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徐晔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1期   作者:徐晔
[导读] 现阶段,我国素质教育正在全面开展,旨在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在小学教育阶段,小学美术教学也已经引起了多方面的重视,社会各界更希望在当代教育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艺术修养。美术是一门实践能力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艺术思维,也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出建议,仅供参考。

徐晔   四川省泸州市忠山学校
【摘要】现阶段,我国素质教育正在全面开展,旨在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在小学教育阶段,小学美术教学也已经引起了多方面的重视,社会各界更希望在当代教育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艺术修养。美术是一门实践能力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艺术思维,也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出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动手能力;意义;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3-200-01

        在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全新教学形势,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不仅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对社会乃至国家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小学教育阶段,美术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内容,其作为践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方面发挥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对于美术这一学科而言,具备着一种突出的抽象化特点,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那么学生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不去动手创作,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就无法得到有效培养,由此也就不能很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意义
        (一)有助于孩子们智力的提升
        小学美术能够给小学生提供特别多的感官刺激,绘画、泥塑及折纸等诸多教学活动能够锻炼学生的小手,进而刺激其脑部,让其创建许多神经连接,推动学生的大脑发育。将动手能力培育植入小学美术教学对于孩子们大脑的开发,思维的拓展及创造能力的提升具有特别大的促进作用。小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下借助自己动手体验及感受,不但有助于其智力的提升,同时对于其写作及认知方面也具有积极作用。
        (二)有助于孩子们学习兴趣的提升
        在小学美术知识教授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动手创作,老师们理应以学生的年龄为依据,发掘其兴趣点,使他们自愿参与其中,并展开动手操作。老师们需要抓住小学生爱玩及好奇心重的特点,以兴趣引导其主动参与,引导其用新奇的视角观察事物,让他们跟随自己的感受进行画作的绘制。在孩子们进行作品的绘制时,老师不应过多干预,而应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自由涂抹、粘贴,借助动手操作,以激发其学习兴趣。此种教学方式不但有助于小学生眼界的拓展,并且还有利于其学习积极性的提升,让他们真正爱上美术课,爱上动手实践。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动手欲望
        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种好奇心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欲望。


在实际教学中,美术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主动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在具体学情上设计教学方案。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工具,教师可以最大化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在导入课时,利用和学生交流得到的信息转化为问题来提问学生,让学生自行讨论,在学生回答的答案上,教师进行引导进入教学环节,这个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特别是在手工教学课上,教师可以播放手工制作完成后的作品,一边播放一边问学生一些简单的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让学生提前感受到手工作品完成后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多媒体的教学课件,教师可以从网络上下载,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自己制作教学课件,最好的并且能够激发学生动手欲望的教学课件就是教师制作的教学课件中有学生喜欢的人或者就是学生自己参与。教师在播放作品集时可以假设作品就是班里某位同学制作的,某个动手视频就是某个学生自己录制的,利用学生的羞怯心理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
        (二)加强美术作品创造力和欣赏力,培养动手实践的意识
        结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利用美术教学过程中的相关教学理论的有效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选择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相应的实践教学中。对于教师在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案及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应选择能够激发学生创造力,在小学生的认知范围内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够有利于小学生更好的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促进学生更好的认知整个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内容实践的过程中,应结合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相关需求,对整个美术教学的相关教学理论进行分析,让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相关理论及教学内容符合素质教育的相关需求。作为教师来说,同样应利用自身的美术功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根据学生创作的作品,选出学生最为喜欢的几组作品,促进小学生之间的对照,让小学生能够快速的将注意力集中起来。
        (三)开设手工制作课程
        美术,广泛来讲包括多种艺术形式,但是具体到小学美术教学中,则普遍只是特指绘画这一种美术形式,这样美术的丰富多彩性就难以展现,教学亦显得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学生难免会产生厌倦,阻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鉴于此,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并锻炼动手能力,手工课程的开设势在必行。手工制作的自主性强,趣味性高,容易激发学生们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极大程度上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另外,手工作品的制作,需要学生自己动脑思考,然后运用到实践,在提高动手能力方面作用巨大。
        结语:
        具体来说,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为这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创造能力,还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美术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学习和创作;在课堂中多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开展各种各样的美术活动,为学生拓展创作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积极实践。
参考文献:
[1]金佳竹.基于教育信息化背景的小学美术教学问题及策略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02):122-123.
[2]史书清.信息技术教师如何上好“美术课”——小学信息技术“画图”单元教学方法浅析[J].新课程,2021(03):136-137.
[3]戴昕.培养创意思维  提升美术素养[J].安徽教育科研,2021(02):82-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