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探究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2期   作者:王秀兰
[导读] 所谓估算是指对事物实际数量的大概推算,其本质是总结和归纳的过程。估算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别的教学价值和教学特点,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推测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继而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王秀兰    湖北省潜江市白鹭湖管理区小学  433113
【摘要】所谓估算是指对事物实际数量的大概推算,其本质是总结和归纳的过程。估算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别的教学价值和教学特点,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推测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继而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估算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004-01

        引言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估算能力培养受到关注,而受到一些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现今的估算能力培养过程中依旧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教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为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做出变革,从而切实作用于实际的教学中,最终使教师提升教学热情,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自我思考
        作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兴趣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例如,在高考后选择专业的过程中,学生大都尽量遵循自己的兴趣特长做出选择,在大学生活的社团选择中也是依照自己的意愿,就连工作的选择上除了一些迫不得已的情况,大多数人还是喜欢选择自己感兴趣工作。回到小学教学中,同样的,兴趣教学也会让学生对接下来的课程充满信心。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对将要学习的东西产生了非常大的学习兴趣,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对学习的内容用尽全力,用心去学习,认真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这样,不管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求学都将是事半功倍的。而且,积极探索的知识与被动获取的知识其质量也是不一样的,估算教学中估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教师在备课中要选取现阶段小学生感兴趣的一些事物并融合到教学中,灵活多变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引起学生对估算知识的兴趣。
        例如,有3个东西,分别是1001千克、991千克、1201千克,那么它们的平均重量是多少?这道例题主要是让学生进行估算而不是实际计算,是让他们去思考如何能又快又准确地得出答案,并思考中了解到估算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估算教学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贯彻估算意识,形成估算框架
        在估算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估算框架。
        以下题为例,一个汽车厂中有262辆小轿车,304辆客车,小轿车与客车一共大约有多少辆?小轿车比客车大约少多少辆?这是一个具有加减数量关系的问题,当学生阅读完题目之后,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化散为整,或一致大化、一致小化,估算262与304的和以及304与262的差。学生充分调动想象力,探索题目中比较确切的约数,有的学生用260替换262,304这个数字不变,得出260+304=564、304-260=44的答案。


有的学生用260替换262,用300替换304,得出260+300=560、300-260=40的答案。通过训练,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估算意识,以估算准确为主寻找约数。学生运用估算要明确两个目的,第一是简便计算,第二是估算的结果要和准确值接近。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试商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估算的方式进行试商,降低学习难度,如32÷5=6……2、47÷9=5……2,第一题的被除数是32,可以把32视作30,就会得到商是6,第二题的被除数是47,可以把47视作45,就会得到商是5。教师可通过不同形式的估算训练帮助学生构建估算知识框架,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三、将估算与实际生活结合
        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是为了学生后续深入学习数学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们实际生活当中最常用到的数学则是计算。与此同时,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计算大多都只需要得到一个大致的计算结果即可,因此教师在估算教学中可以多结合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教学,从而加深学生对估算这种计算方法的理解,使学生在实际问题当中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对问题进行解决。教师通过将教学生活化的方式同样也能够改善学生传统对数学的看法和态度,从而认为学习是真正与生活有关联的,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就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了整体数学涵养。
        例如,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可以经常遇到直接使用实际生活中的事例进行出题的情况,“小明现在有400元,一件衣服的价格528元,现商场搞活动,全场服饰8.2折出售,问小明的钱够不够买这件衣服”,这道题就是一道典型的生活例子,在这道题的解决中,我们可以采用估算的方法,我们可以将528元近似看为500元,将8.2折近似看为8折,500元打八折后的价格刚好为400元,但是我们对原价的估算值比原价更低,对折扣力度的估算结果也是折扣力度更大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小明才能刚好买下这件衣服,因此实际情况下小明的钱是不够买下这件衣服的。我们实际生活中经常碰到这类问题,但是直接使用原价和折扣进行计算过于繁琐,一般无法通过口算的方法解决,此时使用估算的方法便显得十分方便快捷。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对学生的估算教学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这样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经常使用估算的方式解决问题,从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估算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阶段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索真正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法,培养其严密的逻辑性,促使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灵活地应用于生活实际,进一步强化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特别是本文所重点探讨的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是进一步提升小学生学习效率的方法。教师还应该注重教学过程中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贪玩等方面的问题,探究适合于自己班级学生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以有趣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来,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估算的魅力和生活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合强.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10):156-157.
[2]叶秀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J].读写算,2019(23):53.
[3]张秀娟.小学高年级数学学生估算能力培养对策[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8(05):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