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策略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1期   作者:杨云锦
[导读] 现如今,生态危机问题是全世界各国都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关乎着人类的存亡与发展。中学生作为国家与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是否具备保护环境的意识以及能力,对改善目前严峻的生态危机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生态文明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既可以丰富生物课堂教学的内容,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

杨云锦    腾冲市第一中学
【摘要】现如今,生态危机问题是全世界各国都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关乎着人类的存亡与发展。中学生作为国家与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是否具备保护环境的意识以及能力,对改善目前严峻的生态危机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生态文明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既可以丰富生物课堂教学的内容,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态文明;教育;实施途径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3-176-01

        1生态文明教育的概念
        生态文明教育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的一种教育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培养人们正确处理自身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能力,从而实现生态文明社会的发展。而学校教育作为生态文明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实施生态文明教育,不仅可以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借助各种手段来实施生态文明教育,以此有效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2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2.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基石,也是用来教导学生的主要媒介。想要进一步的提高总体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及成效,让生态文明教育理念可以更好的渗透并落实下去,那么老师就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热情,让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变得更加的强烈,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自主的去掌握并探究老师所传授的生物知识以及其所学习到的生物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各项教学准备工作,依据实际的生物教学内容,分析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合理的设置整体生物课堂教学目标,给学生创设出和其相对应的教学情景,这样可以起到较强的引导作用。学生处于这种较为具象化的生物情景当中,能够掌握并认知生态文明知识,同时还会提高并强化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一般情况下,问题情景以及游戏情景教学法是较为常见的几类生物教学情景方式。


在讲解生物知识时,老师要借助多媒体设备以及多媒体技术等,依据其教学的内容,收集相关的生物影像资料,设置教学问题,询问学生和该生物知识相关联的内容,让学生依据其问题自主化的去研读生物知识,也可以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依据教学的主题,开展小组讨论活动,指派小组代表,将小组的讨论结果完整且精确的表述出来,和其他小组学生进行探讨,之后老师要评价学习小组的讨论结果,帮助学生总结并反思学习时期所存在的缺陷,让学生能够明确的认知该章节生物知识所表达出的具体内涵及意义,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热情及兴趣。
        2.2实验探究教学
        实验是生物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项板块,该类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认知并掌握老师所讲解的生物知识,同时还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地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活动。老师在教学时期,要开展探究式实验教学活动,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更加的强烈,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利用实验及操作,自主化的去认知生物知识。除此之外,老师要把生物文明知识渗透到其中,让学生可以了解并掌握和其模块内容相关联的生态文明知识,比如,在讲解《酸雨对植物种子有没有影响》这一生物实验时,老师就可以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酸雨吗?酸雨的形成原因是什么样的呢?”利用这些问题,让学生对书本当中的内容进行分析,从书本当中找到答案,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可以了解到酸雨就是ph值低于5.6的雨水,其和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雨水酸性比较,酸雨的酸性会比较大,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就是人们在生产及生活过程中会释放、排放出一些酸性的物质,这就会引发酸雨的现象。老师要以学生的回答为基准,给学生展示酸雨形成的图片,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同时继续询问学生:“同学们,如果产生了酸雨,其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会形成什么样的影响呢?如果酸雨进入到了人体,是不是会对人体的呼吸及消化系统形成影响?酸雨的危害性有多强呢?”利用这些问题进行引导,让学生可以自主化的去探究生物实验,这样学生能够更深的认知酸雨的危害性,同时也会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结语 :中学生是社会未来的希望,为了可以避免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我们需要让他们去了解生态文明,培养他们生态文明的意识。因此,在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去深入挖掘教材中有关生态文明的内容,并根据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学习能力,逐步渗透生态文明。当然,生态文明教育不止于课堂教学,还应该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可以关注日常的生活,鼓励他们可以去多参加一些相关的实践活动,使其能够进一步了解与掌握生态文明知识,形成生态文明意识,从而使学生可以将其内化为文明行为。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的融合分析[J].王允.中国新通信.2020(23)
[2]衡水市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卢艳敏,杨玉旺.绿色科技.2020(23)
[3]巧用白板,优化教学——以初中生物教学为例[J].陈群.亚太教育.2019(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