经验证明,如果没有法律制度体系作为保障,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将缺乏社会支持,取得的成果难以被认可,无法与其他教育制度进行公平博弈。因此,公平和谐的招生市场环境可从以下方面考虑:进一步明确政府在高考政策改革、制度体系建设、管理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机制、招生就业政策等方面的职能作用,为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合理定位和公平竞争奠定法律基础。
        (二)建立考核内容的能力导向机制
        目前的高考体系还偏重于考验学生的记忆力和答题熟练度,通过“题海战术”“考前培训”“死记硬背”能让考生取得满意的成绩。


因此,中学为了提高升学率,组织教学专家深入钻研高考大纲,发挥一切力量积极备考,对考试内容之外的素质教育有心而无余力。综合素质评价侧重学生思想品德状况、传统文化素养、创新实践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能力、对社会公益活动的参与度等等,减少对课内知识的考核。考察内容来源于日常的积累,学生无须考前突击,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中学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三)全面与个性协同机制
        《部评意见》明确提出,综合素质评价要“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但如何通过评价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一直是困扰教育界的一大难题。难题之难在于全面与个性在理论上是二律背反的:照顾了全面,个性就容易被掩盖;观照了个性,全面则难以实现。在两难之中,大部分高中学校都选择了“以全概偏”,着眼全面进行评价,但结果造成了学生虽“全面发展”却“全面平庸发展”的困局。如何突破如此发展困局?本研究认为,一方面需要从理论层面重新认识“评价要求”,另一方面需要从政策层面重新明确“评价要求”。理论层面的重新认识“评价要求”是指各地学校要深度认识“全面而有个性”的本质内涵。其实,“全面而有个性”中的“全面”指的是全面合格、全面正常,其意在防止学生片面发展、异化发展、变态发展、随意发展;“个性”指的是特长培养、特色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政策层面的重新明确“评价要求”是指省级评价要设置“全面合格制”和“个性特长制”,“全面合格制”是基础,“个性特长制”是重心。省级评价可分为三个环节:首先评价学生的材料是否合格,然后对合格内容进行量化评价,最后以1项或2项成绩较好的内容为核心制成学生档案,供高校参考使用。“全面合格制”具体指为五大种类评价内容设置合格线(譬如60分),五大种类必须全部合格(省级评价产生结果)才能参加高考报名(但6次省级评价只需1次“合格”即可);“个性特长制”具体指高校只“参考”学生表现突出的1项或2项综合素质成绩,并且参加高校综合“参考”评价的特长项目要3次以上“优秀”(高于80分)才行。“全面合格制”与“个性特长制”的耦合措施,既保证了“全面”合格,又观照了“个性”培养,能较好地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改革是一个十分复杂而耗时的系统工程,他势在必行而又任重道远。因此学校积极寻找能够促进教育改革的方法,而综合素质评价的发展是促进学校教育改革的良好手段。根据学校现实情况制定合理的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对学生身心能力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利用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从根本上改革学校现有的教育手段,促进学生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琴.以欣赏为导向的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J].基础教育论坛,2020(29):48-49.
[2]赵大莉,王红杰.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原则之我见[J].清风,2020(18):18+26.
[3]王康乐,马奔.落实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途径[J].当代家庭教育,2020(08):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