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高段儿童小说品赏引领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1期   作者:李琼林
[导读] 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深受学生们的喜爱,而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小说教学,在当前基础教育中的现状并不是很乐观。本文对当前小学语文小说类文本的教材和教学现状进行了客观分析,发现在小学阶段,小说教学仍然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因此,论文方向定在小学语文小说教学研究,希望能对小学一线的语文教师在中高段儿童小说教学方面有所帮助。

李琼林    犍为县新城小学
【摘要】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深受学生们的喜爱,而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小说教学,在当前基础教育中的现状并不是很乐观。本文对当前小学语文小说类文本的教材和教学现状进行了客观分析,发现在小学阶段,小说教学仍然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因此,论文方向定在小学语文小说教学研究,希望能对小学一线的语文教师在中高段儿童小说教学方面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中高段儿童小说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3-160-02

        前言
        中高段儿童小说作为一种文学样式,与其他文学文体相比,小说同诗歌一样富于情感,善于调动各种语言手段或直抒胸臆,或犀利鞭撻,但其节奏、韵律、意象等形式冲突没有诗歌那么强烈;与散文相比,其语言形式相似之处较多,但一般不像散文那样追求“形散而神不散”;与戏剧相比,两者都注重情节、人物冲突,对话、氛围渲染和心理刻画是重要的表现方式,但两者的表达方式略有不同。小说的对话和心理独白比戏剧更具有艺术性,陌生化程度更胜,因为小说是拿来阅读的,而不是上舞台演的。总体而言,小说语言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一种语言的所有语言手段来渲染气氛,通过塑造形象,展示人物心理和个性,来推动情节发展等。因此,小说自身有其区别与其他文学样式的本质特征。经过查询文献梳理以下几点:
        1研究思路与方法
        1.1研究方法
        1.1.1文献资料法
        通过登录中国知网查询有关小说教学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整理,找到现有研究的不足,从而形成新的研究思路,以确保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1.1.2文本分析法
        文本分析法是按某一研究课题的需要,对一系列相关文本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从中提炼出评述性的说明。小说类文本进行仔细的分析,从而对当前小学小说教学的计划安排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当下小学小说教学的现状,为本研究提供充足的支撑材料。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小说教学概念
        小说教学即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解读小说人物形象、抓住小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带领学生学习小说,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小说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身心得到一定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教学实践活动。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各种科技创新层出不穷,小学生面对飞速发展的多元化时代,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也与日俱增。这对传统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填鸭式教学己经不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降低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小说往往因其更具情节性和故事性,能够引起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进行小说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塑造学生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2.2小学语文中高段儿童小说教学的教育价值
        2.2.1培养阅读兴趣,调动学习热情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小学生积极主动地从事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可以追溯到小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发展。在小学阶段,低年级的学生的注意特点为无意注意占重要位置,同时,他们有意注意正在逐渐形成发展,但他们注意的集中水平较低,深度不足,也不善于专注事物的本质联系。高年级学生的注意特导地位度不足却没有达到完善的程度。总之,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的集中能力在逐渐发展。
        2.2.2形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课文的理解,二是阅读速度。小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与他们对词汇等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他们思维发展水平有关。小学生在幼儿期己经基本掌握了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他们在儿童期言语在内容或形式上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己经具备了一定的言语表达和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阅读速度。随着小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增加,对句子的理解加深,他们知觉广度不断扩大,阅读速度逐渐增加。



        2.2.3促进人格塑造,发展个性品质
        与其他文体相比,中高段儿童小说具有其他文体不具有的独特优势。首先,与记叙文相比,小说是可以想象、虚构,小说的对象是整个人生,作品也是写男女老少,正面反面,写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人,而记叙文却要求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必须写的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真人真事。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记叙文不要求像小说那样经典的形象,它只要求对人物性格的某些方面做出一些形象生动细致的刻画;在表现主题思想上,记叙文中作者可以很直接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告诉学生应该学习什么样的品质,应该塑造怎样的人物性格。学生生硬地接收这些人格品质,时间一久便会产生厌烦心理。小说则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学生可以通过生动细致的人物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自然主动地发现其身上所吸引他们的某种人格品质,这样会更有利于小学生性格的塑造。
        2.2.4丰富人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中高段儿童小说的功能就是通过对人物的塑造来反映现实是生活的。语文教材中含有很多的小说类文章,它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让学生能够了解方方面面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多种情感,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2.3小学语文中高段儿童小说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中高段儿童小说教学在当今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对学生的人格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在教育实习中,通过教材分析、课堂观察和对小学语文教师以及学生调查访谈中发现,在当下小学语文中高段儿童小说教学实践活动中,仍然存在这许多问题,它不仅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同时也阻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2.3.1教师对学生学习要求失当
        通过课堂观察发现有的教师在中高段儿童小说教学中存在着对学生学习要求失当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两个极端的现象:一方面存在着教师在小说教学中不爱动脑子、没有充分详细地解读文本进行教学,而是按一个统一的套路进行讲授,对学生学习中高段儿童小说的要求较低,没有达到课标上对于小学生学习小说的具体要求;而另一方面则是有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小说教学中对学生要求偏中学化、。所谓要求中学化,是指教师用对中学生的要求去要求小学生,过度地解读文这完全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过度解读文本,指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过于深刻,不适应本小当前小学生的接受能力。
        2.3.2教师对中高段儿童小说文体特征模糊
        教师在中高段儿童小说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忽视小说这一特定的文体特点的问题,表现为把小说当做一般的记叙文来教,这就使得小说教学缺少真正的小说味道。更有甚者完全忽略小说区别与其他文体所具有的趣味性,表现为逐段地分析文本,课堂氛围也显得无趣而呆板。因此,在小说教学中注重文体特征是非常重要的。
        2.3.3教师中高段儿童小说教学模式单一
        能所谓教学方法套路化,指的是教师使用大众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不据文体的不同特点,采用生动、灵活的方式进行教学。小说人物性和情节性较为鲜明,在进行小说教学时,可适当运用情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然而,在当下的小说课堂教学中十分欠缺。要学好小说,对学生的思维概括力、逻辑判断能力、想象和对课文的理解能力都提出一定的要求。根据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小学阶段的儿童在思维逻辑、想象和对课文的理解力上还都不成熟,大部分儿童不能很好地对小行分析体会,需要教师的帮助与引导。这也解释了小学阶段语文教材中的小说进说很能少的问题,这也是小学语文教材低年级没有小说类文本,主要集中在中、高年级的原因之一。
        3总结
        中高段儿童小说是當今社会最重要、最有趣、最富有生命力的一种文学样式。小说教学时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它承载了语言、文学的教学功能同时它又对学生的个性塑造、阅读能力的提升、语文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当前中高段儿童小说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在思考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文本分析课堂观察、人物访谈、以及几位小学语文教师在中高段儿童小说课堂上的教学实录,从教材、教师两个方面进行归因分析,并结合相关小说理论与实践,提出了关于小学语文中高段儿童小说教学的改进策略。小说的特点是故事性、情节性、虚构性,这就要求学生要具有一定的思维概、想象能力和对小说内容的理解能力,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走进小说,去感受精彩的故事情节,品味鲜明的人物个性,进而领悟小说主题。
参考文献
[1] 陈威.小学儿童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2] 王荣生.小说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 周立人,周闻.小说与小说杂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4.
[4] 谢桂明.小说特点及其小说教学[J].小作家选刊,2016(34).
[5] 朱广玉.浅谈小说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5 (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