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段语用课堂的实施——读写结合迁移课的实践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2期   作者:朱丽雯
[导读] 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和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现象,都需要重视“语用”训练,只有加强语用训练,才能夯实语文基础,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结合具体案例,从读写结合迁移课的实践角度谈了对小学中年段语用课堂的实施。

朱丽雯    常州市武进区南塘桥小学  213100
【摘要】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和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现象,都需要重视“语用”训练,只有加强语用训练,才能夯实语文基础,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结合具体案例,从读写结合迁移课的实践角度谈了对小学中年段语用课堂的实施。
【关键词】语用  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008-02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填鸭式教学、老师包办式教学受到越来越多专家的质疑,陈旧的教学观念和简单的教学手段已不能满足现代教学需要。“培养语文能力,学会运用语文”,是新课标对当前语文课堂的要求。“语用”成为基础语文教学研究和改革的重点,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呈现语用课堂,带给孩子们新的语用感受和语用体验,成了语文课堂追求的新目标。学语文就是为了用语文,从使用语言文字的过程和结果中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到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那么,“语用”究竟是什么?又该如何实施呢?
        二、“语文为何”
        语文教学的实质是语用教学。语用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对文本语言的精准把握和学习活动的精心策划,以“语用”为核心,建构教学内容明朗化、课堂环节“精”、“深”化、学习活动结构化、言语实践增值化的“四化”课堂,让学生在发现、感悟、模仿、类推、创造等积极语用状态下感受语言的魅力,习得读写经验,生长言语智慧,提高语用技能,促进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一)“语用”概念阐释
        所谓’“语用”,主要包含三层意思:
        第一,凭借以教材为主的文本和母语环境,获得言语技能;第二,语用语言技能,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合理、妥帖地进行表达,并将已学过的字、词、句、篇等内容,根据语境的需要加以规范、恰当、个性地运用;第三,运用阅读技能自主阅读新的文本,从中获得信息,学得知识,增长见识,丰富精神,滋养心灵,提升能力,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后两层意思分别指向言语智慧和读写策略两个方面。今天,笔者想要说的正是指向读写结合这一方面。
        (二)语用课堂的实施内容
        语用课堂的实施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大致分为教学策划、教学策略、教学范式、教学设计、教学课型。在进行教学策划时,需要做到对课文细读的精准到位,对教学价值的精心确定,对教学内容的精当选择,对“教”“学”活动的精妙安排。而教学策略方面又包括切入点的捕捉、教学点的展开、语言点的拓深、高潮点的掀起等。教学范式方面有凸显目标指向的教学范式和彰显设计特色的教学范式。教学设计包括字词语用设计、句子语用设计、语段语用设计、篇章语用设计。教学课型大致分为读写策略指导课、阅读感悟交流课,读写结合迁移课、品词析句欣赏课、口语表达练习课、写法发现引导课、朗读领悟训练课。
        面对一篇文本,既想从读写结合的角度兼顾写作教学,又要从文本形式的角度展开语言项目训练,还要从鉴赏的角度开展文学素养的培养,这种“包打天下”的教学形态催生了一种新路子:“立体化阅读教学。”即打着阅读教学的名号做着阅读以外的写作、听说、思维等诸多训练。这样实则是“庞杂化”。语用理念指导下的阅读教学主张打造一系列训练目标明晰、训练功能相对单一、训练项目较为纯粹的教学课型。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实践,介绍语用视角下读写结合迁移课。
        (三)读写结合迁移课的实践
        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四下的一篇课文《祁黄羊》时,是这样设计的。
        1.《祁黄羊》读写结合迁移
        《祁黄羊》一课,文章以简练的笔触、生动的语言讲述了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表现了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思想境界,塑造了一个做事出以公心、行事光明磊落的人物形象。这则历史故事是在对话中展开的,我们要学习“抓住人物语言对话体现人物特点”的写法,学完全文可设计这样的情景对话:解狐和祁午听到祁黄羊举荐自己,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
        研读对话,感受人物形象。
        (1)指名朗读第3-7自然段,出示祁黄羊回答的话,指名读。教师适时采访学生:祁黄羊在想什么?为什么要“郑重地说”?为什么要举荐自己的仇人?抓“很”字突出他的真诚,学生在读中感受,在换位思考中体会祁黄羊一心为国的思想。
        (2)总结学法,抓住语言描写感受人物内心、通过体验式朗读体会人物思想。
        请同学们用学习“外举不避仇”这部分的方法,自学“内举不避亲”是怎么一回事?学生小组内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相机指导)
        (3)祁黄羊这次在想什么?为什么又“郑重地说”?
        (4)出示句子,对比分析:
        “我看解狐就很不错。”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
        “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祁黄羊想了想,又郑重地说。
        (5)学生讨论:
        祁黄羊前后两次推荐,说话时的神态有没有不同?他的内心没有做思想斗争?教师依据学情适当点拨,使学生认识到客观事实是解狐比祁午更出色,由此进一步深刻体会祁黄羊的“出以公心”。
        本文为我们描述了一位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人。那么,课文是怎么来表现这个人物的精神品质的呢?你从中学到了哪些写人的方法呢?(抓住人物对话、神态。



        想象写话:祁午听到祈黄羊的举荐,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
        在教学苏教版四下的一篇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时,是这样设计的。
        2.《我不是最弱小的》读写结合迁移
        这篇文章虽然讲述的是一件生活小事,但我们读来却兴味盎然,一点也不觉枯燥。这要得益于作者优美的语言,传神的描述,以及精彩的对比描写。比如,文章的开头,作者把那丛蔷薇花描写得娇艳欲滴,惹人喜爱,末尾又细致地告诉了我们蔷薇花遭受暴雨的袭击之后变得娇嫩无力。这精彩的描写以及前后对比的表达,更激起了小萨沙和我们对蔷薇花的怜爱之情。我们在作文的时候也可以运用对比手法。
        训练策略:
        (1)在小萨沙的眼里,谁是最弱小的呢?
        (2)找出文中描写蔷薇花的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
        (3)文章的开头,作者把那丛蔷薇花描写得娇艳欲滴,惹人喜爱,末尾又细致地告诉了我们蔷薇花遭受暴雨的袭击之后变得娇嫩无力。这精彩的描写以及前后对比的表达,更激起了小萨沙和我们对蔷薇花的怜爱之情。我们在作文的时候也可以运用对比手法。
        你能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一种事物的变化吗?用笔记录下来,和别人分享。
        3.《泉城》读写结合迁移
        课文第一自然段运用了比较式(正衬)的开头方式,通过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济南泉水的特点,认识到“比较”式的作文开头方式可以突出描写、说明的对象,学习运用这种方法写一个作文开头。
        训练策略:
        你找到体现济南泉水天下闻名的句子了吗?你找到它天下闻名的原因了吗?(生汇报交流)
        (1)理解“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
        体现泉多(板书:多),也体现泉水名气大,仿造句式说话。
        (2)理解“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
        能用一个词说泉水给你的印象吗?(板书:美),体会“美”:
        (3)理解“白浪翻滚”:你在哪里见过白浪翻滚?多有气势,把这气势读出来(个性读)
        (4)理解“晶莹剔透”:还有什么东西是晶莹剔透的?多么纯净,让我们听听这份明亮干净(个性读)
        (5)理解“虎啸狮吼”:你知道老虎狮子怎么吼吗?用你的声音读出这震动森林的宏大(个性读)
        (6)理解“秋雨潇潇”:好像看见了——让我们聆听这轻柔的秋雨(个性读)
        (男生读“宏大”一句,女生读“低细”一句)济南的泉水不但形美,而且——(生说,板书:声美)
        济南的泉水让人看不厌,也听不够,读读这句话,细细体会泉水的美丽与神奇(齐读第二句)
        理解句子的写作方法:
        (1)(课件出示第二句)看,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写作方法的特点?标点符号的特点?(指名答)
        点拨:有了比喻,泉水增添了神奇的色彩。一个分句写了一个泉水的特点,不同的泉水各有特点,所以用分号隔开,因为几个分句都写了泉的美,所以最后用句号总结。这种写作方法叫排比(板书:比喻    排比)
        (2)理解“其中最著名的要数……”
        泉水这么多这么美,作者不能一一写完,只有选择最著名的——(生接读第三句)
        (3)学习第1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用上“有的……好像……、有的……好像……、有的……好像……”,表现事物的特点。
        提示:比如赞扬班级某某学生字写得漂亮,或绘画出色,或跑步快……
        (四)在实践中反思
        好的读写结合要做到三点:
        首先,要遵循读写结合训练点的目标定向原则,根据学段目标要求并结合课文特点,找准一两个读写结合训练点,作为训练目标。这个训练点可以是单元训练点,也可以是课文的训练点。就中年段而言,训练点的确定一般要以自然段和意义段的仿写为主。
        其次,读写结合实施策略应指向“写什么”和“怎么写”。其中“怎么写”是读写结合策略的核心环节,体现了读写结合的本质特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了解话语表达形式及特点,二是体悟这样表达的好处和效果。这样,仿写才能真正成为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助推器。
        再次,读写结合的迁移仿写环节要设计三个不同层次的递进步骤,一是分析范例,概括表达特点;二是创设情境,促进简单读写迁移;三是创设情境,实现综合读写迁移。这样才能强化读写结合教学过程的具体化和可操作性,从而降低读写迁移的难度,顺利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增仁.《语用 开启语文教学新门》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