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策略 贺春艳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1期   作者:贺春艳
[导读] 在开展体育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本着德体共育的原则,就具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创新。在开展常规体育教学和训练的同时,合理地渗透德育,让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贺春艳    宜兴市实验小学214200
【摘要】在开展体育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本着德体共育的原则,就具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创新。在开展常规体育教学和训练的同时,合理地渗透德育,让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德育有效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3-177-01

        引言
        随着小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需要重视推进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小学体育教学不仅需要教授小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体育器械的使用方法,帮助小学生强身健体,还需要重视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的体育教学当中,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更好的推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文化导入,培养正确的运动观念
        在德体共育的教育方针指导下,体育教师需要从文化层面进行有效的发掘。并将其规范性地导入到体育课堂上,让学生在了解体育文化的同时,能够端正自身对体育课程的看法和态度,并以规范严谨的态度参与到体育课程的学习活动当中。比如,在针对足球这一运动项目组织体育课教学时,作为体育教师需要本着健康第一的授课原则,搜集足球与健康相关的文化素材。让学生对这一项目在实现自身身心健康成长方面所具有的助力作用,形成准确的认识。并加强对足球起源、发展以及相关文化的整理,将现代足球项目与古代传统蹴鞠项目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更加全面、系统的文化知识,也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其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项目实践和学习活动当中。
        二、以游戏融入德育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进行德育教学,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德育对学生的影响。所以,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中设计一些游戏,并将德育融入在游戏环节之中。通过游戏竞赛的方式,创造更加适宜的游戏氛围,通过组织灵活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激发小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兴趣。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设计的游戏应当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因此,教师在设计游戏之前,需要对学生的游戏偏好进行一定的了解,将他们喜欢的游戏特点融合到体育课堂游戏中,强化融入游戏的效果。例如,组织学生进行三足赛跑竞赛活动(该活动为两人一组,将相邻的两条腿绑起来进行赛跑,先到终点者胜利)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等对其进行科学的分组。如性格外向的和性格内向的一组、日常生活中有小矛盾的将其分为一组、激进的和沉稳的分为一组。促使小学生在参与比赛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合作能力、协调能力、团队意识、竞技意识。通过一次次的活动,学生间的矛盾和摩擦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素质训练,提高综合品格素养
        在体育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德体共育为战略思想,对具体的训练形式进行创新。在组织常规体育教学的同时,也要注重素质拓展训练活动的规范性。让学生在参与训练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自身品格的有效建设,让学生形成坚毅坚韧的优秀品格。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学校所具有的教育资源和载体,设置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众人翻墙、拔河等拓展活动,以此来强化学生的道德品质建设。
        四、规范体育器材使用方法,提高学生德育素养
        体育课上完之后经常会出现学生不及时把教学器材放回原处、随意乱丢的现象,为了使体育器材可以不断循环使用,学校可以给学生制定相关的课堂器材使用规范和用法。在上体育课之前,教师要给学生详细地讲解这些体育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告诫学生应该严格遵守学校所制定的关于器材使用的规范和方法。在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加强德育的目的就是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有些学校为了使体育器材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循环使用以及降低器材的破损程度,于是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一套体育器材的使用方法:学生在体育课结束后,不可以随意乱扔上课所用的器材,必须将所有的课堂器材统一放回原来的地方。在学校实施了这一规定后随意乱扔不及时放回原位的现象已经得到了很好的缓解,这个过程也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德育素养,从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德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起到的很明显的作用,所以学校以及教师都应该明确未来教学的发展方向。
        五、激励评价,提高体育锻炼动力
        在具体实施体育授课活动时,作为教师需要本着德体共育的原则,在评价思想方面进行有效的转变,清楚地认识到学生主体所发挥的重要功能,并在实施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本构建自主性的评价体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训练学习表现的评价活动当中,根据自身的实际表现,分析在体育运动方面所存在的不足,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也能够让学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实现运动经验的分享。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实施激励性的理念,让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自信并保持积极、向上的运动观念。
        结束语
        新时代体育教学的教学目的已经不再只是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借助体育课这一契机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运用,有助于强化体育教学的质量效果,促使学生在参与体育课程、体育活动和竞赛、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思想品质和综合素质。体育教师要时刻关注德育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全新的教育环境下,体育教师应该认识到,体育教学与德育教学早已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只有两者互相融合、互相补充,才能达到最佳的体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龚向军.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287.
[2]刘春芝.德育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研究[C].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0年南国博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0:25-26.
[3]魏小龙.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9(30):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