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1期   作者:罗小琴
[导读] 作文是学习语文的重点,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要让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更是难上加难。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唤醒学生的写作灵感,唤起孩子心灵的共鸣,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

罗小琴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金古小学  福建  三明  365050
【摘要】作文是学习语文的重点,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要让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更是难上加难。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唤醒学生的写作灵感,唤起孩子心灵的共鸣,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
【关键词】作文教学;方法;激发情感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3-122-01

        作文难,让学生写出有感情的作文更难,而一篇作文有真情实感,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打动阅卷者的心。如何让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呢?现仅就我多年的实践经验略抒浅见。
        一、善于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情感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的先导,激发学生兴趣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学生的习作题材一般都是利用大脑平时的贮存的生活信息,并且在兴奋的状态下完成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作文时要善于利用信息去碰撞学生头脑中贮存的信息,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从而唤醒学生的习作灵感和联想,把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
        如:我们学校有一个文化苑,这是学校里比较有特色的一处景,花草树木也比较多,我在指导学生作文前,先让学去观察文化苑,作文课上,我绘声绘色地描述了这样的画面:一条鹅卵石铺成的小路,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梦境,小鸟躲葳在郁郁葱葱的树丛里唱着动听的春之歌,杨柳舞动着腰枝,花圃里各色的花朵竞相开放,散发着阵阵清香......学生随语入境,于是文化苑的景便清晰地浮现在脑海里。在这个过程中,我以学生为主体,寓点拨启发于其中,逐步诱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努力回味文化苑的美景,让学生情有所动,心有所想,把文化苑的形、色、味描述出来,当学生把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写出来,再让学生把自己写好的部分进行朗读,经过回忆、梳理,以获取更清晰的印象。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细微处下功夫,如: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带孩子们走进图书室,任其随意翻阅,让有趣的书名,丰富的内容深深吸引孩子们,让他们产生强烈的读书欲望,主动去读更多书,加强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给学生一个自由交谈的机会,由于学生有了充分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原来自信心不足的孩子,胆子变大了,话多了,思路开阔了,写作文时笔尖自然就能流出文字。
        二、巧妙创设情境,诱发学生情感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作文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始终被一种愉快的气氛所感染,情感也会情不自禁的流露出来。创设情境的途径有很多:可描绘画面,产生美感,让学生有表达的欲望;或根据实物,让学生观察,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因探究而想抒情;或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引起学生关注而想表达。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只有唤起孩子心灵的共鸣,孩子才会主动抒情。



        如:在元旦春节到来之际,我要求学生自制贺卡,表达对朋友对亲人的一片深情。作文课上,我让他们介绍精美的贺卡以及贺卡的制作过程,并要求他们把自己的感悟说出来。我问:“你们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制作一张贺片准备送给谁?”话音刚落,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我要送给老师,因为老师天天给我们上课,批改作业,太辛苦了!”有的说:“我要送给亲爱的爸爸妈妈,他们为了赚钱养我们,为了给我们读书,让我们接受更好的教育,常年在外面做小吃,我很想他们,我要把我的思念通过贺卡传递给他们。”还有的说要送给同学,因为同学给了他很多帮助......“除了近在身边的,还有远在他乡的吗?”我启发道。一会儿,又有人举手了:“我要送给远在深圳的姑妈,因为她经常给寄好多好吃的东西,还有买给我好多书。”“我要送给远在台湾的外公,妈妈说她好多年都没和外公相聚了,很想他。”“我要送给在美国留学的表哥,因为疫情,表哥已经两个春节没回来了,我们都很想他,想通过贺卡表达我的祝愿,希望他能平平安安,并能顺利完成学业。”我继续启发:“除了亲朋好友之外,还有别的人吗?”略停片刻,有人又举起了手:“我要把贺卡送给钟南山爷爷,在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期间,他不顾个人安危,深入武汉,让人们更加有信心一起去面对病毒,战胜病魔,他真棒!”“杨利伟叔叔乘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为中国的太空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令人敬佩,我要把贺卡送给他。”“张海迪姐姐身残志不残,我要把贺卡送给他。”“我要把贺卡送给时光老爷爷,感谢他使我懂得了珍惜时间。”…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情感活动过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意学生愉快的体验,情绪的体验和情感的把握和情感的投入,让学生感到“情境即在眼前”。苏霍姆林斯基曾把情感比成肥沃 土壤,把知识比作种子,知识的种子若离开了肥沃的土壤,就无法生根,整节课学生和老师都在良好的情感气氛中自由的呼吸,既认识完善了贺卡,又激发了思念和感激之情,课堂成了师生积极情感双向交流的乐园。
        三、师生双向互动,深化学生情感
        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不仅影响学生的认识活动,而且推动这种认识活动向纵深发展,推动学生的认识内容,随着这种认识活动的深入,情感也由肤浅的认识逐渐走向更加深刻的认识,由简单变得更加丰富这表现在学生作文材料的选择,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立意的深刻中。
        如:写《快乐的童年》,按一般的思路,“快乐”经常与春游、秋游、学校组织的有趣的活动、游戏相联系,我引导他们打开思路,把快乐与更多的事物联系起来,如:你帮助同学做过什么事?老师因为什么事表扬你?你是否在陌生人需要帮助时主动伸出过援手?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由于对童年生活有深刻的印象和浓厚的感情,教师适时的点拨让他们想得更深,想得更远,于是童年的一幕幕就像放电影一样在孩子们的脑海里闪现,他们记忆的闸门打开了,快乐的事情不断涌现,这种回忆的快乐比任何事情都来得含蓄、动情。这样,作文的深度不仅表现在题材的见闻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所思所感上,由于都是亲自经历的事情,因此学生写起来不仅更加得心应手,而且更加有真情实感。
        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对所描述的对象有了浓厚的感情,他们才会充满兴趣,有了兴趣就会乐意参与,乐意观察,就能将自己的感情灌注到需要描述的事物上去,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会真实,有感情。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