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情绪对体育教学产生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1期   作者:刘勇
[导读] 对体育教学中焦虑的研究,是现代体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有意识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控制水平有积极的作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等,对非智力因素的焦虑情绪与体育教学中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从四个方面论证了焦虑情绪对体育教学产生的影响。本文认为,为社会培养健康服务的群体,应树立非智力因素相同发展的教育观,提高学生主体参与体育活动的影响

刘勇   浙江省乐清市白石中雁学校  325600
【摘要】对体育教学中焦虑的研究,是现代体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有意识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控制水平有积极的作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等,对非智力因素的焦虑情绪与体育教学中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从四个方面论证了焦虑情绪对体育教学产生的影响。本文认为,为社会培养健康服务的群体,应树立非智力因素相同发展的教育观,提高学生主体参与体育活动的影响
【关键词】体育教学;焦虑;非智力因素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3-143-02

        1引言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学校教育中越来越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未来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心理学家在研究人的能力过程中,相继提出了“非智力因素”的概念,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以外同智力活动的效益有关的一切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它们与智力因素结合在智力活动中发挥作用。而非智力因素中的焦虑情绪对体育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影响[1]。对体育教学中学生焦虑情绪的研究,在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行为理论概念和所采取的解释与矫正焦虑状态的策略,对体育教学工作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有必要探索体育教学中产生焦虑情绪的原因,及其与体育教学的关系,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掌握有关的心理调节技术和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效控制焦虑水平。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乐清市白石中雁学校的学生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广泛查阅有关心理学和生理学的书籍
        2.2.2问卷调查法
        问卷的设计,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要求,遵循社会调查问卷设计原则,发出100份,男生50份,女生50份,对乐清白石中雁学校八年级、九年级在校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出100份,回收92份,有效回收率92.0%。
        2.2.3 数理统计法
        全部数据统计由计算机完成
        2.2.4 访谈法
        通过访谈了解学生的内在心理活动,找出他们在体育学习中所产生的焦虑情绪的根源,力求找出有效控制焦虑情绪的规律。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焦虑情绪的涵义及其在体育教学中的表现形式
        当出现情感-自主焦虑反应形式时,焦虑表现为自主唤醒水平提高,苦恼和心理生理性症状。学生可能体验到过渡的唤醒水平,因而加快消耗大量的能量,出现呼吸和脉搏加快、口渴等症状。出现躯体-行动焦虑反应形式时,表现为神经紧张度增加、肌肉发硬、肢体活动不便和运动协调能力下降,可能有导致运动损伤的危险,协调性被干扰的同时,动作的准确性和力量也受到了限制,出现随意性的活动,或运动受限,自主运动可能丧失,错误动作可能反复出现。当出现认知焦虑反应形式时,反应包括混乱的认知、烦躁的沉思、消极思维以及诸如感觉不受控制的无指向思维、注意力分散、不佳的自我功能状态和过度警觉[2]。这些焦虑反应对于运动操作有直接的评价意义。学生把注意状态、不恰当地指向与集中在不重要的事情上,使得精神涣散,当认知采取自我担忧、自我估计或使担心预期结果时,就会影响学生目前的操作。[7]
        3.2焦虑情绪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3.2.1影响学生体育课积极性的主要因素
        体育教学中的焦虑情绪是大学生特定的体育教学情境中产生的焦虑。从教学实践看,体育教学内容多,项目多,动作的难易程度不一,有的还有一定的危险性。调查显示(表1),影响男生体育课的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是教学内容,教师水准和环境因素,而女生的主要因素是教学内容.教学态度和教师水平。



        表1 本课题对影响学生体育课积极性的调查(n=92)
        项目 选择频数(男) 选择频数(女) 总数选择频数 百分比%
        环境因素 9 1 10 11
        教学内容 20  23 43 46
        教师水平 13 8 21 23
        教师态度 3 11 14 15
        害怕损伤 2 2 4 4
 Σ=47 Σ=45 Σ=92 
        由于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曾受到过挫折、对于教学内容的担忧与教学集体的不融洽,教师不良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态度,某些体育内容具有难度和危险性,常常在心理上体现不安、焦虑、紧张、恐惧的情绪状态。体育教学中通常在生理上伴有唤醒水平的增高等情绪反应,甚至因恐惧而导致无法控制和支配的心理状态,出现动作失调、肌肉僵硬、使动作操作失败。从积极作用的角度分析,焦虑可激起人们改变身体现状的紧迫感,促使人们做出努力以谋求达到某一目标,由于焦虑牵涉到对个体自尊心的威胁,因而它可以成为学习的一种内驱力,不同的情景压力作用于学生,对学生焦虑的形式具有相应的作用从而影响学生个体的运动能力。[1]
        3.2.2 教师妥善处理好学生在体育课学习中的焦虑问题
        处理好焦虑问题是学生在体育运动学习中的一件重要事情,教师要准确了解、判断、掌握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焦虑水平,才有可能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策略,有的放矢地使每个学生实现最大限度的发展。首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对体育运动的学习潜力与参加体育运动的能力,提高参与体育运动的信心,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体育意识的灌输,使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有正确的定向,遇到困难时,能冷静对待,妥善处理;成功之时,也不过度兴奋、忘乎所以。其次,对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要有个正确的估计,要寻求确立适合学生参与的运动项目与学习目标,避免造成学生的精神压力而加剧他们的焦虑。在日常教学中和训练中,要善于体察学生的心境和激情状态,引导学生认识到,焦虑是一种正常的现象,通常的焦虑可能有助于运动表现,只有过度焦虑,才会对运动表现造成损害,正确认识焦虑情绪,合理的进行调控,对于搞好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
        3.3焦虑情绪对体育课教学的影响
        由于焦虑有不同水平以及体育教学活动本身的复杂性,即学生原有的焦虑水平的差异、学习内容(主要指技术动作)难易的程度、学生本身的能力水平等,焦虑状态对于学习的影响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呈现出复杂的情况。
        3.3.1不同焦虑对体育学习效果的影响
        焦虑是和觉醒、紧张状态相连的。体育教学中,学生首先要保持一定的觉醒状态,使情绪、情感等非智力因素达到一定的觉醒水平。没有一定的觉醒水平和紧张程度,学生就不会有一定的指向性心理活动,大脑就不容易形成优势兴奋中心,就不能提高注意力。由于有些体育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困难和危险,需克服困难。因此,学生高度焦虑是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主要心理学问题。高度焦虑可以破坏学生的动作短时记忆过程,运动协调丧失,干扰注意状态,产生消极认知、视觉表象和动觉表象模糊。因为,高度焦虑的学生往往过分关心动作练习失败的可能性,具有强烈的躲避批评和失败的强烈动机。相比之下,低焦虑学生并不如此害怕练习失败、掌握不了技术动作,而具有更多争取掌握技术和获得教师表扬、同学赞赏的动机。高焦虑的学生会过分地关注自我,对面临的任务不能有效地充分注意体育学习中的主要刺激(如讲解、示范、思维、练习等),他们常被无关或偶然的外界刺激所吸引。因而体育学习效果较差,而低焦虑者则要更多地关注体育学习的有关内容,认真听取讲解,细致地观察示范,积极地思考,刻苦的练习动作。高焦虑会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身体运动,使学生的理智反应减少,身体自我控制能力降低。由于过度紧张、不如低焦虑学生的动作灵活,而显得身体拘谨、机械呆板、动作僵硬,混乱的多余动作增加。而且,高焦虑学生还倾向于消极的归因模式,高焦虑学生常把技术动作掌握不了归因于缺乏运动能力或素质较差、身体笨拙等,把掌握的技术归因于缺乏运气或动作简单。因此,评价是否掌握技术动作的原因,可以成为借鉴学生经受测验的焦虑状态的一种有效的补充方法。一般而论,应当把焦虑水平控制在适宜程度,才有利于多数学生的学习。[2]
        3.3.2焦虑对体育学习内容的影响
        技术动作难易程度的不同,学生体育学习焦虑的影响不一样,对于简单易练、便于掌握的技术动作,焦虑有促进作用。因为运动学习的新颖性、应变性及动作难度在这里已经降到了最低程度,对学生不够成威胁。而焦虑对于较为生疏的场地、器械等体育教学新情境或者对于新教授的,需要随机应变且难度较大的学习内容,则具有抑制作用,阻断认知加工活动,它对掌握较复杂的技术动作往往具有破坏作用。如果体育学生一开始掌握技术就毫无进展,较长时间动作呆板、不协调,多余动作增多,动觉感受性较差,始终要借助视觉来直接控制动作,这时,所引起的慌乱的累积影响,可以诱发出一种丧失体育学习动作的焦虑.
        3.3.3焦虑对于体育学习积极性的影响
        焦虑并不直接引起体育学习积极性的衰退。往往有体育学习焦虑的学生,仍存在着学习技术、知识的要求,常以不同方式或手段来表现自己学习的学习欲望,但如果同时出现了体育学习动力的衰退与体育学习焦虑,就易形成对体育学习的过度紧张与恐惧心理。这不仅损坏了体育学习的兴趣,也会出现早期的体育学习心理功能障碍征兆。此外,体育学习中紧张反应的频繁出现导致的焦虑会成为学习的一种条件性的情绪反应,就可能成为直接干扰反应的重要因素,便会加重学生课前的焦虑或干扰操作水平,利用各种借口回避体育学习。如若不能得到正确的心理疏导,会更加促使大学生心理压力,使其精神受到压抑和折磨,久而久之就易患上不同程度的身心疾病。[9]
        4 结 语
        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也使人们面临许多心理压力与危机,因而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健康的心理是进行有效学习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基础,体育教学是一个促使学生身心主动参与的过程。学生参与的程度取决于其思想、情感、意志的投入程度,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优化,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强化学生心理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为此,应加强体育器材、内容的改革,提高学生对体育兴趣的深刻性和稳定性,挖掘体育兴趣潜能,开拓课外体育生活空间,创造一个愉快而有序的体育教学环境。通过体育运动培养学生自信、刚强、勤奋等健康心理有助于智力和创造力的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 颜军.中学生体育学习焦虑控制的实验研究[J]. 体育科学,1995,(2):72-75
[2] 甘其伟.高校体育考试过程中个体焦虑现象的研究[J] 体育学刊,1995,(3):72-75
[3] 吴群.运动员焦虑情绪及其调节[J].  大众心理学,2000,(1):42-45
[4] 吉建秋.体育教学中几种非智力因素的优化与发展[J]. 体育科研,2002,23(1):45-46
[5] 颜军.体育学习情绪障碍及其排除[J]. 体育与科学,1992,(6):30-34
[6] 陈菀琪.体育教学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 体育与科学,1994,(3):34-35
[7] 王宝.情感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 中国学校体育,1997,(1):63-64
[8] 颜军.体育学习焦虑及其控制[J]. 体育与科学,1992,(4):36-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