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的本质:通过转识成智培育智慧主体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1期   作者:刘霜 王森
[导读] 以现代教育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作为背景,智慧教育引起广泛关注。很多人习惯于站在技术角度来分析,这就使得对于智慧教育的本质的认知有所偏差。从教育哲学层面来解读,智慧教育旨在实现转识成智,促进人的发展;从技术哲学层面来解读,智慧教育应该以正确认识技术为基础,突出人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自由发展目标。本文就智慧教育的本质展开了一系列的浅析。

刘霜  王森   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分校中移(成都)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以现代教育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作为背景,智慧教育引起广泛关注。很多人习惯于站在技术角度来分析,这就使得对于智慧教育的本质的认知有所偏差。从教育哲学层面来解读,智慧教育旨在实现转识成智,促进人的发展;从技术哲学层面来解读,智慧教育应该以正确认识技术为基础,突出人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自由发展目标。本文就智慧教育的本质展开了一系列的浅析。
【关键词】智慧教育;智慧主体;技术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3-138-01

        前言:近几年,尽管智慧教育成为了一个热点名词,对其讨论声不断提高,但是对于智慧教育的定义,却出现了不同的理解角度,基本分为从目的、手段以及二者相融合这几种。智慧和本源之间存在关系,这就体现了其哲学性。因此,从哲学角度进行分析能够使其更加深入,智慧教育也属于一种教育形式,这就需要从教育哲学和技术哲学的角度进行解读。
        一、教育哲学视角
        这里所提到的智慧的本质能够在解读智慧教育的过程中作为前提。不同人对于智慧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智慧的存在能够为人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坚实的推动力,符合人的追求和目标。在人的发展中,智慧能够发挥本体论的意义。大部分的人并不认为智慧是可以教授的,只能通过正确的教育进行唤醒,是一种自得的产物。但是,在唤醒学生智慧的过程中,教育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且具有一定的可教性。既然如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培育学生形成真善美的智慧,促进其实现自由且全面的发展目标。
        第一,教师应该通过教育培养学生形成求真意识,也就是乐于追求真理。在对于知识进行求真的同时也要保证在行为层面求真。第二,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求善的智慧。以教育为平台使学生能够逐渐形成自己的智慧与人格。第三,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求美的智慧。通过教育的方式使学生能够与社会、自然以及自己和谐相处。要想达到转识成智的目标,教师开展相应教学活动的同时也应该督促学生不断进行自我实践,从而将静态的理论知识内化成学生主动且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意识。首先,应该尝试构建将培养智慧主体作为目标的教育体系,其次,建设相应的课程体系;再次,从生活化的角度出发,构建实践体系;最后,建设一支优秀的智慧教师队伍。
        二、技术哲学视角
        技术的本质能够使得教育发挥出更好的作用和更高的价值。技术的定义较为广泛,其体现在人和自然之间存在的一种联系,属于客体的范畴。技术在教育中的价值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方面,技术是人的存在方式,主要是由于其能够为人类服务,有利于塑造人,促使智慧生成,从而更好的实现自由。


另一个方面,应该杜绝技术决定论的思想,不应该在教育中体现技术思维与霸权。关于技术的价值作用已经形成了两种对立的观点。
        技术决定论去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在人和技术之间的关系方面较为模糊,并么有被梳理清楚。首先,技术由人创造,人应该居于主体地位。从教育的角度来看,人也是技术的创造者。其次,人与技术之间存在联系,信息技术逐渐发展的推动力在于为人类服务。但是,信息技术也同样表现出一定的矛盾,其使得教育的效率有所提升,也凸显出教育的民主特点,却也同时带来了将唯技术论作为核心的异化,难以适应人类自由发展的目标。所以,不应该使人和技术之间相互分割,也不应该承认和推动技术在人类之上,而忽视了技术发展的初心。从以上角度来看,站在技术哲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智慧教育应该以正确认识技术本质作为基础。
        三、智慧教育的本质:通过转识成智培育智慧主体
        知识、技术、智慧之间的联系所衍生出来的问题已经成为现代哲学和教育领域当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其决定性因素在于社会发展进程以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体现出较强的价值与工具理性、主体和客体、科学及人文等之间存在的矛盾。前几年,知识地位逐渐提高,使得人们对于技术在智慧中的作用有所忽视。近几年,技术发展迅猛,其逐渐占据上风,教育也呈现出较强的技术性特点。但是,人的主体性却有所削弱。所以,教育应该以培养人的智慧性格作为本位,以教育为动力,发挥其作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为智慧主体。
        从本质的角度来看,无论是汲取知识,还是运用技术,其都旨在发展人的智慧,培育智慧主体。所以,这与马克思主义下人的发展相契合。现代社会发生巨大变化,这都在催促以教育的方式培育智慧主体,引导学生从自在转变为自为,逐步完善自身教育。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在成为知识与技术的主体的同时也成为智慧主体。
        转识成智是培育智慧主体的过程,在其中能够使得人、技术、智慧、教育等相互统一,其基础在于技术和教育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从本质角度来看,技术和人的发展相统一,体现在教育方式和目的之间相一致;技术的形成需要以智慧作为基础,而技术发展也能够促进人类智慧的提升,二者都侧重于人的自由,这也就是说教育的技术性格以及智慧性格应该相互协同。
        结论:综上所述,从教育哲学角度解读,智慧教育的本质在于转识成智,促进智慧生成与发展;从技术哲学角度解读,应该以正确认识技术及其相关联系为基础促进人的自由发展。总而言之,智慧教育的本质在于通过转识成智培育智慧主体。通过本文对智慧教育的本质展开的一系列浅析,希望能为促进现代教育改革与技术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赵泽高,余永聪.智慧教育实践的现实困境与突围[J].教育科学论坛,2021(05):22-25.
[2]岑杨.基于智慧教育生态培育的在线课程资源联动建设[J].教育科学论坛,2021(05):38-40.
[3]李亚霞,高士兴.智慧教育视域下的智慧教学研究综述[J].甘肃高师学报,2020,25(06):76-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