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播种习惯——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反思能力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1期   作者:尹海余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反思能力,已经逐渐成为了社会高度关注的重点研究问题。尤其是在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创新与优化的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积极的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发挥出自身引导作用,促使小学生可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展现自身主观能动性,利用反思能力来帮助自己提升语文学习质量与效率。基于此,本文将对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反思能力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供相关教育

尹海余    荷花镇中心小学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反思能力,已经逐渐成为了社会高度关注的重点研究问题。尤其是在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创新与优化的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积极的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发挥出自身引导作用,促使小学生可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展现自身主观能动性,利用反思能力来帮助自己提升语文学习质量与效率。基于此,本文将对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反思能力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供相关教育者参考。
【关键词】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反思能力
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3-156-01

        反思能力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推动学生语文成绩得到长足提升,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将培养学生具有反思能力作为自身教学的重点任务。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并没有对学生的反思意识、反思习惯以及反思能力进行重视与培养,这就导致学生的总体学习效率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进而不利于小学生的综合发展。
        1、培养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具有反思能力的主要原因探究
        在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反思能力前,需要先对反思能力拥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所谓的反思能力就是指学生对自身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等进行再次思考与分析的一项能力。通过形成良好的反思能力,学生可以对自身参与到的语文学习活动进行适当的调节、管理与控制,从而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来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不断拓展对各类语文问题的解题思路。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性很强,已经具备了的一定的独立反思能力,但是他们却并不能熟练使用这种反思能力,这就会导致部分学生在课堂中把知识内容学会以后,当过一段时间再回想,可能会发现自身已经将知识忘记,从而无法做到想用就用。这时就需要教师从中进行指导来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与能力,以便可以有效的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反思能力的策略
        2.1提前预习,增强反思效果
        在课前预先布置任务或发下下一节的学案,要求学生提前看一遍课本和学案,在看的过程中要反思这节课主要在讲什么内容,重、难点在哪,有哪些新出现的词汇和句子,要学习这些内容需要以前的哪些知识作为基础,学习本节课需要掌握多少生词汇,通过预习发现的不明白的地方在哪等等。学生经常进行这样的预习反思训练就会逐步建立起反思的好习惯,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非常重要,也能提前使学生知道要在哪些地方注意理解,突破重、难点,提高学习效率。对于老师也要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使教学更贴近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



        2.2加强学生在课堂中的反思
        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进入状态,并且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堂思维活跃的语文课比单纯的气氛活跃课更能取得好的效果。例如在讲到课文《猫的故事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生活中遇到的猫,进行思考,思考猫的样子和特征,或者回想生活中猫的故事,然后再和学生一起分析课文。在分析完课文后,还要引导学生反思生活中事物的入手点在哪,怎样一步步确定怎样描述生活中的事物。
        2.3解题中体现反思
        很多学生在学习了一点内容后就喜欢做题,做完题后又局限于这一道题目的掌握上,很少对做过的题目进行反思,结果再遇到此类问题时又很难寻找解题思路了,这可以通过做完题后进行反思总结同一类型题目的解题规律来得以解决。例如造句题用“不仅⋯⋯还”造句,学生可以先自己造一个句子,然后教师给学生进行批阅后,还要让学生反思造句的方法,首先明确不仅还之间的关系,如何造句子才能准确,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看一看这类题目所采用的语文思维方式。
        2.4利用作业来实现反思
        作业中的题目都是老师精心挑选的典型例题,通过这些题目一是可以检测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二是它能反映学生思维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教师在批阅以后会总结错误率高的题目进行讲解,通过作业的做与讲就能使学生巩固正确的理解,改正错误的思路。另一方面,作业要限时来做,在规定时间内高效的完成作业能体现一些新的问题,比如对基础知识的熟练程度与反应速度。
        2.5通过错题本的建立来达到反思目的
        错题本中记录了学生在面对不同问题时所产生的不同错误性思考方法,学生通过对这些错误思考方法的分析与总结,将可以探寻出正确的解题思路,并巩固相关知识点。学生需要定期对整理好的错题进行再次的整理与研究,这样才能充分的发挥出错题本的反思作用,以便保证自身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降低了学生走向思维误区的几率。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相关教师需要具有充足的耐心来引导学生,并在实际教学中不断督促学生来进行反思学习,这样才能有效的增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促使他们可以熟练的运用语文知识,以便为小学生日后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提高学生语文学科整理和反思能力的研究[J]. 白江萍.  课程教育研究. 2019(28)
[2]语文核心素养,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开始[J]. 姜俊瑜.  华夏教师. 2017(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