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下如何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1期   作者:王君勇
[导读] 核心素养下强调和倡导教师要进行课堂教学方法、模式、结构的整体优化,将一些前沿性、先进性的思维理念应用其中,让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效率。

王君勇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东城实验学校  628000
【摘要】核心素养下强调和倡导教师要进行课堂教学方法、模式、结构的整体优化,将一些前沿性、先进性的思维理念应用其中,让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效率。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3-149-01

        一、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实现学生知识理解的深化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能够实现数学教学形式的丰富与拓展,为课堂教学提供有效的服务和辅助,同时信息技术能够运用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和载体助力学生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为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比如,在进行初中数学“二次函数”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对不同变量基于函数图像的影响进行学习和掌握,着眼于确保函数图像的精确性、精准性,教师往往需要在图像的点的确定上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图像往往会因某一个点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变化。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将几何画板应用其中,以此将各点变动下函数图像的变化呈现出来,同时将整个图像完整的、清晰的展现出来。这个过程中不仅实现了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增强,而且能够实现学生基于函数图像的认知、理解与把握,帮助和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逐步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自身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在活学活用、融会贯通中实现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二、以合作学习为为依托实现学生竞争意识的激发
        课堂教学优化的主要目标在于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而高校课堂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课堂有了较高的质量和效率。但由于学生在数学知识基础、思维能力、认知水平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样必然会对课堂的整体进度造成一定阻碍和制约。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能够实现这一缺陷的有效弥补。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引入其中,帮助和引导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之中实现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的交流,以此实现学生数学能力素养的提高。小组成员的分配过程之中,教师既要确保各个小组成员有着不同的学习方法、不同的知识掌握程度和不同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够实现学生竞争意识的有效激发,强化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为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比如在进行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一章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引入其中,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全等三角形进行预习和理解,之后对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确定方法进行探索。这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够充分表达和交流自身的意见观点和想法,能够实现学习好的学生对学习差的学生进行辅导和辅助,构建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师要对学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观察和总结,强化自身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提高。
        三、以思维优化为支撑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之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和内容就是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仅仅注重讲解和阐释相关知识,并对相关的算法使用进行介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进行了忽略或忽视,这个过程中就难以实现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数学题目解决过程中思想逻辑性相对缺乏。基于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将演绎、类比、归纳等方法应用其中,有效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强化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与提升。比如在进行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一章节内容的教学中,由于这一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以及以已知条件为依据将函数解析式写出来。基于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强化演绎与归纳等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巧妙性应用,再进行反比例函数相关内容介绍之前,可以先组织学生对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等知识进行复习,之后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引出来,这样的前置知识点的复习能够实现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从形式上对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结构进行分析,并且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引入进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比如在进行体育课百米赛跑测试中,需要将平均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找出来,此时教师应当全方位多角度的强化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实现学生逻辑能力的有效锻炼。
        四、以情境创设为基础实现学生自主意识提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当千方百计借助教学思维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调整,实现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的激发。课堂导入环节,教师需要应用科学化合理化的导入方法,强化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充分聚焦,最大限度的防止和避免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教师要努力做到精讲精练,教学过程中帮助和引导学生自主性的进行问题的分析思考和解决,这就要求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赋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养成良好的数学问题解决思维习惯。教师还应当注重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真正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比如,在进行“全等三角形”一章节知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教学辅助工具和教学语言,将问题情境创设和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对这一知识点进行深入理解和思考。借助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对全等的基本内涵进行认知和理解,之后再借助信息技术将全等三角形的特点完整的呈现给学生,并实施重点讲解,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对三角形的旋转、翻折和平移进行呈现。教师可以再一次将问题提出来:通过对图形变化的观察,在平移过程中,三角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这样的问题情境能够带动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赋予他们足够的交流和探讨的时间,教师在运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回答。之后教师再进行进一步的引申:日常生活之中有哪些常见的全等三角形呢?这样学生就会充分联想到日常生活中的具体情境,深化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动手剪出一个从课本上三角形一样的图形,以此强化学生实践探究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整个教学过程中,借助问题情境的创设,实现学生注意力的充分吸引,让学生更加独立地进行问题的思考和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素养的培养也是极为有益的。
参考文献:
[1]苏美竹,杨尚云.浅谈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以初中数学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
[2]白冰起.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J].考试周刊,2019(59).
[3]牛应太.浅谈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学周刊,2020(9).
[4]黄云.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实现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J].教育学文摘,2020(5).
[5]龙秋月.浅析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2020(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