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教学促进小学音乐教师专业成长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1期   作者:刘奕诗
[导读] 当前小学音乐课堂中,很多教师把传授知识和技能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学习乐理知识、学唱歌曲,以此来确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小学生的年龄实际而言,他们正处在思想品质形成的关键性时期,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至关重要,美育在音乐课堂上应该得到有效的实施,让学生因音乐更懂得生活和情感,因音乐而更美好。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立足课堂教学促进小学音乐教师专业成长提出了一些建议,

刘奕诗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铁涌中心小学
【摘要】当前小学音乐课堂中,很多教师把传授知识和技能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学习乐理知识、学唱歌曲,以此来确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小学生的年龄实际而言,他们正处在思想品质形成的关键性时期,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至关重要,美育在音乐课堂上应该得到有效的实施,让学生因音乐更懂得生活和情感,因音乐而更美好。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立足课堂教学促进小学音乐教师专业成长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立足课堂教学;小学音乐;教师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039-01

        引言
 美学素养是一个人成人、成才不可或缺的素养之一,教师必须在学生刚具备学习能力时,便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但对于小学生而言,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的学习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课堂教学时,必须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感受到音乐中的美学。
        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意义
        小学音乐科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学习和掌握音乐的基础和基础,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发展听力和欣赏能力,发展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发展基本音乐文化,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续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和谐、身体健康的个性。“认识到音乐科学虽然不会参加考试,但必须同时考虑学生服务和美德的发展。因此,小学音乐是小学培养“全人类”和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科目。但小学音乐教学不如学校那样有效。音乐教师必须从各种教育方面入手,例如b .兴趣、风格和情感,通过音乐情感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一个具体的教程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在每个班级设置适当的目标,在教程中演唱、欣赏、模仿、演奏等音乐基础。传达,注重学生的表现,通常贯穿教育和审美教育。
        二、立足课堂教学促进小学音乐教师专业成长
        (一)对小学音乐教学观念的改革
        对小学音乐教学观念进行改革,是小学音乐整体改革的关键环节,因此就需要对此进行深入解析。音乐教学观念对教学方式有深刻的影响,而当前有部分学生不喜欢音乐学习,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教师教学思想的陈旧,从而导致课堂氛围较为沉闷。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首先要注重音乐的审美能力,并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使得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更多地去感受音乐中的艺术以及情感体验,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以及音乐审美能力,并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技能。因此想要有效地对小学音乐教学进行改革,首先就要及时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师就要及时转变自我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抛弃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思想,建立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关系,以及和谐自主的教学氛围,以此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提出问题以及回答问题,既体现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对于教师以及学生来说都是相互促进的过程,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情况,更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计划,从而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果。



        (二)重视音乐欣赏,让学生提升素养
        音乐欣赏,是音乐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欣赏的空间,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欣赏,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而在音乐课程中实施美育,不仅需要提升学生的情感融合度,还要提升学生自身的审美情趣,何为审美情趣?它是一种精神的陶醉和对于美的世界的探寻,在探寻美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欣赏课变得更加自由,让学生在音乐的世界中尽情地联想和想象,从而在音乐的怀抱中发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一个充满着美和温暖的世界。
        (三)调节师生关系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比较敏感,对于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有较大的心理反应或行为反应。小学阶段的学生经常会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将教师的言行当作规范,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虽然小学音乐教师在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与他们接触得比较少,但师生之间的关系也会直接影响音乐教学的实际效果。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开展快乐教学时,也要时刻关注到学生的情绪反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四)给学生提供展示平台以及引导学生及时发现生活中的音乐
        当教师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后,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展示平台,以此来锻炼学生,让学生伴随音乐充分调动自我的肢体、眼睛、耳朵等器官,同时教师还要积极促进学生在课下进行准备工作,可以个人或小组成员之间合作,展示才能并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都离不开音乐,音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音乐。
        (五)丰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
        当学生们认识音乐学习时,他们对音乐很感兴趣。但是,随着音乐教学的深度和对一些知识困难和优先事项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学生们很难学习和理解这种音乐,尤其是当他们掌握一定的成绩时。游戏是激活课堂气氛和使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的有效手段。通过在教学中引入游戏事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一定要为学生创造出富有乐趣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早期的学习中就能感受到音乐课与其他课程在教学方式和内容上的巨大区别。此外,教师要对教学策略进行合理的调整,让整个课堂始终洋溢着愉快的气息,这样不仅能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快乐,而且对于学生音乐素养和美学思维的培养也有巨大的帮助,可以助力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的培育,为学生整个人生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蒋雷平.小学音乐学科青年教师的成长路径[J].小学时代,2020(03):95.
[2]周进进.强化技能意识促进专业成长——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现状调查与思考[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9(Z1):63-66.
[3]邹静.寓阅读于音乐助教师专业成长[J].小学教学研究,2017(05):9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