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策略的研究 刘雪丽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1期   作者:刘雪丽
[导读] 新课改的大力推进掀起了一股教学改革热潮,为顺应趋势发展,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要适当转变教学重点,加强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全面提升学生能力与其数学核心素养。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学习难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特点等科学展开教学,在课堂中融入一些趣味元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除此之外,还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提升其问题解决能力。

刘雪丽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栖风小学  444100
【摘要】新课改的大力推进掀起了一股教学改革热潮,为顺应趋势发展,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要适当转变教学重点,加强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全面提升学生能力与其数学核心素养。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学习难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特点等科学展开教学,在课堂中融入一些趣味元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除此之外,还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提升其问题解决能力。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3-187-01

        引言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在新课改下,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促使小学数学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一、强化学生读题的认真态度
        由于数学问题的形式非常多,有文字叙述、情境图、情境与文字结合等,所以教师在向学生讲解相关问题时,要及时提醒学生多阅读问题。只有读懂问题,才能减少问题的出现。同时,在读题时还要注意信息里的关键词,如多少、平均分等。而在解决图文并茂的数学题时,教师要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看题。在读完问题后,教师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问题含义,并提出题目中的已知信息,最终所求是什么。例如,在学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时,教师提出问题“田里一共80个西瓜,李大爷运走了40个,王叔叔运走了26个,还剩下多少个”。为了减少学生计算误差,要从小培养他们认真读题的习惯,这样不仅能提升解决问题水平,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具备谨慎小心的学习意识。此例,学生在读题后明确了这一问题需要连减,最终可以列式为80-40-26=14(个)。
        二、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在小学数学低年级学习阶段,数学知识相对而言比较基础性、简单化。由于幼儿园阶段学生掌握了一些基础性数学知识,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上学生学习简单性知识觉得自己都会,进而容易滋生学习心理的浮躁情绪。那么根据这个学情基础上,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合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以生活的实际例子呈现,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知识应用的实践性,这样在师生互动中不仅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够更好地巩固深化已知的数学知识。比如,讲解“100以内的加减法”时,教师先出示以下题目:“小明帮妈妈去超时买东西,妈妈给了50元钱,他买菜用了10元,买肉用了18元,一袋薯片3元,他买了两袋,那么最后剩下多少钱?”这个问题比较简单,教师可以让学生代入角色,想一想平时自己帮妈妈买东西,或者看妈妈购物时是怎么算钱的,很容易就能列式:50-10-18-3-3=16(元)。


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根据自己生活中的场景,如和小伙伴分游戏卡牌、分零食,妈妈带自己去买玩具等设计问题,然后其他小组成员解答,完成之后由下一个人提问,确保每个人都有提问的机会,用这种生活化教学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理清思路,进而高效、正确地解答问题。
        三、组织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首先,科学合理地划分合作小组。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意识到通过合作小组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必须要注重在小组划分的过程中运用有效的划分方式,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讲解《位置与方向》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先提问大家去过本市的哪些景点,或者知道什么标志性建筑,学生们提到了著名的公园、博物馆等地点,教师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本市的地图,并将这些地区标红,然后提出问题:“现在外地的小朋友要来我们市里旅游,如果以市中心为中心点,大家知道怎么介绍其他景点的方位吗?”要求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明确每一个地点的方位,让大家尽情交流和探索,加深对知识的了解和印象。然后教师组织学生玩“听指令,做动作”的游戏,做错的淘汰,看最后哪个组剩的人最多。教师以此给出:“面朝北”、“手指向东边”、“教室东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跺跺脚”、“和你西边的同学手拉手”等指令,每个学生都很开心地参与到活动之中,跟随教师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最后教师表扬了两个全员胜利的小组,其他同学表示自己下次要继续努力,赢得胜利。这种小组合作的形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还能提升其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四、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
        了解当前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情况可知,虽然有部分学生已经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依旧有很多学生虽然了解题意,但却没有完善解题。此时,需要教师针对学生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如列式顺序、计算步骤及加减乘除计算要求等。一方面,学生要明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式,而后结合已知信息,判断哪个是未知内容,以此进行有效计算;另一方面,教师要培养学生对题意的理解能力,确保他们可以由此选择适宜的解题方法。通常情况下,可以让他们运用自身语言来表述每个算式的含义,这样不仅能进一步优化解题水平,而且可以更加完善地理解数学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与学生家长构建良好的沟通平台,在向他们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合作指导为学生设计多样化的数学问题进行训练。这样既能增加技能训练次数,又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难题,以此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教师把握学生特点,合理设计与优化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课堂中的有效互动。另外,还要不断总结实践经验,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梁铖燕.小学低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11):194.
[2]黄燕.小学低年级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新思考[J].教书育人,2019(10):55.
[3]金雷.小学数学低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研究[J].科普童话,2017(43):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