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1期   作者:黄秋玲
[导读]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今天,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更要注重阅读教学,以此提升学生的思维模式。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语文运用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有很多教师受我国传统教学理念所影响,并没有注重阅读教学这一重要环节,因此,本文着重分析和探讨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旨在为小学语文从教者提供借鉴。

黄秋玲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第三实验小学
【摘要】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今天,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更要注重阅读教学,以此提升学生的思维模式。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语文运用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有很多教师受我国传统教学理念所影响,并没有注重阅读教学这一重要环节,因此,本文着重分析和探讨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旨在为小学语文从教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3-083-01

        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对古诗词的朗读、体味、思考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体味古诗词的内涵,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感悟能力和诗词鉴赏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发现,因为古诗词大多为古代诗人创作,其年代背景和用词手法上与现代相距甚远,再加上古诗词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使得小学阶段的学生很难通过阅读来真正把握到古诗词的内涵,体味作者的感情。因此,古诗词教学也就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往往在教学中分析过多,情感融入过少,这也导致学生难以真正体味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使古诗词的学习仅限于表面,分析有余,感悟不足。但同样,若是分析较少,学生便难以读懂古诗词的内容,浅尝辄止,也无法有效把握古诗词的神韵。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不断探索、研究,试图找寻一种新的方式方法来促使古诗词教学可以更好地开展。在研究中,笔者发现,将音乐与古诗词有效结合可以帮助学生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相连接,让枯燥的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阅读教学情境
        多媒体在阅读教学情境创设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能够将抽象的、呆板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声、行、色为一体, 使得阅读情境更加生动, 文字描述更加形象。所以,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 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来组织阅读教学, 切实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 从课文的题目中就可以知道作者是对桂林的山和水进行描述。所以, 在备课的课程中, 教师可以从互联网搜集一些关于桂林山水的文字、图片和视频, 使得学生对桂林的认识更加的直观和形象。在教学的时候, 教师也可分享一下在桂林旅游的经历和照片,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在课文讲解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根据景色的描述, 播放相应的图片给学生观看, 看看作者笔下的桂林的样子。同时,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看着图片, 用自己的语言对桂林的山水进行描述, 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写作水平的高超。多媒体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也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使得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仅仅局限在文字表面, 而是能够深入到文章的深处, 对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情感进行剖析。而且多媒体能够构建一个轻松愉快的阅读教学课堂, 拓展阅读学习的内容, 活跃阅读学习的氛围, 使得阅读教学满足学生的阅读学习需要。



        二、优化阅读教学方法和理念
        教师在教学方式与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阅读教学活动的效率,所以,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必须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此来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际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趣味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前提下开展讨论教学,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比如,在教学《母爱是一根穿针线》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与文章相关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篇文章,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不但能够调动学生参与阅读课文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在阅读中主动思考并拓展自身思维,在这个基础上再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大胆地与同学进行分享。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将阅读教学的互动效率进一步提升上去,这样的教学不但可以帮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还能够将阅读有效性提升上去。
        三、经典仿写实现技能迁移
        课文中有许多句段不仅文句优美, 而且结构鲜明、写法典型,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需要引导学生理解、体验, 还要重视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仿写, 实现技能迁移, 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切实用好教材这个“例子”.如《雅鲁藏布大峡谷》第五自然段中有这样一段话:“这里有世上最纯净的天空, 最飘逸的云彩, 最雄伟的雪峰, 最漂亮的大拐弯, 最丰富的宝库。这里的确是世界上最美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这段话连用五个“最”构成了排比句, 具体描绘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伟大与奇妙, 读起来琅琅上口, 意境悠远。教学这段时, 笔者让学生仿照句式展开想象, 写写自己心中最美的地方。学生思考一番后, 妙语佳句不断涌现, 有效地帮助学生领悟排比句式的写法, 极具魅力。片断1:我的家乡有世上最纯净的溪水, 最苍翠的大树, 最缤纷的野花, 最淳朴的人心, 最可爱的乡亲。这里的确是世界上最美丽、最令我向往的地方。片断2:我们的学校有世上最天真的笑脸, 最明亮的教室, 最宽阔的操场, 最有学问的老师, 最动听的读书声。这里的确是世界上最纯真、最无邪的知识殿堂。
        四、丰富学生生活阅历
        语文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直接相关, 因此, 教师可以将学生生活作为切入点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利用独具特色的生活方式帮助学生丰富内心世界, 并在学习生活中提出自己的想法。
        如在“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中,让学生带着感情进行课文朗读, 从中体会到父与子之间的亲情, 体会什么是无私的父爱, 并教导学生在生活中尊敬父母, 懂得感恩。当然, 除了感恩教育之外, 还可以借助于课文适当普及一些地震安全防范的知识, 并利用一些问题如“如果发生了地震, 我们应怎样保护自己?”引发课堂讨论, 活跃课堂气氛, 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这样的课程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阅读教学效率也明显提升。
        综上所述,语文学习的目的不仅是掌握知识,而是要将掌握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教师在语文课程教学时,不仅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教育,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阅读的乐趣。语文教师要完成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孟庆霞.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J].赤子 (上中旬) , 2016 (19) .
[2]邹翠翠.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7 (04)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