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在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1期   作者:董玉丹
[导读] 高中阶段不同于初中,随着学科数目的增多、难度的增加,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高中生物课程在讲授专科知识的同时更是担负着建立科学思维重任。在教学中必须要把核心素养的培养放在首位,进而渗透到全方面,学生成绩优秀固然重要,但是当今社会需要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高中阶段正是培养学生核心素质的黄金时间段,因此高中阶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师的重要职责。

董玉丹       河北丰润车轴山中学  河北  唐山  064000
【摘要】高中阶段不同于初中,随着学科数目的增多、难度的增加,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高中生物课程在讲授专科知识的同时更是担负着建立科学思维重任。在教学中必须要把核心素养的培养放在首位,进而渗透到全方面,学生成绩优秀固然重要,但是当今社会需要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高中阶段正是培养学生核心素质的黄金时间段,因此高中阶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师的重要职责。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核心素养; 全面发展; 生物教学;社会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3-110-02

        本次新冠疫情的发生,更加体现出生物科学的重要性。更直接体现在我们在日常的生物课程的教学中,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为以后的生物生化、医学、免疫学等科学打好基础的一门很重要的高考学科。当前高中生物日常教授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教学的形式简单枯燥、不够生动,不关注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在生物课堂上不够踊跃、不够积极。学生也缺乏实践的经历,动手能力不强。创新能力很难得到提高。核心素养是一个人能力、素质、价值观和态度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1]。在日常生物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将核心素养的养成当成首要任务,通过创新原有教学模式,进而激发学生养成生物学核心素养的能力,指导学生们能够学以致用。让核心素养渗透到高中生物的每一堂课,这种潜移默化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但对生物教学甚至对学生的其他能力的培养都有极大的意义。
        一、尊重教材,立足于实际,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尊重教材既是尊重理论,在每一节生物课中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能对知识脉络掌握,立足于实际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学生能够通过学到的知识能够解释或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高考生物试题越来越注重生物学科素养的考察,考试只是通过试题考察学生的能力,但是考生最终还是需要走向社会,社会中生存必要要有生物科学的知识、探索未知的能力、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会运用所学到的生命科学知识解决自身问题,进而服务社会。都离不开我们高中生物课程中的每一个知识点。例如2017年生物高考试题就综合了分子、细胞、遗传、进化以及生物内环境、稳态等知识点又引申到最前沿的生物科技,整个试题完美的考察了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也是当年生物高考试题中最大的两点,也代表了以后高考生物的趋势。不但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考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我们日常生活、生命关系最密切的学科就是生物学科,生活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也很多,我们教师可以借助各种现实中的素材在课堂上以比较直观的形式体现,再升华到理论。从知识点到实践,从实践再回到知识点,反复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核心素养的观念得以加强。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不同鸟类、鱼类等图片,让学生能够通过图片知道物种的多样性,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诸多物种,这么多物种又是分类呢?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如何解释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通过对知识的梳理让学生生动的掌握相关知识。通过日常生产生活与教材内容的相互融合,完成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目标其中就包括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本质,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们从生命起源、生命进化的学习中,产生珍爱、敬畏生命的意识。进而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高中生物课程包括从生命的溯源和发展进化的全过程。所以,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目标中,生命的认知作为最主要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完善相关的教案和授课计划。逐步的让学生了解生命、激发对生命科学的探索,进而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高中生物科学的核心素养。


[2]譬如,教师在讲解“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时,既要向学生介绍细胞的多样性又要介绍细胞之间的统一性,让学生能够通过基础的知识发挥发散思维联系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各种未知之谜。在求索中培养他们的求知欲望,引领他们关注生命本源。学生们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想像力丰富,我们要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给学生们设置情景让学生们有意识的去置身其中。如让学生想像假如自己来到了物种丰富的非洲大草原,会怎么样?假如自己在茂密的亚马孙原始森林,又该怎样生存?等等。要让学生大胆地凭借学到的生物科学知识,进行畅想,要认可和鼓励学生的观点。在假象当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知道自己知识的不足,这样学生会在课堂上专心听讲努力掌握生物知识,积极地探索未知世界。
        三、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做些实验
        生物是一门与现实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需要学生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动手能力的提高主要依靠多做实验。在实验的每一步骤当中体会科学的严谨,温习以往学到的知识,又能在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激发大脑对未知事物的兴趣。能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思考问题。最能体现生物核心素养就是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中实践操作能力又是我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必备能力。每一项伟大的发明、发现都是建立在无数实践操作基础上的。因此,结合平时高中教学实际的情况,在每次理论知识授课后,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点之后,需要进行实验的设计及操作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及动手能力的同时又加深对原有知识的理解,以及对未知的探索精神。注重实验操作是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所以在生物教学中,课堂教学与实验室实验是我们教师都要充分利用的地方,在课堂上通过生动的教学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基础知识,在实验室通过学生的实验来考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相关知识转化承动手能力、探索能力的程度。实验与枯燥的理论学习相比,学生都会感兴趣,生物教师更应关注实验的重要性,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多动手实验,尽量放手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实验课让大家详细的掌握每一步,实验后进行讨论得出结,通过这种途径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并提高了动手能力。另外实验成功与否并不是我们关注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们获得核心素养的锻炼,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让自己在不断的失败中探索未知。
        四、将社会责任融入生物核心素养教学中
        2020年的新冠疫情中我们发现我们大部分人还是缺乏一些健康知识、防控技能。生物学最为一门自然科学,应担负起培养大家敬畏自然、了解自然、尊重自然规律、面对困难积极探索的精神。这也是我们生物教学的最重要的社会责任。第一要根据我们课上的知识改变人们对自然的不尊重,利用课程中掌握的自然知识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与社会的关系,努力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局面,保护好环境、敬畏生命。[3]面对这种未知病毒发展积极探索的精神,利用学到的防控知识,对自己和整个社会负责。第二通过自身学到的知识对各种谣言进行辩知,消除恐惧心理,在日常生物教学中鼓励学生能够用学到的知识,科学的反驳社会上传播的谣言,让学生们能利用自己的所学传播知识,提高社会参与感、荣誉感。
        最后,多多进行社会活动,发挥社会责任。责任教育不应只表现在空谈上,让学生能够通过认知生命起源敬畏生命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的风气,养成科学的思维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辨别真伪的能力。所以,我们生物教师要在在日常教学中结合社会的发展,在整个社会框架下进行培养,是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让学生们能够在课堂上学习到知识,在实验中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及科学素养的形成,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升学生的社会参与度,社会责任感。达到师生共赢的目的,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因此,日常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把核心素养教育放在首位,积极探索核心素养教学途径,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每一位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
[1] 杨小龙 .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漫谈[J].  新课程(下旬),2019(5).
[2] 陈祥颛.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8(9).
[3] 张霞霞.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