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2期   作者:唐亚衡
[导读] 中小学道德和法律学科的基础教育是学生在日常学校教育中为社会发展和未来发展所需要的能力和基本原则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通常还包括政治接受、法治意识、公众参与和理性精神。教育部的咨询意见对实现基于民族的人的基本任务进行了全面深刻的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学生应具备满足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所需的技能和重要能力,特别注重个性、社会关系、国民关怀和更大的自主性、合作和创新。为此,结合捐助者多年的经验,提出了一些建

唐亚衡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第四中学  666100
【摘要】中小学道德和法律学科的基础教育是学生在日常学校教育中为社会发展和未来发展所需要的能力和基本原则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通常还包括政治接受、法治意识、公众参与和理性精神。教育部的咨询意见对实现基于民族的人的基本任务进行了全面深刻的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学生应具备满足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所需的技能和重要能力,特别注重个性、社会关系、国民关怀和更大的自主性、合作和创新。为此,结合捐助者多年的经验,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便进行战略研究,将主要道德基础纳入中小学法治教育。、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核心素养;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003-01

        引言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前初中阶段的整体教育目标,更是国家课程标准设定的一根教育的红线,各位教师的实际教学安排以及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都必须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主,所以教师也找到了课堂教学的新目标,更是能够让同学们有方向、有针对性地接受教育。如何在日常道德和法治培训课程中加强基础培训?这是师德法治思想中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文章主要研究课程中的基础教育,希望在具体情况下为各位教师提供更多的积极的参考。
        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的现状
        通过对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发现教学中仍存在如下几个问题,第一,教师不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中仍局限在对理论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此种教育背景下,学生只能对理论知识进行记忆,无法获得能力及素养的提高,会局限学生的发展。第二,缺乏合理的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科学制订教学目标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核心素养内容、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真正制订出有效的教学目标,但实际教学中,较多教师由于不具有合理制订教学目标的能力,导致核心素养无法落于实处。
        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巧用素材,提升课堂魅力
        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教材中的素材受教材容量的限制,其内容是有限的。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课堂教学亦是如此,如果没有丰富的素材做支撑,教学活动将枯燥、乏味。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做个有心人,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国内外的时政热点、学生身边的社会热点话题,重视素材的收集与整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合适的素材,辅之以巧妙的展示环节,会让课堂更加精彩,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做到设计到位———通过课堂环节的突出设计得以实现
        为了让课堂的设计能够做到进一步的转变,就让课堂的环节像影视故事那样环环相扣、层层提升,让同学们在高低起伏的课堂设计当中实现个人能力的发展,一定要对传统的“课堂导入———新课讲授———巩固练习”这种老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如果仍然采取这种刻板、机械化的教学模式,给同学们进行知识的讲解,不仅同学们不痛不痒,而且学习的环节也是千篇一律的,拓展的过程更是会让同学们浅尝辄止,同学们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也基本上是一潭死水的状态。让同学们能够首先在课堂上表现出自己的积极性,让同学们能够积极地在课堂上通过参与来调动自己学习的热情才是一节高效课堂的基础。所以各位教师要想在课堂上通过更加精心的设计来让同学们的核心素养得到发展,课堂教学的环节必须要用心地完成设计,让课堂的结构从根本上进行调整,让课堂的发展能够更加适应学生的基本需求,这样的教学才更能让课堂高低起伏,让同学们能够感受到教学的厚度。
        (三)坚持立德树人理念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是重要的引导者,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了将核心素养有效融入在该门课程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将立德树人教学理念融入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使学生既能够掌握丰富的法制知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又能够满足核心素养的要求,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对道德与法治知识进行合理选择,充分实现该学科的育人目标,教学理念需要与时俱进,该教学以学生的实际学习和学生的本质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通过德语,形成正确的视角,帮助他们提高道德素质。即使学生犯了错误,老师也应该耐心地辅导,以规范学生的行为。
        (四)做到方法到位———通过课堂内容的积极兑现得以实现
        其实对大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进行调查,有很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都会认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完全就是虚无缥缈的,而日常的教学也只能从那些不着边际的内容入手。甚至有很多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时没有任何的突破,只是保守地、严格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进行学生成长、思想培育、正确价值观念养成的基本依据,让同学们依照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进行个人行为和理念的选择。事实上,这些高远的目标并不会与同学们的日常生活有任何的联系,所以我们作为教师更重要的目标就是让同学们在生活当中找到道德与法治的存在,让同学们能够养成一种科学的探究精神,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勤于反思、勇敢探究,这才是最好的学习习惯,对同学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也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还可以让同学们的判断精神和质疑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才更能让课堂上有同学们的真心投入。
        结束语
        总之,在核心素养指引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创新教学策略,关注社会热点,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能力;坚持正面导向,精雕课堂教学,在学生的参与体验中实现立德树人的学科育人目标,为国家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
参考文献
[1]周宏林.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J].文理导航(上旬),2020(10):76+78.
[2]王惠玲.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8):108-109.
[3]马玲玲.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策略[J].文理导航(上旬),2020(10):69-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