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节奏训练探究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1期   作者:何芷筠
[导读] 音乐的四大基本要素分别是旋律、节奏、音色、和声,而节奏是四大要素中最为重要的。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节奏相对于其他因素来说更具实时性和普及性,更是音乐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小学音乐节奏训练的实效性整体不高,因此教师要重视节奏训练,并通过多种方式强化学生节奏感,提升学生音乐能力。

何芷筠    湖北省宜都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443300
【摘要】音乐的四大基本要素分别是旋律、节奏、音色、和声,而节奏是四大要素中最为重要的。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节奏相对于其他因素来说更具实时性和普及性,更是音乐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小学音乐节奏训练的实效性整体不高,因此教师要重视节奏训练,并通过多种方式强化学生节奏感,提升学生音乐能力。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节奏训练探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3-114-01

        引言
        在音乐教学中,节奏对音乐的风格和思想有着很大的影响,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音乐的节奏影响音乐的生命和灵魂。对于小学生来说,教育目标不仅要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更需要学生对音乐节奏有一定的认识,从而深化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奠定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要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节奏教学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通过节奏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帮助学生构建更加全面的音乐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意义
        (一)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
        在音乐新体系的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提出了相应的目标和要求,从传统的基础乐理教学目标逐渐转变为如今的加强学生艺术欣赏水平、提升音乐基本技能等。节奏作为一项最简便、最基础的音乐技能,重视节奏训练并通过多种渠道实施,能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音乐作品,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二)有助于增强音乐记忆力
        乐谱是音乐的重要体现形式,也是音乐学习的主要基础。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要对乐谱进行良好的理解和记忆,才能更深刻地表现音乐作品。但是乐谱的记忆难度较大,将节奏训练融入其中,就能大大提升学生的音乐记忆力,通过肢体等方式的律动记忆,优化记忆效果,达到想象力、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
        二、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节奏训练方法
        (一)利用体态律动开展节奏训练
        音乐节奏本身具有一定的魅力,它可以让人不自觉地跟着节奏动起来,同时小学生有好动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体态律动的教学方式开展节奏训练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体态律动游戏能帮助学生分辨基本节奏,提高学习兴趣与音乐表现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找到一个相对较大的空间,组织学生站立并隔开一定的距离,保证能够做动作。在安排好学生之后,教师开始弹奏由二分音符构成的音乐,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节奏的掌握做两种动作,一种是走路,另一种是游泳。


这样做能使得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活跃,学生对节奏的理解也更加生动形象,从而使得学生具有更好的音乐表现力。
        (二)游戏教学法
        小学生都喜欢游戏活动,将节奏训练的内容运用游戏的形式开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掌握节奏技能,促使学生以更加饱满的情绪投入音乐课堂中。与此同时,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能将节奏作为一种具象事物进行体验,降低了传统节奏教学的枯燥性,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该项内容。例如,教师可以采取“听节奏、占座位”的经典游戏: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各个小组依次围成一个圆形,播放不同节奏的音频,学生边走边根据节奏拍手。一旦节奏停止,学生便立马占据圆圈中间的座位,如果没有抢到座位,则淘汰。在游戏中,学生必须全神贯注地聆听节奏,并通过拍手感知节奏,从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节奏,这样的游戏增添了音乐学习的趣味性,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在节奏训练中运用打击乐器
        打击乐器在节奏训练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声音的长短与强弱,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把握音乐节奏。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将教学分为以下两个层次:第一是教师演奏学生听,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主要做的是感受与理解;第二是进行反复的模拟训练,通过实践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节奏,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钟声叮叮响》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打击乐器开展教学。首先教师为学生提供多种打击乐器,接着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打击乐器,最后学生反复练习《钟声叮叮响》的音乐节奏。通过反复练习,学生能掌握音乐节奏的规律,从而达到音乐节奏的教学目标。
        (四)形象记忆法
        形象记忆法也是节奏训练中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其需要掌握的节奏型较多,也具有不同的变化。采用形象记忆法不仅遵循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还能将抽象的音乐理论知识变得形象化,从而强化学生的思维和认知。例如,低年级学生对“分”的概念理解存在难度,对四分音符、全音符、二分音符、八分音符等容易混淆,也不能准确地把握其时值,常常存在不合理的延长和缩短现象。所以,教师可以用图片引导学生辨别,对不同的概念和节奏的时值关系展开教学,使学生在图片的提示下,充分理解长、短、疏、密的不同,也能配合图片中的节奏形象,进行相应的节奏击打表演,从而达到快速区分和记忆的目的,达到节奏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标下,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营造和谐富有生趣的课堂氛围,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从而最终实现教育目标。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时刻保证学生的思考和课堂教学处在同一个频道上。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秦丹.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节奏训练探究[J].知识文库,2020(22):65+67.
[2]赵笑磊.用心灵倾听感悟音乐节奏[J].试题与研究,2020(08):195.
[3]蔡文艳.小学低年级音乐节奏训练策略[J].广西教育,2015(45):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