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1期   作者:李白娟
[导读]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各种学科的基础,小学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写作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学习小学作文的时候可以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更多关于小学语文教材知识的素材,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学习作文技巧的兴趣,以便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李白娟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介福龙津小学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各种学科的基础,小学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写作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学习小学作文的时候可以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更多关于小学语文教材知识的素材,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学习作文技巧的兴趣,以便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策略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3-167-01

        小学生不会运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就写不出好的作文,难以提升作文水平。教师始终沿用灌输指导办法,让学生在枯燥氛围中盲目的完成写作任务,这根本不符合他们自然的成长规律及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因此导致了教学质量越来越差,教学效果不尽人意。针对上述弊端现状的改善,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重新构建教学模式,不断整合课程资源,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投入思考,把一切能够运用的、可以运用的都利用起来,为文章增色,形成核心素养的同时快速提高主体优势。下面是笔者针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总结的几点新想法。
        一、激发写作兴趣
        《心理学》理论指出:“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是内心的满足,不是当作负担。”在目前学生普遍认为“习作难,一见习作心就烦”的情况下,习作指导课能否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方法问题。在习作教学中,老师都力图用各种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进行“引趣”设计,突出趣味教学的效果。如二年级说写训练课《我喜爱的水果》,老师先以苹果为例,出示各种苹果,看形、看颜色,削开果皮观察果的肉,再把苹果切为两半,观察果子的内部构造。最后,把苹果分成小块让学生品尝味道,这里通过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尝一尝,从说一句完整的话到说几句连贯的话,继而表达一个中心。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既训练了学生说话的条理性,又学到了观察认识事物的方法。在上《我喜欢的小动物》说话课时,老师先出一个谜语让学生猜:“名字叫小花,喜欢摇尾巴,夜里睡门口,小偷最怕他。”当学生猜出是“狗”时,老师又说:“它们的名称是什么?”生答:“动物。”然后师提出:“你们见过哪些动物?”运用猜谜开头引起学生兴趣,跟着这个思路,使说话训练步步深入。
        二、加强阅读训练
        小学生写作能力培养,丰富的阅读量是基础条件,只有小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量,才能够将他人的写作词汇、写作手法靈活地迁移到自身习作教学之中。核心素养中明确指出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够让学生发自肺腑地完成小学习作教学。故而,要想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那么必须要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小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对小学生习作教学迁移能力提升有着一定的效果。如与“节日有关题目”的习作教学训练之中,学生若是没有丰富的阅读量,对节日的相关描述词汇、知名诗句并不了解,仅仅是以白话文完成习作教学,会使得作文失去文采。



        以“中秋节”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阅读相关诗文,例如《静夜思》,小学生必备古诗100首中的《十五夜望月》《望月怀远》等,教师要教导这些诗词中哪一句是描写中秋节的,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其应用到作文之中。并且在写作之前,可以让学生自己收集节日资料以及节日来源,其中包括中秋节、元旦、春节等相关节日,进而阅读与节日相关的文章,灵活运用其中比较优秀的排比句、拟人句、诗句等。大量的阅读量,能够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至于词汇匮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领悟相关作文环境。学生要能够通过自主阅读,找到与习作教学相关的素材,对作文内容进行构思,锻炼自己自主写作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际
        写作就是对生活的一种记录。不会模仿的小学生,无法真正的提高作文水平;不会开拓思路的小学生,绝对创作不出优秀的文章。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他们认知水平的高低、理解能力的强弱,去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要主动联系生活展开写作指导,让学生慢慢养成“下笔如有神”的好习惯,进而体现以生为本,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3]。比如,平时多与学生沟通,问一问学生“最喜欢的人是谁?”“最讨厌的事是什么?”“最想过哪样的生活?”等,告诉学生:从生活中选择内容去写作,作出的文章就是生活。一个人只有走入了广阔的生活,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才将得以全面的发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新思考,重点就是这个“新”字,我们及时的走出课堂,勇敢的融入社会,去了解一些新的事物,探究一些新的话题,写出的作文也就显得非常生动,十分有形了。生活即是学生思维的起点,也就是说,联系了生活的作文教学独具这个时代的特色,教师鼓励学生写出不同的生活,规划自己的人生,那样一来,基础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没有障碍,明天更加辉煌。
        四、提倡自评、互评
        作文是学生们辛勤劳动的成果,他们强烈地期待得到老师的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文章不厌百回改”。好的文章都是经过多次修改的。在学生们写完作文之后,不要急着去评价,而应该引导学生自评自改。同时也可以采取分组评论法,学生们互换作文,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看别人的作文,发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发现别人的优点,及时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批改别人的作文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可以进行反思。通过这个过程,可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作文教学一般都重视写作前的指导,而容易忽略写作完成后的讲评。作文讲评是对本次习作的分析和评价,既是习作指导的继续和加深,又是习作讲评的巩固和提高;教师必须认真抓好讲评这一环节,努力提高讲评的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写作教学是一条无尽的路,需要教师不断去探索,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写作需改变以往学生们的不良习惯,做到言之有物,从真实的生活出发,我认为写作该是一件展示真性情的事情。
        总之,作文教学目标是培养小学生作文意识,培养他们用词、造句、构思谋篇和修改文章的能力,以及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教师如果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用词、造句和构思谋篇的困惑,就会逐渐消除小学生作文心理障碍,使他们不再为作文而烦恼,使他们能够不断发展创造性思维,不断提高其作文能力。
参考文献:
[1] 傅登顺.写作知识向写作智慧技能跃进的教学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17,26:56-60.
[2]路笑.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8):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