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1期   作者:王美雨
[导读] 学生们受教育的这一阶段中,慢慢形成适合自己发展进步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这是学生产生核心素养的过程。目前,创建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加强学生对道德伦理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法治思想。把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当做培养学生矩步方行和逻辑思维的开始,逐渐与社会发展趋势相符的道德标准在学生的心中埋下种子,使学生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日常生活中都要形成讲文明懂礼貌、遵守法律法规的行为习惯

王美雨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天峨县长安中学  广西  河池  547300
【摘要】学生们受教育的这一阶段中,慢慢形成适合自己发展进步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这是学生产生核心素养的过程。目前,创建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加强学生对道德伦理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法治思想。把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当做培养学生矩步方行和逻辑思维的开始,逐渐与社会发展趋势相符的道德标准在学生的心中埋下种子,使学生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日常生活中都要形成讲文明懂礼貌、遵守法律法规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初中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3-109-01

        引言
        以道德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已经逐渐成为新课改教育依赖的主要人才培养目标,也是一个贯穿新课改教育全过程的整体性价值观要求。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作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核心思想道德素养和价值观的主要课程,在引领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对学生在青春期进行正确的核心素养与价值观教育引导,避免学生吸收社会负面能量,误入歧途。为确保教育目标的达成,教师必须在核心素养目标引导之下改革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觉学好这门课程,提升核心素养。
        一、加强课堂导入的趣味性,引导学生预习
        为了增强课堂教学的成效,预习课堂教学内容非常重要,预习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可以使学生预先认识到重点知识,进而在课堂进行有目的地学习。和其他科目有所差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本中的知识点多以故事的形式出现,更有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以教师应该有效运用此科目的特性,科学预估学生的预习成效,创建更为有趣、更具吸引力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感受生命的意义》这一章节时,首先,教师需要确定教学目的,也就是让学生认识到生命是珍贵的、独特的,将生命的意义具体化;其次,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认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就是生命意义的关键性与何为生命的意义;最后,教师要在课堂上展示相关的教学材料与事例,使学生能够综合实际事例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更有效地认知到生命存在的价值,并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与分析。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预习心得,然后有目的性地开展教学,以期创建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二、加强合作探究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构建高效课堂离不开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快速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通过运用语言魅力,实现对学生的鼓舞、唤醒和激励。当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定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在这门课学习上,学习效果也就自然而然得到有效提升。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发挥教材中的案例作用,借助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课堂上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度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合作探究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自由讨论,在互动、交流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发现和探究,提高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为构建高效课堂创造有利的条件。无论是教材中的案例,还是现实生活中的案例,都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符合学情,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另外,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参与,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既能活跃课堂氛围,还能构建一种和谐的环境,在这种氛围内,学生可以充分展现自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无障碍沟通与交流,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目的。
        三、转换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学习体验
        核心素养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学生在体验过程中获得的认知,比老师单纯的讲授更深刻。所以,老师应该设置更多新颖的环节让学生参与学习体验,把“讲授知识”转换成“体验式培养素养”。例如在讲授7年级下册的《情绪管理》时,老师以此主体进行情景再现;让学生自由结组,选择与初中生情绪一致的剧情进行情景再现,并体现情绪的管理和调节。在表演之前,要求初中生通过多样化的方式采集和情景有关的资料并由老师指导。在进行表演时,学生用自己语言、表情、体态等表现出不良情绪出现的原因和应对措施。年龄相仿的人语言一般比老师单纯的讲授更有说服力,更容易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全面重视高效课堂的构建,积极地研究和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究改进、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并在具体的构建实践中提升对备课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教师应积极结合每个学生的具体特点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及时组织班级学生开展多元化、多主体参与的课堂评价,不断提升课堂复习的效率,构建高质量的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荆玉东.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之我见[J].才智,2019(36):77.
[2]吉克阿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高效课堂构建有效策略[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58-259.
[3]胡春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研究[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文集(十六).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15-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